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3-2-14 23:05

“臣”字探源


    《说文》对臣字的解释有点牵强:“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其实,无论是小篆还是古文字,臣都是眼目之形,根本不是什么“屈服之形”。至于臣的小臣义只是后起的文献义,和字形无关。
    如从字形推论,臣为眼形,必有眼义。我认为臣的本义为瞋目,臣为瞋的本字,瞋为后起的形声字,臣和瞋为古今字。
    瞋目即怒目,即睁大眼睛状,于文字作竖目形,我们平常形容人发怒为“横眉竖目”,由此可见,竖目的确可用来表现瞋目、怒目的意思,臣即瞋目之瞋的本字,所以作竖目形。
    问题是在甲骨文中,臣就已经转化成了小臣的意思。查《甲骨文字典》引的几个例子,臣皆是“职官名”,如“小臣”、“王臣”、“帝五臣”等等。臣的瞋目义久已泯灭无迹。我们只能大胆猜想,臣的小臣义是比喻义,是由臣是王的眼目这样的联想中引申出来的。由此,臣的形义泯,而比喻义遂成为经典的常用义。
    既然我们都知道,臣的字形于甲骨文、于小篆,都为眼目形,就没有必要再去就附许慎的“屈服之形”的说解。郭沫若氏的说法太牵强了:“以一目代表一人,人首下俯时则横目形为竖目形,故以竖目形象屈服之臣仆奴隶”。这是典型的食古不化,连郭沫若都不免,更何况今天的学者了!

南山老妖婆 发表于 2003-2-16 19:19

“臣”字探源

你这不是也是在附会吗?
好!发挥了郭沫若的“附会精神”。

狂草王 发表于 2003-2-20 10:26

“臣”字探源

上古造字皆为当时生活场景之抽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臣”字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