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者 发表于 2007-4-30 16:31

孙宝山艺术随笔

书法网博客公社 » 孙宝山的个人空间 » 日志
                  三余书屋自叙
       不久前,几位艺术界朋友相约来我家小叙,闲聊中有位说我家是“四壁皆书”,我则以笑作答,的确,我家是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书报杂志却四处可见,书橱、案头、床下到处都是书,已故著名书法篆刻家傅嘉仪先生为我的书斋题写“三余书屋”匾额,更增添了书卷气。   
    说起书斋之意,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注,从学者云,苦渴无日。“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白石老人画上跋语有“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我书斋即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刻苦学习之意。我喜欢书,也喜欢我的书斋。读书写字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与我的生命并存的,是和我的人生价值同在的 。   
    余学书从二王入手,后涉虔礼、藏真、元章、觉斯,继攻三代金文、汉魏碑刻,下窥明清翰墨。取法乎上,与古为徒,广收博取,悟古人智慧,注自身素质。尤擅行草,笔力取宁静深沉,书风清健潇洒,融二王的遒媚典雅,元章的沉着飞翥,觉斯的奇崛之姿于一炉。篆书取金文古厚朴拙之象,强化线条质地美,求敦厚朴实于自然之中。隶书以汉碑为基,掺简牍与行书笔意求灵动之妙,以期达虚静空灵之境。   
       我从髫龄开始弄笔涂鸦,祖父是兰西当地有名的中医,父亲是乡村教师,对国学知识皆有偏爱。那时我性顽好动,祖父为羁我心志,以戒尺镇案,命我临习古帖,背唐诗宋词。有兴趣后,我以涂鸦为乐,画门墙、污桌几,不认真时,被责打过手心。小学五年级始,我就能为亲朋、邻里写春联,每年都要忙上几天,颇有满足之感。上初中时达到“着迷”程度,文化课之余,几乎全部用在书法篆刻上。那时,潘主兰先生不仅是我艺术追求的偶像,而且成为我做人的楷模。   
      高中时我担任学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定期出板报,选内容、设计、写画都离不开我。记忆最深的,镇里召开大型田径运动会,让我仿毛泽东书体,书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两块横匾。完成后,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师范毕业后,当班主任并任课多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喜爱的艺术,并一直对学生写字要求严格,经常在校内组织书法活动。   
    1988年后来到呼中教育局工作,多年来,我白天工作,晚上坚持读书写字,逐渐养成零点以后睡觉的习惯,每天四五个小时睡眠足矣。   
    特别庆幸的是,后来我结识了著名书画篆刻家石开先生并投师其门下,在先生的指导下,广泛地收集古今墨迹和书论文章,反复临习和阅读,开阔视野。我曾多次外出到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省市拜观摩崖石刻、碑林匾额,领略古人风范,实现了我在书法艺术上的实用型向艺术型的转变。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世界上惟一的以文字构成的一种独立艺术。“它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可集言志与审美于一身,它对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美感情操,有潜移默化之功。古人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诗文、书法皆是一理,岳飞、文天祥、傅山所作诗文,所写之字,一如其人,书风劲健挺拗,坚质豪气,一派高风亮节。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得到幸福,从而产生了爱,爱民族、爱国家乃至爱人类,这更是艺术的深沉、纯朴和博大精神的最终目的。   
  真正的艺术家犹如美丽的蝴蝶,初期只是一条蠕动的小毛虫,要飞,它就必须先把自己编织成一只茧,把自己束缚在里面,又必须在蛹体内进行一次大变革,以重新组合体内的结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必须有能力破壳而出,才能自由飞翔。艺术也是一理。书法最高境界就是写文化。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意为“达到书法艺术”的最后高度,关键在多读书。光有技巧,还不能称其为艺术,因为技巧不是目的,艺术品的价值不仅仅在技巧,更主要的是作品深刻的内蕴和优美的形式构成,这是艺术魅力产生的根源。
   庄子说过:“追求真实之美,自然之美,丑中之美和恩泽万物的天地间的无限大美,才是真正的美”。我认为,世间一切美的东西,一寓于书。雄浑大气的群山,清澈蜿蜒的小河,都给我以滋养,大自然赋予我书法新的内涵,孕育了我清健潇洒、蓬勃向上的书风。书法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就是缺陷,有缺陷则说明作品有瑕疵,体育竞技是挑战极限,而艺术创作则是要求完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 本帖最后由 澹者 于 2007-5-2 08:40 编辑 ]

名人斋 发表于 2007-4-30 19:4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宝山艺术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