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就是好!!!!![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原来二爨出来的东西可以如此精妙,吾信心倍增也。看来还是要追古意。感谢楼主!
[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有其难度,学也难。有其特点,仿也难。
[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先辈大师对古人研习和吸收的很好,现观今人,多浮躁气......[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摘取一段刚看到的,来展开讨论:我认为狂草是不能和魏碑结合。又要“雄奇角出”又想流便畅达,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这可能是当代有些有这种爱好的书法家不愿接受的观点。象沈寐叟把章草和《爨宝子》结合。将这种刀刻程式化和刀味很重的书法去跟表现流美的草书去结合,它怎么结合呢?我曾经非常留意当时人给他一种什么样的评价,大部分给他一个字叫“生”,人们讲既然是创造出了一个“生”的品种,那么可以给“生”这么几个定义:一个是新生,所谓新生事物嘛 ;但也可以说是夹生饭,没烧熟。如果从积极意义上来讲,没成熟还可以继续长,有待成熟。但是有的东西本身就长不熟,长僵了,也叫“生”。那么,这种“生”的评价到底是贬还是褒呢?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依我看,它是没有延伸力的,可以说是碑帖结合中的一个怪胎。因为他把草书最基本的由速度产生的美感全部搞光了。我注意到凡是用“雄奇角出”笔法去跟草书结合的,没有一个成功的,因为草书自身的笔法都给破坏了。再比如吴昌硕,他碑、帖两方面都有水平,居然没有人讲他是碑帖结合,其原因是他不做表面上的结合。所以,以我的看法,在现阶段帖学复兴的时候,写帖就踏踏实实地写帖,钻研帖学的笔法,尽力去传承和发扬传统。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我的想法一样,都来做这件事,但我认为,多一点人做,就会比清代人取得更多的成就。
(黄敦谈书法节录)
[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高论[分享]置身于三王二爨间的——沈曾植
语言平实实事求是
碑贴结合
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