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3-2-14 22:55

余杰---作为"文化***"的书法

;
    作为"文化***"的书法
    余杰
   
   
    书法是中国最重要的国粹之一。西方的字母文字像曲曲扭扭的蝌蚪,那是一种低级的文化;而我们的方块字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书法已经升华到了审美的境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和权力体系中,书法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在中国,题词是某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拥有这种资格的人,除了大书法家之外,就是少数高级官员了。最近被公众谈论颇多的两大贪官胡长清和张二江,都是兼官员与书法家于一身的、"能文能武"的干才。已经被处决的前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出身于贫寒的农家。他的父亲在1960年困难时期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粮食让给了子女们,自己常常吃些树皮、野菜、灶心土充饥,结果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患水肿病去世。父亲临终时,拉着胡长清的手说:"我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出头之日。你是男孩,家里你最小,我们家以后就靠你了,你要好好读书;要有出息,为我们家争光……"并再三叮嘱胡长清的母亲:"再苦也要让孩子读书呀!"当时胡长清只有十二岁。小脚母亲拉扯他们兄弟姐妹五人含辛茹苦,艰难度日。
   
    中国古代曾有穷人子弟凿壁借光、刻苦读书的动人故事,胡长清早年也有类似经历。他捡来山上的桐子榨出桐油点灯读书,但就是桐油也不够用,他就常常在灶前借炉火光亮读书学习、练习书法。后来他的书法颇有几分水平,就是那时打下的基础。胡长清从小就酷爱书法,除了自己刻苦琢磨练习,还常常用卖萝卜积攒的钱买票坐汽车从常德到长沙,带着自己写的两幅字去请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指教,从而使自己的书法水平逐渐提高。胡长清这名坚韧而野心勃勃的农家子弟,从小就认准了书法是文明的标志,掌握了书法就等于掌握了进入上层社会的入场券。他的判断没有错,随着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他的书法也成为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一方面让同僚感到他是一位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儒官",另一方面他的书法也成为权力场上明码标价的"商品"、成为一种极其隐蔽的F•B手段。许多老板和下级官员都以重金来求取胡省长的书法--他们看重的当然不是书法中的"艺术"含量,而是书写者的权势。这是一种巧妙的、互成默契的"狐假虎威"。
   
    胡长清倒台之后,细心的南昌市民发现,该市的一些酒店、商场、汽车站、夜总会、药铺等"露脸"企业刮起一股不小的"铲字风"。有的将花了本钱装修的招牌一古脑儿端掉,有的则只将题写人的大名铲去。这些被铲去的字都是胡长清题写的。据说,胡长清尚未垮台前,有领导曾对胡滥题字一事提出善意的批评,而胡不以为然地说:"我不是以一个高级干部的身份写字,而是以一个书法家的身份去写。"一个与胡多年有书信往来的文友,也就其到处写字写信调侃道:"男厕所女厕所男女厕所;东写字西写字东西写字。"然而,比当年"忽如一夜春风来"还要迅速,"胡长清"三个字几天之内便从南昌的招牌上销声匿迹了。
   
    与胡长清相似,湖北省丹江口市和天门市的"五毒书记"张二江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张二江是南下干部子弟,在他年少时,父亲在"文革"中受打击离世。上大学前,张二江当过六年兵,还做过邮递员,与胡长清一样有着丰富的底层生活经历--但这段经历并没有让他们成为"好官"。
   
    张二江是武汉大学历史系七八级的学生,即使在阅历丰富者众多的"新三级"学生中,他也显得卓尔不群。他的同学回忆说:"张喜欢当官,爱高谈阔论,热心社交,是公认有才华的。"张二江在上学期间就表示了从政的强烈愿望,并在学生干部模拟政治操练中颇有建树,担任了武汉大学学生会主席,当选为全国学联委员,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学生干部所能做到的极限。有趣的是,位居高官后生活腐化的张二江,大学期间甚至没有女朋友,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练毛笔字。
   
