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是值得的
捅马蜂窝是值得的 小时候,家里屋檐下结了一个马蜂窝,我就用竹竿去捅,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并告之马蜂窝是捅不得的,不能随便捅。但我还是趁着家人不在时又捅了并且给捅了下来了。我想马蜂窝是有害的,不及时捅下来,终究是个祸害,后患无穷。昨天,我将帖子《赠品的烦恼》发在《书法导报网》上,不料今天一看,没了,被删了。于是我有发了一遍,结果不到几分钟又被删了。
我的第一感觉是,有一股“势力”。它如此强大,如此猖狂,也如此可怕,就像儿时的“马蜂窝”。
对于一个作品的错误将它一一指出来,有什么错呢?完全是个人的行为吗!
据我所知,王荣生先生所理事的中国书协的历次展览也是非常注重错别字的问题的。既然您能“理”参加国展选手的事,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别人指出您作品中的错误呢?况夫您的大作随报纸印行数十万份,且远飘海外,其影响不可低估啊!当然删我帖子的,也许不是您亲自出马去做的,或许您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档子事,但作为一个帖子作者的我,对于您所主编的书法导报旗下的书法导报网,只能认定是您的责任了,就像孩子犯了错,总是要找其家长理论的。
书法导报网删我帖子,没有告之我删除的理由,对照了该网站的《论坛协议》,没有一条够得上删我帖子的理由,其实所谓的“理由“是不言而喻的。这个“理由”我觉得很可怕,它是一种“势力”,是一种“社会顽疾”。今日之中国媒体一方面感觉到自己的“自由”、“权限”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老是哀己之不幸,羡别家之月圆。但另一方面,媒体又颇为自以为是,太把自己当个爷了,养尊处优,从前些年央视封杀陈佩斯、田震到书法界媒体在“刘正成事件”后一度对刘先生进行封杀……
就连我这个善意地指出一件作品错字的小帖子,就是因为触及某个“势力”因素,就惨遭两度删帖,剥夺了天赋我的言论自由权利。假设如果是王羲之写了什么错别字,我要是写篇文章指出,那就不得了了,肯定是一篇热火的“学术论文”了,别说删帖了,转载约稿多了去了。但批评的对象一但置换成某个“权利”中心就立马不是那回事了,也即“学术”、“学问”实际上是处在可随意支配的第二位,是次要的。这就是当下书坛(学界)的真实现状。
国家提倡“和谐”,作为社会精英层面理应带头垂范。但也许真正的“不和谐”的制造者就是社会精英。操纵“权利”,形成“势力”,岂能和谐?有哪里来的和谐?对于老百姓来讲,没有“马蜂窝”,就是和谐。而有了“马蜂窝”就始终有了一个隐患在,又怎能“和谐”的了了?
一不留神竟然说出了“真理”,那就容我再说一句真理吧:
“历史是人民写的。”这话的真实意思就是——“马蜂窝”永远是人民捅的。别指望它会自动掉下来。
所以,捅马蜂窝是值得的。 小时候,家里屋檐下结了一个马蜂窝,我就用竹竿去捅,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并告之马蜂窝是捅不得的,不能随便捅。但我还是趁着家人不在时又捅了并且给捅了下来了。我想马蜂窝是有害的,不及时捅下来,终究是个祸害,后患无穷。
昨天,我将帖子《赠品的烦恼》发在《书法导报网》上,不料今天一看,没了,被删了。于是我有发了一遍,结果不到几分钟又被删了。
我的第一感觉是,有一股“势力”。它如此强大,如此猖狂,也如此可怕,就像儿时的“马蜂窝”。
对于一个作品的错误将它一一指出来,有什么错呢?完全是个人的行为吗!
