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堂 发表于 2006-11-28 11:31

《青少年书法》杂志“经典·时风”专题——当代大篆书法创作 网友讨论

《青少年书法》杂志“经典·时风”专题——当代大篆书法创作 网友讨论
《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年版自2005年第8期开设了“经典·时风”栏目后,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们已经发表了楚简、王铎、米芾、鸟虫篆印、二王、大草、小楷、圆朱文印、隶书等专题。

   《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年版“经典·时风”栏目中设计有一个网友讨论专栏,请网友对我们发布的话题发表高见。网友的精彩发言被采用者,我们到时将赠送该期杂志一本!
    2006年第12期《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年版“‘经典·时风’专题讨论——当代大篆书法创作”网络讨论活动正在开展,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话题的讨论,欢迎您的支持和参与!

    1、中国的文字演变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繁杂,而其前后都相对统一。这种繁杂产生了丰富的金文书法风格,对于这种丰富性,您认为应怎样开掘?

2、金文中还保留着一些象形余绪,今人(包括一些现代书法)有将其夸大者,但都比较恶俗。您怎样评价这种现象?

3、金文有范铸、凿刻两种制作形式,线条效果有别。您在创作中是用怎样的笔法写金文?对范铸、凿刻的效果有意表现吗?

4、金文历时较久,派系众多。以往严谨的文字学家反对将时代不同、派系不同的金文在一幅作品中混用,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5、请您用一句话概述金文之美?

6、现在已有不少战国简牍、帛书、盟书等的发现,向我们展示了金文的书写状态。您在创作中是否汲取这些元素?

8、您认为金文创作的难点在哪里、

9、在您心目中,当今的大篆书家您比较认可的有谁?

欢迎对大篆有兴趣的朋友参与讨论,谢谢!?

截止时间:2006年12月8日前。

请直接跟贴即可

讯址: 郑州市经五路66号《青少年书法》杂志社
   邮编:450002
   电话:13598872002   0371—65724701(兼传真)
:victory::hug:500字以内哈,多了盛不下了。;P:lol

[ 本帖最后由 淳风堂 于 2006-11-28 11:49 编辑 ]

坡子吕三 发表于 2006-11-28 11:46

支持!!!

sbs3639shu 发表于 2006-11-28 11:46

支持 先占个位

淳风堂 发表于 2006-11-28 11:51

原帖由 坡子吕三 于 2006-11-28 11:46 发表
支持!!!
豆腐块不大,挺有难度的哦。

煎炒烹炸随意哈

淳风堂 发表于 2006-11-28 11:53

大篆的创作谈
    应该说要感谢战国时期的多国并存,诸侯相互割据一方,因而形成了这一个时期的地域文字书风的丰富性,多样化。从古代遗留下来大量的甲骨文、金文、漆器等铭文、竹简、帛书、陶文、封泥、石刻、玺印文、货币文字等,都是书法、篆刻家们要研究的很好的范本。假若是文字都像秦以后统一的模式的话,我们今天也只许照就着一个模式发展下去了。该会是多么寂寞郁闷的事了。

    长久以来,铸造、刻画于鍾鼎之上的文字,如何利用柔软的毛笔进行表达,也是让许多的书印家们头疼的事,对于古篆文字夹杂着许多像形图案画的文字,仅属于文字过渡时期的一个过程而已。随后也被渐渐的由符号化的实用文字代替了。创作中亦是尽量可以避免使用的。但是,若是图案文字创作小品形式的作品,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可以从一些长沙帛书、包山楚简等大批楚文字的大量出土中,充分领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对大篆书写的感觉了,对鍾鼎文字的线条特点的认识也渐趋深入,同时简帛文字承袭了许多商周以来的篆书文字写法,通过偏旁部首的比较也使得一批罕见字、疑难字得以顺利破译,从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积累,拓展了视野,为解读更早的文字充当了钥匙。金文富于装饰可以用端庄、奇瑰集众美于一身来概括。不是连奥运会设计图标也使用了“篆书之美”了吗?

    大篆的创作不难于单字的笔法问题,创作中的通篇布局应该算是一个难点。再有就是文字的数量上的不足,使得创作仅限于小篇幅的文字创作了。而许多小篆文字就比较多。这就非常考验作者的对文字的造型能力的把握了。八宝粥是要煮烂了才好吃的。在大幅的作品创作中,北京的王友谊先生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表率了。最近的巨幅作品问世。使得集字书法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了。

[ 本帖最后由 淳风堂 于 2006-11-28 11:55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少年书法》杂志“经典·时风”专题——当代大篆书法创作 网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