    关于张二江的字,书界行家认为是"下过功夫的"。在天门、丹江口等地任职期间,张二江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吹卖嫖赌贪"之外,他也雷厉风行地营造了不少显赫的"形象工程"。同时,张二江的笔也没有闲着,从政府机关到闹市旺铺,他的书法处处可见。某些低级官员甚至以获得市委书记的一幅字为升官进阶的信号。在天门中学旁边的一家装裱店的老板说,以前很多人拿张二江的字来裱,多是招牌名,现在换得差不多了。《长江日报》的一名记者根据装裱店老板的指点,实地看了张二江给一家酒店写的招牌,还真有几分颜体雍容贵重的味道。附近的人说,落的名款在张二江倒后被拆下了,因为还没有找到新的题词,所以招牌还来不及全部换掉。
   
    胡长清和张二江的"书法痴"并非个案。早在帝国时代,像胡长清、张二江们所从事的"书法权力化"的工作就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书法不仅是一种F•B的手段,而且还是文化衰败的表象之一。中国人对书法的迷恋,说到底也就是对权力的迷恋,这种心态显示了中国独特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拜物教"的传统。学者毛喻原在《时代思想词典》中追问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是无文化时代人们无事找事干的一门活计,本质上属于一种手工技术,与张大娘的剪纸、王木匠的手艺和李老三的蜡染毫无二致,它就是一种手工艺术品。但为什么人们没有把张大娘的剪纸、王木匠的手艺和李老三的蜡染抬举为一门国家的艺术和国粹的文化呢?为什么偏偏是书法,而不是剪纸、木匠活和蜡染,成了文化的一种代表与象征呢?"由此他发现:"这里面有一种天大的误会和骗局。"毛喻原认为,按理说,人们使用文字的正常结果应该是书籍,是饱含思想和深义的书面文本,而绝不应该是书法。但在专制社会中,思想是被禁止的,任何与统治者意志相左的个人想法、观点和感情都会被严加铲除。思想者的任何思想活动仿佛都是在冒一种生命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只好退而求其次,用文字来书法,而不是书写。所以在专制社会中,文字从来就是用来写着玩的,而不是用来著书立说的,这也就毫不见怪。于是乎在专制社会中,书法之风才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并且长盛不衰,愈演愈烈。同时,科举制度也对书法提出了相当的要求,不仅八股文要写得好,字也要写得好。古人在笔记中曾经记载,有好几位才子虽然文章写得好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失去了状元的宝座。书法与仕途直接挂上了钩。人们越写也越倾情,越写越陶醉,越写越感觉良好,越写越炉火纯青。久而久之,书法就成了一门"伟大"的艺术。形式取代了内容、书法取代了思想。于是乎国人一流的智力、一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绝大部分都"主动"投入到书法的"事业"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风雅"、最"高贵"的书法也就成了文化的空洞和文化的假象,同时它也被招安在权力网络中,参与了规模庞大的"愚民工程"。许多"伟大"的书法家对真理没有兴趣,而终生沉迷在书法这一变态的"美"当中。尽管他们在书写的意义上达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境界,但他们本人在文化的意义上依然是一个"文盲"。书法是中国人"掩耳盗铃"式的Z•W,是中国文化阶层自愿服用并已经上瘾的、最没有文化的"文化***"。正如毛喻原所说:"在一个文化假象长期存在的地方,人们已丧失了甄别真文化的基本能力。于是,假文化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所谓的真文化。人们在这种假文化中浸染、陶醉、自娱,自欺欺人,日用习之,久而惯之,最终使属于文化的一切都成为这种假象的牺牲品。"有媒体报道说,在沿海地区的某小学中,教育者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开设了学生必修的"书法课"。媒体对这一教学改革的方案褒奖有加。可见,荼毒下一代的行为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继续着。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3-2-14 22:56

余杰---作为"文化***"的书法

书法是个玩艺儿---为余杰作点辩护

    说实在, 虽然余杰的名字很熟悉, 但他的文章我还真看的不多,但这篇"作为文化***的书法"却令我刮目相看. 深刻而富有启发, 只不过论证不是特别有力, 因此遭到了一些人的抨击, 自由主义者如秋风因循着经验主义信条指责余杰的观点是重估一切价值, 这个说法难以成立, 因为余文只是就事论事, 其次, 说它是理性的过度膨胀, 我看也有问题, 人具有理性才区别于动物, 以理性挑战传统并没有错, 只要能说得通而不是胡乱建构就行. 下面我也谈几句,权当给他坐点补充吧.
   