据我所知,王荣生先生所理事的中国书协的历次展览也是非常注重错别字的问题的。既然您能“理”参加国展选手的事,为什么就不能容忍别人指出您作品中的错误呢?况夫您的大作随报纸印行数十万份,且远飘海外,其影响不可低估啊!当然删我帖子的,也许不是您亲自出马去做的,或许您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档子事,但作为一个帖子作者的我,对于您所主编的书法导报旗下的书法导报网,只能认定是您的责任了,就像孩子犯了错,总是要找其家长理论的。
书法导报网删我帖子,没有告之我删除的理由,对照了该网站的《论坛协议》,没有一条够得上删我帖子的理由,其实所谓的“理由“是不言而喻的。这个“理由”我觉得很可怕,它是一种“势力”,是一种“社会顽疾”。今日之中国媒体一方面感觉到自己的“自由”、“权限”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老是哀己之不幸,羡别家之月圆。但另一方面,媒体又颇为自以为是,太把自己当个爷了,养尊处优,从前些年央视封杀陈佩斯、田震到书法界媒体在“刘正成事件”后一度对刘先生进行封杀……
就连我这个善意地指出一件作品错字的小帖子,就是因为触及某个“势力”因素,就惨遭两度删帖,剥夺了天赋我的言论自由权利。假设如果是王羲之写了什么错别字,我要是写篇文章指出,那就不得了了,肯定是一篇热火的“学术论文”了,别说删帖了,转载约稿多了去了。但批评的对象一但置换成某个“权利”中心就立马不是那回事了,也即“学术”、“学问”实际上是处在可随意支配的第二位,是次要的。这就是当下书坛(学界)的真实现状。
国家提倡“和谐”,作为社会精英层面理应带头垂范。但也许真正的“不和谐”的制造者就是社会精英。操纵“权利”,形成“势力”,岂能和谐?有哪里来的和谐?对于老百姓来讲,没有“马蜂窝”,就是和谐。而有了“马蜂窝”就始终有了一个隐患在,又怎能“和谐”的了了?
一不留神竟然说出了“真理”,那就容我再说一句真理吧:
“历史是人民写的。”这话的真实意思就是——“马蜂窝”永远是人民捅的。别指望它会自动掉下来。
所以,捅马蜂窝是值得的。
为什么今天的艺术展览会如此泛滥?
为什么今天的艺术展览会如此泛滥?讨论当代艺术,就无法回避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的各种艺术展览,然而言说展览,我们就会发现从展览的外部文化环境到展览本身都遭遇到许多问题,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已进入一个艺术展览泛滥的时代。那么,今天美术界的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观呢?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蔚为壮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双年展、有三年展;有个展、有群展;有官方与非官方的展览,有画廊、美术馆、基金会的展览;有雕塑展、有油画展;有行为艺术展、有装置艺术展;有男艺术家展,有女性艺术展……。同时,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外,而且它们都有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名称,或者便是在展览名称前再加一个令人炫目的定语。“新”和“当代”是两个泛滥成灾的词汇。例如:“新一代”、“新一派”“新锐”、“新界面”……;再如“某某艺术家当代艺术展”、“某某城市当代艺术展”、“当代油画展”、“当代水墨展”……。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追问过“新”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新观念、新风格、新思潮还是最简单的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贩卖新人”或“贩卖新作品”。同样,我也质疑“当代”一词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要知道,20世纪初,马蒂斯、德兰等艺术家在举行“野兽派”画展,毕加索、勃拉克等艺术家在举行“立体主义”画展时,他们为什么就不加“当代”一词,然后将展览称为“当代野兽派”和“当代立体主义”该有多好!我并不知道在那些喜欢艺术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得了“展览综合症”,也不知道在那些慕名前来看展览的人中有多少人扫兴而归。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良莠不齐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已到了泛滥成灾的时候了,而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将是,展览在伤害展览,艺术在践踏艺术自身。
实际上,从艺术作品(不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展览——艺术的接受者(观众、收藏家)这个系统的艺术生态链上看,艺术展览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通过众多的展览才能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但是,事与愿违,今天泛滥成灾的展览不仅没有建起良好的平台,而且对当代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还起到了破坏作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
