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音符 发表于 2004-12-31 21:52

[原创]解“禹”的传说

[这个贴子最后由汉字音符在 2004/12/31 09:55pm 第 1 次编辑]

禹,yu3。说文:禹,虫也。金文一种似乎为摁不住的大虫。金文的另一种意为抗争之虫,要挣脱约束之虫,站于高地,气度也。禹是勇敢,坚韧,开创,孤独,不畏艰难,大,气宇轩昂之象。说文古文就表达了大宇(屋,夏)之象。现在的禹字意为虫在此艰难开创的一片天地。撇,虫动也,上动也,撑起也。冂,下也,入也,指出虫运动与之相反,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这种比较显示大禹治水的过程。禹音宇,这种气概乃大厦之象,荫庇后人之象。从这个时候起华夏民族才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居所,才得以稳定的生息繁衍,人民安身立命,从自然灾害中走出来,有了新的高度和起点,九州的中国形成了,不用担心自然灾害了。
现在来看看有关大禹的故事。大禹的父亲叫鲧(gun3),鲧字系鱼也,妄想系住鱼(在池塘里),说明鲧的治水方法是围堵,最后山洪暴发,河堤城仞崩溃,鲧劳而无功。鉴于父亲的教训,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让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凶猛的水兽就没有发威的地方,只好乖乖的向东流。在治水的过程中,其艰难孤独是常人不能比拟的,三过家门不得入(孤独,故其独大,偊),显示与时间赛跑的坚韧的性格,长期在水里浸泡,还落下的风湿病,禹字仿佛就是这条大虫拖着腿撑起一片天貌。由于大禹使百姓免除洪水之苦,所以老百姓安居乐业,居有定所,又仿佛大禹造就一所大厦,开创了新天地,因为是夏天(朝)的开端,炎黄子孙才真正开始快速的壮大,其实夏就是黑夜的丁壮的武士——我,因此我是华夏的儿女。禹的儿子启很明显就开启了君王世袭制的先河,所以把启的父亲大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创者。禹(与音),这条虫所给与的天地,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大禹则给与我们稳定的生存的空间。
禹,yu3。音与,宇。解为独大,大天,大夏(厦),气宇轩昂之象,虫(禹)所给予的空间(天地,焕然一新)。1虫名。2夏朝的开国君主。亦称大禹,夏禹或禹。

汉字音符 发表于 2005-1-6 21:07

[原创]解“禹”的传说

鱼(魚),yu2。说文:魚,水虫也。象形。魚尾与燕尾相似。甲骨文象一条嘴,鰭,鳞皆有的鱼形。金文更具体些,指出其身上有水,指水里生活的鱼。篆体鱼头变人弯腰抓形,鱼鳞身变口里仌(半肉俎,变****弯腰的目的是半肉,口里肉指目盯着的肉或锅里肉或围住的肉),鱼尾和两点水变成火,古代鱼很多,人弯腰在围住的地方抓肉用火煮的东西——鱼(于),鱼有打鱼,获取现成的鱼的意思,鱼多了还可以暂时养着,三鱼成鲜(羊为奉献或真善美的化身,其实鱼也是如羊一样的,如鱼羊的人肯定少之又少),在这里为什么要火字,说明是人之食物,说明即食即用的过程,不象种地或打猎或养殖一样,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时间,然后才有收获,所以鱼是易得之肉食,本不该属于谁的食物,是自然的产物,这样的一层意思在以后的字形得以突出和强调。繁体字魚,上为刀,为人形,相追之形,田,田猎也,同时与在田里的种植相比较而言,下是灬,在田里直接猎取用火煮的于——鱼,获取现成的鱼。现在简化成鱼字,灬变成了一,田变成水田,高于地。按照鸟(鳥),马(馬)简化规则,意为如一自由奔走。具体描绘鱼在水田里的游走象,当然真要表示火,也可解释为和田里种植的庄稼一样用火煮。
鱼,人在水田里追捉同样用火煮的东西(于)或人所追捉在水田里游走的东西(于)。1水生脊椎动物。一般呈纺锤形,多被鳞,以鰭游泳,以鳃呼吸,多数有鳔,体温不恒定。2某些象鱼类的水栖动物的称呼。3喻指人遭淹死(喂鱼或变鱼了)。4两眼毛色白的马(鱼在水中游如眼珠在眶里转,若要看清马中鱼,则需两眼毛色白才看清有鱼)。5中医穴位名。指手拇指或足拇指后方的掌或跖(zhi2)骨处有明显的肌肉隆起,状如鱼腹的部位。6捕鱼。后作“渔”。7代词。表第一人称单数,相当于“吾”(捕鱼或控制鱼之人,我)。

汉字音符 发表于 2005-1-9 19:46

[原创]解“禹”的传说

6舆,yu2。说文:舆,车舆也。甲骨文为舁(四手)中有東,東形实际上是手推的单车形,不是二轮车。车形表达的就是“以载重”意,否则就不用车了,用手或肩扛就可以了。在古代车表示两轮车,東表示单轮车。東不仅表示以载物代指重物,而且指艰难动意。所以舆解为四人推单车或四人抬重物。以后的字形中都是以一个车轮代表重物。随着两轮车,一轮车合并为一个字形車,所以篆体中就有了車字。而且车也有了车厢,用畜力代替人力,就等于四人抬轿或两轮两马载物貌。舆解抬起的车(厢)或轿用于载物。
舆表示众人抬起的车(厢)或轿用于载物所有在于此的含义。1多,众。2扛,抬。3举。4运载。5车。6车厢。7轿。8大地,疆域(承载之物)。9做车厢的木工或管理人。10古代职位低贱的官吏(抬轿的或驾车的)。11輁轴,载棺之具。12通“旟”,旌旗(共举的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解“禹”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