    作为表达的两个不同方面, 内容和形式天然地存在竞争,只要承认稀缺性原则, 那么形式的复杂繁琐必然损害对内容或思想的追求. 数学语言追求的简洁明快包括对称美,实际的效果恰是对内容的强化, 而书法正起到相反的作用. 如果说书法是一门艺术, 那么像音乐,绘画这样的艺术不也同样对文字表达产生消极影响吗? 是的,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的竞争不是存在于同样的时空下的,你可以既做思想家又做音乐家,只要你有这个能力,但你也可以选择只做思想家. 显然在书写为主要的表达手段的情况下, 必须兼而有之, 人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佛里德曼就经常从经济学角度论证选择权的扩大将会提高效率. 这样说来书法形成的强制肯定会造成某种损害, 例如使人们忽视表达的思辨性, 空洞无物, 它同时表现在两个方面, 作为书写者他要牺牲效率和内容而注重书法的好坏, 而作为读者则会因为形式而忽略文字的内容.
    至于书法和权力为什么有某种联系,这可能就比较微妙.不过,一般说来,集权者倾向于愚民,蠢人容易治理这应该没错. 既然说形式的讲究会妨碍内容本身的深化. 对于统治者来说, 难道在文化人中推崇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是一个十分自然的选择吗? 当然这本身可能仅仅是无意识的.
    中国人玩弄权术是一流的(在民间就是搞人际关系),不是总有人说,西方上层和政客们对毛钦佩有加吗? 我们的老祖宗深谙控制文人就等于控制了大众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科举制度真是人类政治实践的最伟大的发明, 理当属于统治者对文人的物质刺激范畴 ,如果上面分析的不错的话,那么推崇书法或许就应该算是精神奖励的手段了.
    当然书法的形成以及变成一种普遍的风俗和传统, 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 象形文字本身就是基本的因素, 不过它也正反映我们可能确实存在重感性经验轻理性思辨的文化基因, 至少这样的选择本身已经形成了所谓的”路径依赖”了. 不少人如汪丁丁就认为中国文化追求的是艺术人生, 这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至少从书法的普遍影响就可见一斑. 问题在于, 艺术本身也有某些科学以及心理规律需要遵循, 如音乐中的音程与和声, 绘画里的色彩与几何, 艺术创造主要依靠感性, 但纯粹依靠感觉的艺术必定是粗陋的而缺乏表现力. 书法更是把形式强制性地从内容中分离开来, 几乎变成纯粹地玩形式, 必然出现余杰所说的空洞化倾向.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看出, 书法在所有艺术形式中几乎是表现力最差的.
    顾准把西方文明归结为希腊思想, 罗马法和日尔曼骑士精神, 在我看可以进一步简化成智慧和勇气这两大因素. 反观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处在现实功利和审美这两极上, 缺乏对求真并由真而达至善的关怀, 这种轻慢思辨和智慧的精神趣味(令人感到讽刺的是, 我们同时却有着热衷教育的传统), 自然导向纯审美的精神活动, 书法的普遍盛行应该正反映了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样的文化可以形成古代的文明, 但和现代文明所要求的基本要素相距甚远, 所以顾准下结论说, 要实现科学民主, 就必须彻底批判传统文化(顾准: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 尊从经验主义思想的保守观念, 在我看来只是提供一种对待变化的态度与思考方法, 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传统的价值认同, 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同文化由于偶然的选择而走上不同的路径, 但如果我们必须以特定的价值如自由民主出发对传统加以考量, 那么必然就会存在好的和不好的传统, 因此保守主义在我看来绝不是简单地承认一切传统, 而是本身就包含特异的倾向性.
    书法在过去是个玩艺儿, 而且是个坏的玩艺儿, 幸运的是, 现代技术的发明使我们终于摆脱了这玩意儿的重压, 也使它仅仅作为一个玩艺儿而存在.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3-2-14 22:56