讨论当代艺术,就无法回避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的各种艺术展览,然而言说展览,我们就会发现从展览的外部文化环境到展览本身都遭遇到许多问题,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已进入一个艺术展览泛滥的时代。那么,今天美术界的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观呢?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蔚为壮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双年展、有三年展;有个展、有群展;有官方与非官方的展览,有画廊、美术馆、基金会的展览;有雕塑展、有油画展;有行为艺术展、有装置艺术展;有男艺术家展,有女性艺术展……。同时,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外,而且它们都有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名称,或者便是在展览名称前再加一个令人炫目的定语。“新”和“当代”是两个泛滥成灾的词汇。例如:“新一代”、“新一派”“新锐”、“新界面”……;再如“某某艺术家当代艺术展”、“某某城市当代艺术展”、“当代油画展”、“当代水墨展”……。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追问过“新”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新观念、新风格、新思潮还是最简单的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贩卖新人”或“贩卖新作品”。同样,我也质疑“当代”一词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要知道,20世纪初,马蒂斯、德兰等艺术家在举行“野兽派”画展,毕加索、勃拉克等艺术家在举行“立体主义”画展时,他们为什么就不加“当代”一词,然后将展览称为“当代野兽派”和“当代立体主义”该有多好!我并不知道在那些喜欢艺术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得了“展览综合症”,也不知道在那些慕名前来看展览的人中有多少人扫兴而归。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良莠不齐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已到了泛滥成灾的时候了,而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将是,展览在伤害展览,艺术在践踏艺术自身。
实际上,从艺术作品(不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展览——艺术的接受者(观众、收藏家)这个系统的艺术生态链上看,艺术展览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通过众多的展览才能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但是,事与愿违,今天泛滥成灾的展览不仅没有建起良好的平台,而且对当代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还起到了破坏作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
为什么今天的艺术展览会如此泛滥?
讨论当代艺术,就无法回避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的各种艺术展览,然而言说展览,我们就会发现从展览的外部文化环境到展览本身都遭遇到许多问题,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已进入一个艺术展览泛滥的时代。那么,今天美术界的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观呢?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蔚为壮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有双年展、有三年展;有个展、有群展;有官方与非官方的展览,有画廊、美术馆、基金会的展览;有雕塑展、有油画展;有行为艺术展、有装置艺术展;有男艺术家展,有女性艺术展……。同时,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外,而且它们都有一个令人振聋发聩的名称,或者便是在展览名称前再加一个令人炫目的定语。“新”和“当代”是两个泛滥成灾的词汇。例如:“新一代”、“新一派”“新锐”、“新界面”……;再如“某某艺术家当代艺术展”、“某某城市当代艺术展”、“当代油画展”、“当代水墨展”……。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追问过“新”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新观念、新风格、新思潮还是最简单的以商业利益为目标的“贩卖新人”或“贩卖新作品”。同样,我也质疑“当代”一词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要知道,20世纪初,马蒂斯、德兰等艺术家在举行“野兽派”画展,毕加索、勃拉克等艺术家在举行“立体主义”画展时,他们为什么就不加“当代”一词,然后将展览称为“当代野兽派”和“当代立体主义”该有多好!我并不知道在那些喜欢艺术的人群里有多少人得了“展览综合症”,也不知道在那些慕名前来看展览的人中有多少人扫兴而归。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良莠不齐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已到了泛滥成灾的时候了,而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将是,展览在伤害展览,艺术在践踏艺术自身。
实际上,从艺术作品(不同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展览——艺术的接受者(观众、收藏家)这个系统的艺术生态链上看,艺术展览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同时,我们也知道,只有通过众多的展览才能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但是,事与愿违,今天泛滥成灾的展览不仅没有建起良好的平台,而且对当代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还起到了破坏作用。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局面?
热烈祝贺 !!! 向各位老师和朋友承诺,
因属个人主办,
展览期间诸事较多,
展后三日内揭晓评奖结果和上传所有入展书法作品,谢谢! em1 em1 em2 em2 强烈祝贺!!!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