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改琴谈“甘肃书法晋京展”
张改琴谈“甘肃书法晋京展”“甘肃书法晋京展”备受各界关注,甘肃省书协主席张改琴日前接受黎明的专访,今将访谈文字发表如下,以便大家进一步了解“甘肃书法晋京展”。
另外,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于5月18日组织5位专家对所有作品进行文字审查。
张改琴谈“甘肃书法晋京展”的组织与评审
张改琴简介:张改琴,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甘肃书法晋京展”评审工作已经结束了,甘肃书法家对这次活动的重视程度,以及外界对这次活动的关注程度,的确超出了我们的预料,这次展览的吸引力究竟在什么地方?评审的操作细则是如何进行的?落选和入选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带者这些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甘肃书法晋京展”的主要负责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协主席、著名书画家张改琴,让我们听听张主席的精彩解答——
黎明(以下简称“黎”):张主席,您好!这次“甘肃书法晋京展”(以下简称“晋京展”)在甘肃备受关注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超过国展,“晋京展”请中国书协和外省的评委参加评选,评审已经结束了,评审结果却迟迟没有公布,现在外面也有很多的猜测,您能否就这次“晋京展”的组织和评审有关问题给大家作一些介绍?
张改琴(以下简称“张”): “晋京展”是甘肃省2007年度重大文化工程之一。近几年,通过方方面面和书法作者的辛勤努力,甘肃书法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甘肃书法需要走出去,需要到外面去寻找新的创作源泉和进步的动力,需要到中国艺术的展览殿堂中国美术馆去展示,需要有更大的发展。为了全面反映甘肃书法的历史和现状,经过反复研究并报上级部门批准,我们把展览确立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展示当代甘肃书法创作;二是全国有6万多件甘肃就占4万多件的汉代简牍,有着巨大的藏量优势;三是敦煌写经,社会各方面均有一定的出版,但敦煌写经大家很难见到实物。这些既是甘肃的宝贝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贝,更是咱们书法界所关注的东西,我们应该让这些文物发挥社会效应,不能全部放在库房里,甘肃应该在这方面起点作用。
“晋京展”从去年10月正式启动和进行宣传,作了广泛动员,并明确说明要请中国书协和外地的评委来选出甘肃的好作品,我们的评委常年参加甘肃自己的评选,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模式。这次活动得到中国书协的大力支持并作了批复同意做主办单位。
为了使晋京的书法作品能真正地上档次,在春节后咱们全省分了四片进行作品点评:河西片确定在金昌,陇东片确定在平凉,陇南片确定在天水,其他剩下的是兰州。点评之后要求大家进行再创作,从目前来的作品看,我们的设想得到验证,大家为这次“晋京展”做了极大的努力,作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从形式上、作品创作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达到了预期目的,评选结果就能看出来,这就完成了“晋京展”的一个阶段性工作。从四月十五号截稿结束以后,我们就请中国书协给予支持。赵长青书记明确地表示让中国书协分管展览工作的副秘书长张旭光同志和展览部白煦主任来兰州协助我们评选。再就是,遵照张海主席的意见,由三方组成评委,第一方是中国书协的评委,第二方就是其他省来两位评委,第三方就是我们自己占适当名额的评委,让其他省的评审专家来参与评选工作就是要达到评选的严肃、公平、公正。我们最初的设想就是全部由中国书协组织评委来给咱们评选,那么,遵照张海主席由三方组成评委的意见,我们也就进一步考虑评委的组成,考虑到就近的宁夏和陕西曾经参与过我们甘肃有关的评审工作,最后就把评委确定在书法大省山东和河南,山东的张业法主席委派顾亚龙副主席来担任评审工作,河南是宋华平副主席委派云平来担任评审工作,他们都是全国的评委,有着丰富的评审经验。
黎:张主席,我从其他方面得知,此次评审是非常的严格,甚至是“很残酷”,有很多感觉很好的作品都落选了,是这样的吗?
张:是,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就我感觉,这次评选是很公正的,特别是张旭光副秘书长临场对评委作了讲话,对评审规则作了明确要求,并宣布了评审纪律。再一个就是在前一天初评的时候主要是外省的评委在评选,虽然冯书记是评委会主任,冯书记由于参加党代会没有参与评审,所以就评审现场来说,我们基本上没发言是在学习他们的评审经验,在评审期间,我们反复地强调要求,无论是初评选上的还是初评落选的每一幅作品都必须让中国书协和外省的评委看到,这是一个原则,虽然说第一天所有的作品都让他们看到了,但是为了慎重起见,第二天还是请张旭光副秘书长和白煦主任又再把第一天落选的作品过一遍,他们又从落选作品里面提了30多幅出来,但是这30多幅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复的,这就证明他们第一天的评选结果是比较准确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评审是进行了两次初评。这两次评审咱们省的评委基本上都没有参与,由他们放心地没有干扰地认认真真地做。再一个就是咱们严格打票,原计划终评评选出100幅作品,但是,为了公正,有7个评委投票,结果是4票,4票以上才能入选,4票以下落选。我们给每一个评委发的是印有自己名字的票卡,在投票的时候把你自己的名字别到作品上去,这也为了便于监督,就是你自己评的不准确或者说你给谁投的不准确,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样就选出来110幅左右,其中有篆刻7件,再一个就是主席团和上一届主席团的成员,只要是投稿的都免初评,这就是14个人。另外,根据省委宣传部的要求,监评团的作品不参加“晋京展”。
黎:据说,在咱们省上一些大展中获奖的和在地县有相当影响的作者的作品落选了,像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挽救措施?
