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x197428 发表于 2007-5-21 17:41

篆、隶的历代书家没有出过象颜、柳、欧、赵这样的宗师级的大家,充其量只能算二线书家,尽管赵可能还是一个篆书大家,从这一点上来看,篆、隶体的书法受关注的程度不高,你能说他们写得不好吗?我倒觉得汉隶古风如同经年风雨中的磐石和山岩,风雨兀动安如山!那种古朴、沧桑和稳健真是美不胜收啊。但是,篆隶却多少年来没有一个具有非凡成就的大师级人物,看来字体的局限性使其难有进一步延展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ljx197428 于 2007-5-24 14:39 编辑 ]

火木子 发表于 2007-5-21 18:12

我觉得站在实用性的角度看,楷、行创建而风行之后,篆、隶就弱化了其实用价值。
书者重视的程度,没有楷、行来得紧切。人的时间也是一定的,虽然六体皆精的也有,但是六体都能开宗立派的则没有,哪有那么多时间?实用书法嘛,什么用的爽利,自然在这上面功夫深些。所以,楷、行、草出了不少大家。隶、篆,后世就比较少了。
另外,纯粹的篆、隶,我觉得不如“篆隶楷”书体转换过程中间的那些正书来得妙。一般而言的楷书则略显呆板了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篆、隶的份量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