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 发表于 2007-4-24 15:15

书法的发展史--商周时期的书学

               商周时期的书学

      世界文字,都起源于象形进而转为标音,中国也不例外。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用象形文字取代了结绳记事。商朝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公元前1765年的商朝,书学已很发达。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文字是先书后刻,再施朱墨,精心涂饰,色泽灿烂,力求美观。可见当时的文字已日臻完善。同时出现了钟鼎文,但很简陋,且因年代久远,保存下来的商朝钟鼎文不及周朝的多。
      周朝的钟鼎文比商代繁多,制作方面比商代精美。钟鼎上的文字也没有固定的位置,有刻在鼎外的,有刻在鼎内的,有刻在鼎边的,有刻在鼎底的。铭文中以《毛公鼎》、《散氏盘》最长。《毛公鼎》有497个字。《散氏盘》有357个字。字大多完好,是文字研究的宝藏。除了钟鼎文,周朝还有石刻。而石刻中最珍贵的当数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石鼓文。据郭末偌考证,石鼓文作于秦襄公八年。襄公八年即是周平王元年,且先秦与周朝处同一时期。所不同的是记录此事的是出于先秦臣子抑太史籀之笔,故石鼓文也应是周朝之物。至于石鼓文的书体,则为籀文即大篆文。“石鼓文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石鼓文既为中国第一古物,自是书家临摹的首选。石鼓文的书体以逐渐趋于工整,不若殷周钟鼎文 逸,气韵也不及钟鼎文雄伟。即使称为小篆之祖的李斯也望尘莫及。


殷墟甲骨文



西周钟鼎文

盛涛书画 发表于 2007-7-9 20:2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法的发展史--商周时期的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