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4-22 22:43

万里草堂书论(六则)

万里草堂书论(六则)
□陈信才   ●自唐人推右军为书圣以来,唐宋元明清皆有大家纷纭而出,其皆得益于右军法书也。因羲之书笔法精绝,结字灵动,气韵非凡之故。直至今日,仍以二王书风最为正统。童子学行,以兰亭序、圣教序为范本者最多。然吾以为,孩童学右军书首当学其笔法,结字则因人而异,不必依样画葫芦耳。   
       ●米元章自谓集古字,实际其书法也主要从二王及唐人行书中来。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为米氏书之源头,且目前流传下来的二帖皆疑为元章摹本。近日观褚河南枯树赋,其字大都结字右耸,呈左低右高状,倚侧变化丰富、用笔起笔重顿,提按转折皆与元章行书吻合。可见当时米于此帖下过大功夫。由此推断,米字主要取法还是献之及褚河南行书。
  ●书法水平之高低无非从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气韵神采等方面来衡量。然具体而言,行草书当以用笔最为关键。简言之,就是线条质量将决定作品水平高低,因为如果作品线条质感力度不行,纵然墨色变化丰富,章法灵活仍是低人一等。如江湖杂技书作,看似龙飞凤舞、满纸云烟,然根本不懂用笔,线条一无是处,简直不堪入目也。
  ●黄宾虹论画面面俱到,从用笔用墨谈到章法;由画史说到画理、画法;从画人引出做人。内涵极深,使人信服,盖其博学推其大进,真乃大家也。然反观当今书画,大多作者只能写几笔,极少有撰并书者。何故?固其字外功不深,写不出诗,更不能词,当然只能抄耳。
  ●今人作书多以诗词为内容,为何如此?一因诗词人人皆知耳熟能详;二因诗词字数适宜,写成书法长短合适;三因诗词文字较好写,如古诗词常用之风雪树湖,城边行军等写出来感觉特有书法美;四因今人诗词之才不及古人一二,肚里没料,更不能出口成章,既如此,就用抄古人诗词完事矣。
  ●“颠张醉素”,书坛千古之佳话。尤其张旭,作书狂放不羁,令人耳目一新。今人学其草书,大都以古诗四帖、肚痛帖为宗。然吾更喜千字文残石,此帖少见,常人多未知。其实此作应为张旭草书之杰作。其碑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是神品。通篇结字忽大忽小、错落有序。用笔飞动飘逸、神出鬼没,笔力超群,提按顿挫绞转自如,且笔笔出之惊险刺激。犹如飞机掠过水面,火车夜穿深山隧道,赛车飞速前行,又似少林好汉大显神功,一招一式世间罕见。真乃高手风范,无与伦比,令人神往也。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3 23:33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3 23:28

言简意赅~真知灼见~值得一读~em14 em16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3:11

点评:

  ●自唐人推右军为书圣以来,唐宋元明清皆有大家纷纭而出,其皆得益于右军法书也。因羲之书笔法精绝,结字灵动,气韵非凡之故。直至今日,仍以二王书风最为正统。童子学行,以兰亭序、圣教序为范本者最多。然吾以为,孩童学右军书首当学其笔法,结字则因人而异,不必依样画葫芦耳。
此乃“过来人”之语,然而有多少名师,庸师在误人子弟?他们培养的不是书法的艺术人才,而是“写字匠”!em26

陈信才 发表于 2007-4-24 13:17

谢谢朋友!你们在哪里找的?我没发过呀??
现在又写了几十则书论手稿,可是没时间打出来!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3:58

原帖由 陈信才 于 2007-4-24 13:1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朋友!你们在哪里找的?我没发过呀??
现在又写了几十则书论手稿,可是没时间打出来!
作者你好!读过书论,颇有同感,
欢迎参加论坛讨论,期待佳论问世!em13 em2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4:08

点评:

●米元章自谓集古字,实际其书法也主要从二王及唐人行书中来。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为米氏书之源头,且目前流传下来的二帖皆疑为元章摹本。近日观褚河南枯树赋,其字大都结字右耸,呈左低右高状,倚侧变化丰富、用笔起笔重顿,提按转折皆与元章行书吻合。可见当时米于此帖下过大功夫。由此推断,米字主要取法还是献之及褚河南行书。
慧眼识得米书面,继承创新本有源。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4:41

点评:

 ●书法水平之高低无非从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气韵神采等方面来衡量。然具体而言,行草书当以用笔最为关键。简言之,就是线条质量将决定作品水平高低,因为如果作品线条质感力度不行,纵然墨色变化丰富,章法灵活仍是低人一等。如江湖杂技书作,看似龙飞凤舞、满纸云烟,然根本不懂用笔,线条一无是处,简直不堪入目也。
讲得都在理,
然有几个问题是模糊的:
什么是“线条质量”?
如何体现“作品线条质感力度”?
其与“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气韵神采”和“墨色变化丰富,章法灵活”的联系如何?
总之,搞不清此类问题,也就无法对作品的艺术性作出真实的判断。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4-24 14:44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4:50

点评:

 ●黄宾虹论画面面俱到,从用笔用墨谈到章法;由画史说到画理、画法;从画人引出做人。内涵极深,使人信服,盖其博学推其大进,真乃大家也。然反观当今书画,大多作者只能写几笔,极少有撰并书者。何故?固其字外功不深,写不出诗,更不能词,当然只能抄耳。



言之灼灼!“大家”难也!!!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5:11

点评:

 ●今人作书多以诗词为内容,为何如此?一因诗词人人皆知耳熟能详;二因诗词字数适宜,写成书法长短合适;三因诗词文字较好写,如古诗词常用之风雪树湖,城边行军等写出来感觉特有书法美;四因今人诗词之才不及古人一二,肚里没料,更不能出口成章,既如此,就用抄古人诗词完事矣。


“诗性”不在形式,
而在“想象力”。
任何艺术多是“诗性”的“外化”。
没有真情实感,
何谓诗,书,画,印?
“抄古人诗词”
无可厚非,
但要理解“诗意”
化“诗”为“意”。
难也!
作之难也!!
审之更难也!!!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4-24 15:15

 ●“颠张醉素”,书坛千古之佳话。尤其张旭,作书狂放不羁,令人耳目一新。今人学其草书,大都以古诗四帖、肚痛帖为宗。然吾更喜千字文残石,此帖少见,常人多未知。其实此作应为张旭草书之杰作。其碑虽然残缺不全,但依然是神品。通篇结字忽大忽小、错落有序。用笔飞动飘逸、神出鬼没,笔力超群,提按顿挫绞转自如,且笔笔出之惊险刺激。犹如飞机掠过水面,火车夜穿深山隧道,赛车飞速前行,又似少林好汉大显神功,一招一式世间罕见。真乃高手风范,无与伦比,令人神往也。

艺术缺失***,何谓狂草?!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万里草堂书论(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