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验
沈鹏关于书法线条
书法线条最重要的意义也在于它有“调”,但是黑白二色如果合乎美的目的性,便足以蕴含潜在的丰富的色调。如石涛所说由:“一画”进于“万画”,奥妙是线条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包括:1、线的提按走向;2、线与默、水的交融;3、线的总体(由字到篇章)位置中的安排;4、线与线之间的对比关系;5、现在历史上的演变。(从甲骨文到狂草,在绘画为岩画到水墨。)以上还不可忽视工具的改进有着重要的作用。书法艺术同其他各类艺术一样,是人的一种语言形态,或可以说是人的一种语言形态,或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扩展,由“一画”到“万画”即由简单的词语进化到复调,由单声部进化到多声部,显示了人类无穷的潜能。现既是最古老的(如彩陶罐上的符号),也是最具有现代感的(如少数有价值的现代派艺术)。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东方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孙伯翔关于写字快慢
每人写字快慢程度不同,写快也对,写慢也对,关键看他“节奏”、“音符”掌握的准不准,美不美。
朱勇方关于创作
其实学书说到底是一个方法问题。有些人学了很长时间写不出来,有些人世间不长却很快写得很好,都是方法问题。我从临帖过渡到创作常喜欢一步到位,直接临集字字帖掺入自己的东西演变成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是:临帖到中途尽兴时有意停下来,接着保持原有书写的那种感觉写陌生的创作内容,这是一种过渡到创作的好方法,很管用,可试试。
作品中允许有败笔出现,没有败笔出现的作品往往也是四面八文平淡无奇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败笔的出现,更加强了作品整体的虚、实对比。单纯评价点画、结体、造型,在初级训练时尚有意义,而到创作时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书法中中锋是美的,偏、侧、破、败锋也可以是美的,美产生于整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看一些大展往往有这样的体念:人家写的大胆,这一笔要是多来写,肯定认为写坏了,不愿再往下写或想撕掉重写,但人家却没有丝毫泄气而且效果蛮好。
周慧君的书法观
书法究竟是什么?何谓书法的真谛? 是禅?是道?你要向人们表达什么?你想悟示些什么?书法一定不会是单纯的文字美化,也不会是象形的画或一种符号,他是具有震撼力的!那么,书法应该是一种精神,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
孙伯翔关于《始平公》
临写《始平公》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锻炼腕力。将来不一定以《始平公》的面目出现,但锻炼了腕力会收益一辈子的。在我写过的碑帖中,于《始平公》下的功夫最大。
石涛的东西很大气。虽然是小幅也并不显得寒酸。写字也一样,好坏、大小先放一边,一定不能小气。要写出一种厚重、静穆、宽博得味道来。
王澄关于提高
同时代人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在书法的各历史时期,始终存在着,对积极的、进步的东西,视而不见甚或敌视是愚蠢的,而拿来我用,化为己有,才是聪明的。
言恭达关于书法意境
书法艺术的意境不是一个单层浮面的文字再现,而是一种深层的创构。从直观感觉到最高灵境,如古人评画一样:“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终境则是作者气格的升华表现。
石开关于天赋
对于书法,很少有人强调天赋,不象音乐绘画将天赋看的非常重要。在普通人眼里,写字人人都会,而写好字无非多用功,笔成塚池成墨而后大功告成。其实,要进入书法艺术的领域,天赋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只不过它的“潜伏期”特别长,要经过长时间持久的训练开发才能显现而已。
白爽关于试验篆刻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一切试验艺术共同追求的目标,试验性创作最重要处即是要给观者留下有震撼力的视觉感受。艺术只有在打破、建立的进程中才会有新的开始,过于封闭的篆刻艺术太需要试验精神的介入了,然而篆刻本身的独立品格又非常强,充分尊重篆刻的规定性永远是搞好试验性篆刻创作的重要保证。
胡秋萍的追求观
王铎书法为我最初的学习提供了知觉与远古的参照。但我不能做寄生虫,永远地寄生在王铎身上。我们毕竟是隔时代的人,不同的时代、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心理需求,带来不同的文化审美追求。率先为到,适性随缘。在艺术中去体现人生命的自然状态,才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
李强关于隶书
隶书使中国汉字空间分割更明朗,更易掌握和进入,且汉隶高古朴茂的气韵、遒穷劲的线条将会对学书者步入更高境界打造一个最好的营养平台。
周俊杰关于继承与创新
学书法不在古人身上下大力气不行,但也不能一味躺倒在古人那里,否则便成为书奴。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还要关注当代,不能忽视当代人的审美倾向。所谓师承传统、兼及今古,永远是成就一位书法家的定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