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闸人 发表于 2007-2-13 09:50

请大家来帮忙,急!!!!!!!!!!!!


我家这里有几块元末名初的碑,看上面的字很好看,
而且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眼看字迹就快没了。
我想把它拓下来,就是不知道怎么弄,请明白的老师讲讲怎么弄!
不胜感激em14

临池不辍 发表于 2007-2-13 11:19

如果不会弄最好找别人帮忙,自己第一次拓效果可能不会太好。我也不太懂,但见西安碑林的人拓过碑,大概先要把表面的灰尘清理干净,把墨汁均匀刷在碑的表面,找一张同碑面同样大小的宣纸,平整的铺于碑身(切勿凸凹不平),用刷子(好像是刷白灰的较宽的软刷子)刷平,再用一个类似于布锤的东西(直径二十厘米左右,圆形,好像是用棉花或软布等塞于棉布或豆包布里)反复捶拓,这个步骤最重要,需要反复许多次,碑林的人用了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是为了让宣纸充分均匀的沾吸碑面的墨。然后小心取下,拓片即可完成。
事先声明,本人不会拓碑,以上仅是所见,但供楼主参考而已。金石之物要爱惜,如果能保护最好,若客观环境不允许,即使拓存下来也是很重要的。

痕迹 发表于 2007-2-13 11:30

如果怕弄坏原碑,用好的数码机拍下来再处理成反色的不就行了吗,效果不比拓的差吧,这样有利于保护文物,我现在很鄙视那些为了自己弄点有文物价值的东东就肆意破坏原文物的做法,em12
拓碑,以前那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是自己拓了以后就破坏原碑上的一两个字,以保证自己拓的比后面的人拓的有价值(再次严重鄙视这样的做法),现在有了高科技的方法不用,还沿用旧习,痛心啊em3 em12

五柳闸人 发表于 2007-2-13 12:48

原帖由 临池不辍 于 2007-2-13 11:19 发表
如果不会弄最好找别人帮忙,自己第一次拓效果可能不会太好。我也不太懂,但见西安碑林的人拓过碑,大概先要把表面的灰尘清理干净,把墨汁均匀刷在碑的表面,找一张同碑面同样大小的宣纸,平整的铺于碑身(切勿凸 ... em13
如果涂在碑的表面不就把碑弄脏了吗?em6 谢谢您的建议。

五柳闸人 发表于 2007-2-13 12:50

原帖由 痕迹 于 2007-2-13 11:30 发表
如果怕弄坏原碑,用好的数码机拍下来再处理成反色的不就行了吗,效果不比拓的差吧,这样有利于保护文物,我现在很鄙视那些为了自己弄点有文物价值的东东就肆意破坏原文物的做法,em12
拓碑,以前那是不得已而 ... em13 em14
不过我感觉拓下来的感觉比用相机照的好呢。

痕迹 发表于 2007-2-13 14:53

应该不会吧,反正碑字不同贴字,你不能从中感受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能清晰就行了,好的数码机能做到的,你要想弄成墨色,用图片软件处理一下不就可以了,还是爱惜原碑吧,反正是你们那的,想看就去看一下,不要去破坏,嘿嘿

临池不辍 发表于 2007-2-13 17:51

原帖由 五柳闸人 于 2007-2-13 12:48 发表
em13
如果涂在碑的表面不就把碑弄脏了吗?em6 谢谢您的建议。


所有拓过的碑表面都有一层墨迹,根据年代远近而程度不同。不知道你那里的碑是什么质地,若是汉白玉的就尽量不要拓了。保定这里的莲池书院碑廊内所有的石碑都有这种现象(拓墨痕),爱书之人哪能嫌墨脏呢。

临池不辍 发表于 2007-2-13 18:17

原帖由 痕迹 于 2007-2-13 11:30 发表
如果怕弄坏原碑,用好的数码机拍下来再处理成反色的不就行了吗,效果不比拓的差吧,这样有利于保护文物,我现在很鄙视那些为了自己弄点有文物价值的东东就肆意破坏原文物的做法,em12
拓碑,以前那是不得已而 ...

非常钦佩这种爱护文物的精神,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见识,那中国的文物幸矣!至于拓碑也不是古人不得已的行为,若想学习碑字或保留原始资料,效果最好的就是原碑拓片(如已毁于宋代的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古莲花池里最古老的碑是唐代的“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碑文由“大唐写碑手”苏灵芝书丹,历经岁月而断为二十多段,现在虽已粘合在一起,但研究此碑光靠直接去看原物是很困难的,而是要靠拓片来进行,这多少可能是拓碑还有的作用吧。

五柳闸人 发表于 2007-2-13 21:23

原帖由 临池不辍 于 2007-2-13 17:51 发表



所有拓过的碑表面都有一层墨迹,根据年代远近而程度不同。不知道你那里的碑是什么质地,若是汉白玉的就尽量不要拓了。保定这里的莲池书院碑廊内所有的石碑都有这种现象(拓墨痕),爱书之人哪能嫌墨脏呢。 em13
我的意思不事嫌墨脏,我的意思是把墨汁涂在碑上,会把碑弄脏啊.em16

五柳闸人 发表于 2007-2-13 21:26

我的意思是害怕把碑弄的脏了,毕竟我是个人行为,em1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大家来帮忙,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