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缘堂堂主 发表于 2005-4-26 18:28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偏工易就,尽善难求,专精小劣,博涉多优
这16个字用在孙伯翔身上是再精当不过的了。
他专攻魏碑,专攻到数十年如一日用成卡车的纸来临习造像、摩崖,这种专攻劲头,惶论当代,就是与古代的大家相比恐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这种专攻,使他的魏碑笔法和线条质量跟任何一个碑学大家相比,都不逊色。有了这样的深厚功力,他便从当代99%的那些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不下苦工夫的书法家中脱颖而出,具有了成为大师的第一个条件——功力。
同清代以来众多写碑的书家相比,孙伯翔的另一个过人之处是定位独到,定位时间早,这是需要大智慧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确定自己迥异流俗的写碑路数,就是把魏碑的霸悍雄强推到极处,追求生、重、厚、硬、劲、拙,这种审美追求,使他同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人写碑的取向区别开来,也比当代无数今日写碑明日写帖、今日写隶明日写草、今日跟这风明日跟那风的书家坚定和深刻。别人十口井不一定挖出水来,他选定一个地方几十年地挖下去,终于甘泉清冽。
孙伯翔的苦下的不是死工夫,为了打造他雄强霸悍刚直朴茂的魏碑书法,他在苦临魏碑的同时,有意地增加和强调了线条和结体的夸张变形和对比,字与字之间的避让和行气的贯通,这些形式变化又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皆有所根本,有深度,看似现代、流行的招数,却是从古碑刻中得来,真是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这一点,流行书风的一些径取今人的高手们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以上诸点,加上做人的正直厚道,书法理论的精辟深刻,使得孙伯翔在近20年中立定而不倒,这不是机遇和取巧得来,而是真本事和功夫得来,实属不易,令人赞叹!
然而,如果我们把孙伯翔同一些写碑的大家进行理智冷静比较,我总觉得他还少点什么。
孙的致命弱点在他一贯孜孜以求的碑的草化上,正是这一点使他与于右任赵之谦相比具有相当的距离。于兼擅北碑和行草,碑中有行,草中有碑,相互融合,各具风貌。赵将雄强的北碑雅化,在碑的草化方面更有独造,碑体行草已经成熟和谐。孙尽管也对碑的草化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可惜的是他的这种探索至今没有找到转化的契机和纽带,没有成熟,还是楷草简单搅和的杂拌。
孙在碑的草化方面之所以十几年难以成功,主要原因一是他的楷书的刚厚生硬与行草的连绵灵动本来就是天生难以协调嫁接的,驴唇不对马嘴,非要他们吻在一起,再聪明的人恐怕也难以作为。原因之二是孙偏工的局限,除楷书和稍微草化一点但也没有实质变化的魏碑书法作品外,我们几乎见不到孙二王系列的行草、篆隶,取法的单一必然影响他的眼界和视野,影响他进一步的成就。对一般人而言这样的要求似乎过高了,但对孙这个层次的书家而言,要想在碑帖结合上迈入大师的行列,这种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原因之三是他学养的欠缺。孙谈论书法是有深刻见地的,但书法的高妙光对书法有透彻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有书卷气的滋养。我们不能说孙没有文化,但与何绍基、赵之谦、于右任等大师相比,其书法中的书卷气确实差很多,孙如武夫进庙堂,器宇固然轩昂,举止未免粗鲁。
简言之,孙伯翔书法,其价值在楷书上,而不是在魏碑的草化上。其魏碑达到的高度在当代无疑是数一数二的水平,对古人,可以与清道人曾农髯有一拼,但比之赵之谦、何绍基、于右任等还有相当的距离。即便这样,已经不错了,因为他毕竟还有资格被书呆子等拿来与古人比,有这个资格的人不多吧。

狂草王 发表于 2005-4-27 09:05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呵呵,
上文地中心思想无非三个字”没文化“
这又一次把什么是”文化“这个命题给残酷地拎了出来。

