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伟 发表于 2007-1-19 15:39

龙卷风

三笃居 发表于 2007-1-19 16:37

em4 原帖由 Anonymous 于 2007-1-19 09:32 发表
笔力全无!如抹布拖桌,唯见水痕而已!
也恕我眼拙,没看出什么大名堂!拖拉无力,干涩无道!多看看古人吧!看王铎,撞三山;踢四海!看二王,龙跳天门;虎卧凤阕!咱也不说您老跟他们比了但您不至少有点人家味道?“不入虎穴;你焉得虎子塞?!”恕我直言!良药苦口利于病!

小四川 发表于 2007-1-19 19:30

回复

很有意思,有批评的声音。希望批评或赞扬来得再具体点。这里我也想提请大家考虑一个因素:这都是大幅作品。很明显好多大作品都是作者专门为展览写的,字径在50到100厘米的巨幅行草作品应该如何创作?其中是否有笔法的革命?是否还应该用欣赏小作品的方法来欣赏?巨幅作品如何处理大效果和精微的关系?还有一点,巨幅作品在缩小变成照片或印在书上后丢失了什么没有,还有没“大”的特点?在处理巨幅书法行草作品的时候是否可以引进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构图,甚至是油画的一些特点?虽然明清书家开创了巨幅行草的典范,但出现如当今美术馆展出的沈鹏(大家展),马世晓那样“巨”的巨幅作品,仍然是个新课题。

[ 本帖最后由 小四川 于 2007-1-19 20:41 编辑 ]

小四川 发表于 2007-1-19 20:03

特别是刚刚落下帷幔的海派书法晋京展,更是“大”字当头,作品尺寸要大几乎成了这次创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从作者的创作手札中明显可以感觉到这一点。如何看待巨幅作品?如何应对巨幅作品?如何创作巨幅作品?传统的二王手札和横卷小字范本如何为当今的巨幅创作服务?这些都应该引起当今创作和理论的高度关注。
      下面发3幅海派晋京展作品,希望大家特别关注一下作品尺寸:


海派书法晋京展作品其1

[ 本帖最后由 小四川 于 2007-1-19 20:19 编辑 ]

小四川 发表于 2007-1-19 20:07

海派书展作品其2

小四川 发表于 2007-1-19 20:08

海派书展作品其3

辛远 发表于 2007-1-19 20:15

em5 em5 em5

辛远 发表于 2007-1-19 20:19

原帖由 三笃居 于 2007-1-19 16:37 发表
em4
也恕我眼拙,没看出什么大名堂!拖拉无力,干涩无道!多看看古人吧!看王铎,撞三山;踢四海!看二王,龙跳天门;虎卧凤阕!咱也不说您老跟他们比了但您不至少有点人家味道?“不入虎穴;你焉得虎子塞?! ...
em7 em7 em7

石印文 发表于 2007-1-19 21:36

em3 em3 原帖由 Anonymous 于 2007-1-19 09:32 发表
笔力全无!如抹布拖桌,唯见水痕而已!



em3 em3 em3

石印文 发表于 2007-1-19 21:37

em13 em1 em1 “飘带草”绝好的名字!!!!!!!!!em14 em14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