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与超越 当代篆刻家十二人谈 马士达
引领与超越当代篆刻家十二人谈马士达天马行空会古风
柳青凯/文
凭借几千年的古典依托,使得篆刻这门方寸艺术有着深邃的表现空间和丰富的审美内涵。正是因为篆刻艺术特有的魔力,让一代代篆刻实践者倾其一生的精力为之。然而这门古老的艺术又有着高深的门槛,它需要的是扎实的实践者。纵观当代印坛庞杂的风格体系,能真正经得起时代检验
而长青于印坛的实为数不多也,金陵马士达当是其中的一位。
马士达别署玄庐,骥者,老马,成名太早,如雷贯耳,印坛扎实的开拓者,其开拓的雄浑正大风格,见情见性,融会古风,实为印坛美谈。老马以骥者自谦,苦学纳言恰是骥者的秉性,然而老马心气高古,性情通达,敏以“金石铭心”四字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气格之高,涵雅之大,澄怀观道,适己,适性,又情理兼并,如此通途,骥者堪能不成。
六朝古风的深厚底蕴给予马士达的不仅是古典意识的深刻,还有一种正大气格的向望,他的创作追求从一开始就上升到了雄强古劲的高度或是神气通达的审美理想。雄浑正大的理想一旦确立,就有了笃实的践行。纵观先生的创作,不难看出其具体的操作过程,基于对秦汉古典和明清流派的研练,老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的印章不拘细微的收拾,而是发扬整体的博大,将雄浑烂漫的魏楷,和古茂整饬的汉隶融入繆篆,让篆意、隶意、楷意有机生发,用刀或冲或切,加强线条在石面上崩裂的张力和爽气,任凭锋芒与破碎的交合,营造出宽可走马,密不透风的阵营,突破也在,传承也在,如千军万马突奔而来,明快且通达。如此宏大的声势和气象非大匠莫能为之。多年来先生篆刻风格的发展主线十分稳定,酣畅淋漓,又古意充沛,先生的古表现在气息上,对出现在同一时代的魏楷雏形与古隶汉篆的统一整合,正是汉魏风度博大雄厚的体现。在章法处理上老马不求狂怪与新颖,但也有自己的一套,最能体现其布印水平的是他对分栏边框的应用,或是一条竖线,或是一个“十”字,贴连、碰撞或是辑让,界线与印文浑然一体,更增强了印面的气势与美感。先生的边款,或楷或隶,刀笔互补,劲健的笔画抱成一团,形成一串串大块面,营造出了奇逸朴茂、风墙阵马、疏密痛快、荡气回肠的通达境界,与印面相映成趣,极为和谐。老马底气实足,得来却不易,没有高深的功力,怎能创造如此宏大的气象。高、大、深,颇具“玄”意的印面呈现出来,骥者足以天马行空夷。
四十年代出生的老马,今已年过花甲,两鬓花白,然矍朗清健倍显神采,从几届流行印风作品集中我们看到的老马新作,劲健不减当年,依然焕发着创新的活力,如此长青于印坛老马足以让整个印坛敬仰。
如今的印坛,青年们都在追求名利的速成,一味寻求新鲜与刺激,很少有垦坐冷板凳的,马老师的辛勤务实,自是我们的风范与榜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印道虽小,其途遥也,老马通途在前,愿与下印友共勉之。
[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6-11-30 09:32 编辑 ] 十年前就这样了,现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