痴碑妄墨 发表于 2005-4-27 11:02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独帜见地、洋洋洒洒、文笔酣畅、褒贬合溶的语词使我耳目一新于林缘堂堂主 的新奇见解和清然刨析,愚人自幼喜孙先生笔墨,其博大强悍、雄心傲骨的震撼笔触深深的打动着并影响着我。正如林缘堂堂主 所说“他的魏碑笔法和线条质量跟任何一个碑学大家相比,都不逊色”,然而,对于后叙之草化说,愚人拙见:孙先生之所以以“霸悍雄强”为自己的风格,“追求生、重、厚、硬、劲、拙,这种审美追求”才“使他同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人写碑的取向区别开来”!其本身的风格和笔触和二王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他探索以“生、重、厚、硬、劲、拙”为其书体的风格也是独具见地的,若是参以二王等柔美而清秀的书体势必会破坏他所固有的风格和追求,使之流俗。回首清朝郑板桥的书体不也是掺杂各种书体的组合?做为一个魏碑大家,他所下的功夫是尽人皆知的,单从他年届七旬的年龄还在孜孜以求、日课不辍并追求创新,写二王按起功力和对于书法的理解力来说是不在话下的,我想孙先生是有起独到的见解和自己的追求
    愚人拙见,只想抛砖引玉,以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求批!!!请林缘堂堂主海涵并谅解!

痴碑妄墨 发表于 2005-4-27 11:24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其实从书卷气来说,初有评价梅兰芳先生的戏曲艺术是有书卷气,那是当时的戏曲行业里充斥的低俗,其书卷气使梅先生脱颖于其类,耳目一新清新儒雅于梨园。而从书体来说,魏碑书体自清朝盛兴以来,诸多大家频起,也有诸多的对于碑体的探究和求索,然大多都是立足唐楷为基点,评说魏碑的优劣,其实魏碑书体本身的生命力就在于不等同与唐楷和其他书体,而且作为艺术,探索和标新是很重要的,都以书卷气做为终结审美,那书坛岂不大同?

                                                 拙笔愚见

                                                求批!!!

狂草王 发表于 2005-4-28 18:56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书卷气不易得耳
天下大同人类理想耳
俗语云:独阴不生,孤阳不长
一阴一阳之谓道
孙老之魏碑刚则刚矣,阳则阳矣。
如果用武将来譬喻如三国时之张飞也,猛则猛矣,未若关云长之儒将之风度也。
刚柔相济 方为上品

林缘堂堂主 发表于 2005-4-29 10:46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痴碑妄墨先生误会了,此文是我转发,但非我所作,而是一位最近在书法网络中声名鹊起的网名“天生书呆子”的网友。窃以为其为文眼力独到、字句老辣,但易流于偏激。他文中所言,亦存在很多可商榷之处,我转发在此,意在引起大家对于孙老书法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涉及于碑学、帖学的研讨。感谢先生的关注和回复!
窃以为,书卷气与金石气单就其本身来说,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只是各时代各人群各有侧重而成就不同而已。
孙老作书为人,均堪称当世翘楚。缺点和不足谁都有,若能扬长避短、自成风格,既可流芳后世。

纪伟 发表于 2005-4-29 17:45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这个贴子最后由纪伟在 2005/04/29 06:15pm 第 1 次编辑]

孙先生字很耐看。
不象有些人学问很高,但是字却搞的很俗

纪伟 发表于 2005-4-29 17:55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孙先生搞的非常好!!!!!

一得 发表于 2005-4-29 21:20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孙先生的字是很值得推敲的。人也不错,我们应该尊敬他老人家才是。从他对魏碑的执着我们就该好好的向他学习。

痴碑妄墨 发表于 2005-4-30 10:15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

很对不起林缘堂堂主,愚人冒昧了,但我觉得能借网络而大抒已见已是很难得的了,请海涵,本人才疏学浅,但对书法我有我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无论任何艺术,首先是美的才是好的,不能归位于某一家和某一种格式,这样也不是很符合哲学的基本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至于孙先生的碑书,本人认为他给予人的震撼力本身就是一种气势和气韵,实属难得,另类于纤秀和柔美而独树雄强,从汉碑里我们可以发现,曹全和张迁本身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且没有人对这两个碑所代表的内涵发生异议则可见一斑吧,多谢各位的指教,本人学习了,并期待更多的指教!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 孙伯翔的价值和局限 (天生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