余杰---作为"文化***"的书法

“作为文化***的书法”一文的反思

余先生的开头和结尾:“我们的方块字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书法已经升华到了审美的境界。”“书法是中国人‘掩耳盗铃’式的Z•W,是中国文化阶层自愿服用并已经上瘾的、最没有文化的‘文化***’。”
明白人一看有被余先生愚弄之感,但细看全文,当今书法界出现像李长青、张二江之流,又不无些道理。为什么当今世道会出现如此怪现象呢?说白了,其一,中国文化体系和中国权力体系互为利用;其二,当今书法发展方向出现了问题。为此,就余先生“作为文化***的书法”一文作如下反思,供文化界朋友参考。
余先生的开头提到“中国方块字是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书法已经升华到了审美的境界,”仅这句话就证明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中国文字起源和演变过程,也是书法演变与创造的过程。
放眼人类文化艺术史都可发现一种这样的现象,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发展到完美境界之后,纵贯历史、走在这一道路上的所有艺术大师,对后来者都构成了重重叠叠的压力,要想超越,除了挟前人所未有之绝技。这就是“艺术贵独”的由来。正像唐代诗歌经过初唐陈子昂对空间的占领,王之涣对时间的占领,再经过盛唐天才诗人李白的豪放,杜甫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中唐诗人王维高情逸致的山水诗,白居易明白流畅的“白诗话”,晚唐李商隐、李贺言志言情的“晦涩诗”之后,题材已罗掘殆尽,唐诗也就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后人无法超越的巍然丰碑。宋代苏东坡等人之所以还会在古典诗歌方面有巨大成就,就在于这位天才不再谋略超越唐诗,而是将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宋词推向了一个后人同样难以超越的高峰。由此可见,书法艺术发展了几千年,摆在今人面前的不仅是面向历史构成的纵向压力,还有来自于西方艺术的横向压力。在此情况下,书法艺术要发展关键是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一,沿袭传统,只是继承而已。在中国书法这座艺术宝库前,今人的努力与其说是要为这座艺术宝库增添几块瑰宝,不如说是让这一文化血脉不要断绝了香火。写得比王羲之还王羲之,只是 技术层面而已,缺乏时代哲学思维支撑(即时代精神),此路不通也。
思路二,忽视传统。只注重表象的时代感。乱涂胡抹注重形式感,缺乏书法线条韵律及内涵。无源之水难以长流,可谓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日本少数字书法尤为明显。此路也不可取也。
思路三,反思传统。传统书法是历代书法精英的文化缩影。其本质值得今人借鉴的是书法线条质量的高低(即传统),宏观上讲,21世纪是科技竞争、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纪,简言之,科技给人类带来快捷、方便--简单。而艺术的发展趋势是浓缩--抽象。
当今文化发展趋势正好符合中国文字及书法的自身特点。中国文字的“义”、“书法的形”、“义与形的意境升华即为意”,三者完美合一,是书法发展的“义、形、意”和谐的时代发展方向,特别是中国单个文字,能表达一个思想或哲理或意义,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而单个字书写线条空间变化容易营造意境的表达,这些都无不说明中国汉字书法极具有东方文化的底蕴、营造诗与画的天地,为创造极具有东方个性的时代艺术提供了创作源泉,也是最能表现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在当今书法界像王冬龄、白砥、卫理等先生的作品,都很好表现了这一文化特征。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书法思潮》一书中,美术评论家洛齐先生对卫理先生的作品是这样评述的:“卫理像一个诗人追求灵性的散发和偶发的***,凭借自己对艺术的极度敏感及灵性才气,极好地把握着书法的传统与现代,双重认识带给他的并不是负重,而是幽雅轻松的自信,我们从他漂浮、渗化、透明、狂放、有节制的线条背后,感受到汉字被打散后意想不到的自由与变化,这些原本凝重的线条在卫理的笔下会变得如此清新与单纯。卫理作品线条充满韵味,他在书法有限的空间中挑战未来,表现出了坚实的建设性意义,他在创建新抽象书写的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古典书性线条的协调,他对于形式的敏锐把握可以说有着本能的天赋。卫理的魅力还表现在于他对传统的理解,以及充满自信的鲜明性格,在表达抽象书法线条的空间、力量与速度的把握上极为精粹。”
由此可见,书法并不是“中国人‘掩耳盗铃’式的Z•W,是中国文化阶层自愿服用并已经上瘾的,最没有文化的文化***”,而是余先生没有见到时代的作品和悟到中国书法发展时代文化特征。被时下几个垃圾如“胡长青、张二江”之流所迷惑,写出“作为文化***的书法”一文中结尾“教育者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开设了学生必修的书法课。媒体对于这一教学改革的方案褒奖有加。可见,荼毒下一代的行为依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继续着”的可悲文字。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恰恰讲的就是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的结合,巨大的创造力伴随着同量级的摧毁力。真正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是给人类带来想象之光、开阔的思维(正如科学一样)。没有陈腐标准的审美观给我们一种“无限”。
21世纪是新一轮创世纪。虽说中国的实用主义愈演愈烈,然而历史已无数次证明优秀文化精魄从来没有被任何荒唐的革命与劫难剿灭过。
这里,我劝余先生不妨有时间去发现中国优秀的文化,不要为表面的假文化所嚎叫。

