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 发表于 2005-5-9 20:52

[转帖]从“艺术书法”走向哪儿?

从“艺术书法”走向哪儿?
作者:张宏运 摘自2005-5-7《美术报》
  
   读了王似峰先生的《从“实用书法”走向“艺术书法”》,我的第一个感受便是本文的标题,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那不成了水墨画吗?——书法等于零了。
   不管书法怎么讲究,它都是“写字”,严谨一点说,是“写”由“字”所组成的词、句、诗、词、赋、曲、文。字和它所组成的词句等等,不光有形,更有所指即意思。人们欣赏一件书法作品,除了欣赏是怎么写的,还欣赏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虽然欣赏的次序不一侧重不同,但都兼而有之,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断难分割。欣赏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王似峰先生所说的书法的“实用性”吧?按王先生所倡导的“实用逐渐消退”以至完全取消的“艺术书法”,我不知道书法家该怎么抹去笔下的字的意思,安个过滤镜吗?加个特别说明吗?或者照着字典,随便挑几个字艺术地书法一通?——那还是书法作品吗!书法艺术发展到现在,人们固然已很少以其交流信息、记录事实、说明情况(相对很少而已,绝非“不复存在”),更多地是将其作品悬挂装饰于厅堂室屋,除了陶醉于它们的形式美,还因其书写的文字词诗而欣然慨然悠悠乎乐哉,看不出它的实用性消退了多少,仍然实用得很哩。即使对当今的各类书法展厅中的作品,人们也要必不可少地去关注一下它的书写内容,“实用”地沉浸于那些文学所营造的精神氛围而得到愉悦激励等等。顺便说一句,王似峰先生说“人们投稿参展,哪怕在投寄作品中所附信札的实用书法水平高于参展作品,主办者仍会将参展作品给予展出,而决不可能将精美的具有书艺水准的信札予以展出,否则倒会成为笑话了”,这才真是笑话呢!这更是当下的各类书法展的悲哀吧?企图彻底消解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去追求纯而又纯的“艺术书法”,无异于自毁长城,自挖墙角,抓着自己的头发想拔离地球。
   当我们在专业的书法研讨会和报刊上讨论书法时,别忘了有一个未到场的重要角色。他们才不管你怎么妙思玄想、滔滔宏论,他们只依自己的集体无意识参与甚至主宰着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在这里提到这些精神庶族,似乎有点扫书法艺术的贵族气质的兴,但在当代的中国,正是他们对民族文化书法艺术的越来越痴情热烈的追求追捧,才把书坛闹了个繁华喧嚣,书家走红。若没有他们的需求,我们的书坛可能就会又如“文革”期间,除了抄写大字报,一片死气沉沉。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啊,电脑啊,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必用毛笔甚至钢笔圆珠笔写字了,并不意味着人们必然会抛弃书法的实用性。恰恰相反,这些“电脑虫”“网络迷”愈发看重经过书法艺术表现的中文字,在享受书法的艺术意蕴时,同步享受其“实用”的文字魅力。至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最广大的民众阶层农民,看看春节时铺天盖地的红对联,以及造起新屋,怎么也得求一幅中堂字,埋老人立碑,揣着银子到处找书法家,便可以想见书法的实用性,正呈燎原烈火之势哩。如王文所说,这广大的书法受众,如果都像那位在省内国画界颇有影响的画院院长一般,看不懂书法作品,离“艺术书法”而去,则艺术书家肚子都会饿扁的,遑论在“象牙”塔里谈什么艺术走向。
   书坛现有“泡沫”,鱼龙混杂,这好像是现在人们的共识。许多书法爱好者包括为数不少的戴了书法家帽子的,心浮气躁,急功好利,恨不得一笔写个大金娃娃搂到怀里。他们懒于修练从事书法艺术的素质,又羞于被人们说穿这一点,便将自己天书似的浮滑残条所编织的东西,吹嘘为“现代”“前卫”“创新”等等。王似峰先生的论文,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很有可能被上述人等拿去作其行状辩护词,这就太遗憾了。
   足坛有个贝利,是伟大的天才足球运动员,可是当他预测世界杯赛结果时,全球人都偷偷乐了。可见预测一件事物的未来是多么的不易。王似峰先生在论述书法的发展只能高举“艺术书法”“这大旗才是唯一的方向!”时,却用了“也许”这个犹豫推测的词,看来他自己还没完全搞清楚。他还说“艺术书法”作品“也许已经问世,但我们还没发现,或已发现却仍视其为‘实用书法’所具艺术性作品,”似这样闪烁其词,欲说还休,徘徊观望,又怎么叫人勇于承担此历史使命呢?“义无返顾地去走向“艺术书法”?他将书法的发展历史概括为一条“隐约而又清晰”的线路,说秦汉前是实用书法。二十世纪初至今是实用逐渐消退+艺术探索期等等,倒也新鲜有趣,但都简单化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事实和基本规律,有削足适履、一厢情愿之嫌。任何艺术形式,当它诞生形成的时候,即已包含了审美的成分,注入了艺术的美的灵魂。秦汉前的书法,难道就没艺术的因素吗?当我们不说写字而说书法时,那就是在说“艺术”地写字了,不论在它前面加上多少“实用”啊什么的限制语,却已含了艺术性,若还想强行将其否定掉,那不太可笑吗?书法发展到现当代,人们的确更关注其艺术性,但这是因为书法实践活动更丰富了,人们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专细地研究它的结果,并不是它甩脱了有实用作用的汉字的吸引力,只朝着艺术性的虚幻太空绝尘而去。这就叫戴着镣铐舞蹈。善舞的书法家可以舞出千姿百态,此一时和彼一时均不同,各个书家又各不相同,于是书坛便气象万千,汪泽恣肆,蔚为壮观。只有心急者或拙于此者才总想挣脱那镣铐,可没有了那镣铐,一切便都归于虚无了。将书法等于实用性+艺术性,不如更贴切地比作实用性×艺术性,这两个因子有一个归零,书法便也为零了。
   书法艺术的发展,不拒绝也阻挡不住创新探索,如果“艺术书法”这个提法能成立,也不妨碍它作为一个流派什么的试一下身手去“玩玩”,或许它在某个场合某段时空能成为主流,但在书法艺术的长河里,谁又敢打保票它终不过是一片烟云,艺术史上这样的现象已层出不穷。往日书法的走向便是今日的书法,今日的书法会走向哪里。这首先是而且归根结蒂是书法实践的问题,那就让千千万万书家去呕心沥血,用他们的踏实脚印去标示,任何先验地揣测不但无益,而且可能误导后学呢。

不速客 发表于 2005-5-10 09:48

[转帖]从“艺术书法”走向哪儿?

当今那些所谓“现代书法家”所标榜的所谓“现代艺术书法”,并非我们的先人们没有想到、或者不会做、或者不理解的东西,而是为他们所唾弃和不屑为之的弊病,正是这些弊病被那些自以为比先人们高明的所谓“现代书法家”标榜成了所谓的“现代艺术书法”,岂不可笑。
让那些浅薄浮华、沽名钓誉的人们去热衷他们的所谓“现代艺术书法”吧,历史必将做出公正而无情的判决!!!当然,垃圾也会有苍蝇喜欢!!!

一得 发表于 2005-5-13 19:02

[转帖]从“艺术书法”走向哪儿?

下面引用由不速客在 2005/05/10 09:48am 发表的内容:
当然,垃圾也会有苍蝇喜欢!!!
这话说的太好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从“艺术书法”走向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