狂草王 发表于 2003-2-15 08:33

余杰---作为"文化***"的书法

余杰,余秋雨不过是文化人中的农民,正如赵本山是农民中的文化人。

飞刀一笑 发表于 2003-2-15 08:53

余杰---作为"文化***"的书法

下面引用由狂草王在 2003/02/15 08:33am 发表的内容:
余杰,余秋雨不过是文化人中的农民,正如赵本山是农民中的文化人。

说得好!
二余确是门外汉,
不足挂齿,罢也!

息州简在峰 发表于 2006-10-15 15:22

呵呵

息州简在峰 发表于 2006-10-15 15:22

呵呵

日出出日 发表于 2006-10-15 22:24

此文自相矛盾.
用几个贪官来比喻书法的价值简直坐井观天.
书法还是有很深的内涵.

挥风牧云 发表于 2006-10-16 01:46

余杰被上帝骗了

余杰被上帝骗了
读《 作为"文化***"的书法》
余杰为何许之物,我以前从没听说过,直至今日读到其落下的文字,想来大概或许是人吧,不过亦读过:“鸡犬过霜桥,一行梅花一行竹”,所以始终还是很难肯定得了。
不管怎样,本着先人启蒙的“礼仪”思想和尊重生命的原则,即便不是人我也应该表达一下敬重,因是回复以下一段文字,一同回复为《书法是个玩艺儿---为余杰作点辩护》的玩艺儿。
识别以上两个玩艺儿落下的文字,看到的最多的就是“文明”和“文化”,本想仔细的与其正经的辨证一下关于“文明”和“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但又怕被别人嘲笑我对牛弹琴,因此也就罢了,反正除了人可以认知文明和文化之外,还没听说有那种生物可以认知文明和文化,即便如驯化了的鸡犬能印出梅花和竹子来,但其能领会梅花和竹子所象征的文明和文化?或许余杰是被西方的上帝骗了,就象鸡犬被上帝骗了一样,只能印刷梅花和竹子而不能认知梅花和竹子所象征的文明和文化。



另付朝花夕拾:身为公社侠客功臣,是有功爵之人,本来养养宠物也是无可非议的,但似此等抱着到公共场所来,有碍观瞻。期待带点具有建设性与积极向上的好东西来哦!!!

[ 本帖最后由 挥风牧云 于 2006-10-16 02:02 编辑 ]

丁剑 发表于 2006-10-16 12:19

原帖由 朝花夕拾 于 2003-2-15 00:55 发表
;
    作为"文化***"的书法
    余杰
   
   
    书法是中国最重要的国粹之一。西方的字母文字像曲曲扭扭的蝌蚪,那是一种低级的文化;而我们的方块字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书法已经升华到了 ...


人家胡长清生前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身后才挨开除的。可以作个统计中国书法家协会里当人民公仆的绝对不是少数。

当年宋朝的四大天王的蔡京同志不是也是在身后被历史开除了吗?换上了他哥哥。所以现在在书法圈子里我们不叫蔡京——同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余杰---作为"文化***"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