张:没有。这一次“晋京展”是严格地按照评审规则办,4票以下落选,不管是谁,因为咱们这次是外请评委,咱们很自觉,没有给他们提出来说要照顾谁,除了主席团成员的稿件是另外登记挂在一边不参加初评以外,其余所有的作品一律一视同仁。
这次的确有一些好的作品落选,就我的看法,当然不见得准确,人家评选的眼光确确实实和咱们以往的评选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毕竟人家是书法大省来的评委。有一些作品写得好的连初评关都没有过,我们看了都非常遗憾,根据评审规则,我们也不能说什么,就是严格地执行评审规则,回想起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没有特点。
这一次,我自己的感觉是外省的评委在每一个作者书写特点这个问题上是比较注重的,就是有个性、有特点,写得特好的要偏重些。
黎:“晋京展”入展名单什么时候可以公布?
张:所有入选的作品现在正在托裱,入展名单以所有评委最后签名确认的为准,登记的名单已经核对过了,完全合适,托裱的作品现在还没有全部回来,等全部回来以后我们再核对一遍,看是否有什么差错。还有就是,根据我们的工作计划,我们准备组织由5人组成的文字审查小组,对每一件入展作品的文字内容和错别字进行审查,如果有错别字以及内容上有问题的,还要把作品拉下来,最后名单就能确定下来。拉下来的作品,咱们还要按照程序给所有的评委尤其是外请评委要说明原因,并把作品拍成片子寄给他们进一步进行甄别审查,如果他们同意拉下来或者有其他什么意见,我们才能最后确定这个入展名单,所以,名单的公布还需要一段时间。
黎:在兰州点评的时候,我已经看到,所有的作者为准备这次“晋京展”是非常的重视,作品都很好,就拿我来说,点评的时候是一幅八尺的隶书五言联,而且上下联是不同的色宣,在正式投稿的时候,我就换成了一丈的四言联,用的是普通白色的徽宣,像我的这种情况点评后又进行加工和创作,投稿的作品或许比点评的作品更好些,多吗?
张:所有的评委,尤其是外请的评委,对我们的“晋京展”作品做了较高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在评审结束当天下午开“2006甘肃书法奖励基金颁奖大会”的时候,张旭光副秘书长和白煦主任,以及顾亚龙和云平同志的讲话,你也听到了,的确是这样的。虽然他们作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但是,我们离书法大省的水平还远得很。
黎:我们已经注意到,甘肃书法从2003年举办“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承办“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以来,甘肃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次“晋京展”无论从形式、尺寸,还是从内容上对大家都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使大家的作品从量到质的飞跃应该是一个转机,是一个新的平台和展示机会。
张:为备战这次“晋京展”,包括我自己和主席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认认真真去创作和准备,这一点是肯定的。“晋京展”对作品的要求跟我们平时参加展览有很大的差别,我想,这种新的展览要求会促使大家对书法作品的创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黎:从这次“晋京展”可以看到,在大的展厅里面,小字出效果的难度比大字要大些,像中国美术馆这样的大展厅要的是一个以艺术为主体的具有相当展览效果的作品,所以,要求大作品大效果,这样的话,大字只要气势大、线条老辣、结字完备,入展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您说是吗?
张:对,是这样的。大字作品要的是气势和效果,不管怎么说,大字很难写出小字那样精彩的效果来。
黎:这次“晋京展”入展的大字作品多吗?通过这次“晋京展”,对大家的创作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张:这次“晋京展”大字作品有好几件,像我们主席团的翟万益、陈扶军都是大字对联,另外还有你的、秦文亮和魏翰邦等等。这次的评选结果表明,我们不要老是有一种优越感,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理清自己的创作方向。
如果说2003年举办“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承办“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是把全国的好作品请进来,让大家开眼界,这一次是把咱们自己的作品拿出去让别人看。上一次是展示咱们甘肃氛围和组织的水平,那么,这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向全国展示我们甘肃创作和收藏的实力。这应该是一个很具有影响力的活动。
黎:为了组织好这次“晋京展”,我们省书协主席团的成员都实行了分工,现在各项工作进展得怎么样?
张:现在进行得很顺利,我们要求每一位副主席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尤其是驻会的副主席什么工作都要干,要组织好协调好。前段时间,我们主抓书法创作,下一步抓学术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这次“晋京展”不仅对我们的书法创作是一个促进,而且对学术研究、组织能力、对外宣传等等方面都是一种考验和促进。那么,我们也采取一些措施,动员大家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书法家和理论家,无论是本省的还是外省的,我们都非常欢迎,凡是在“晋京展”期间,只要是围绕“晋京展”来写我们甘肃书法在公开报刊发表的2000字以上的书法类文章,我们在展览结束后凭样报给作者每篇稿件发300元稿费。
再就是经费问题,其实,我们首先在经费问题上做了很大的努力,现在已经落实了一部分。咱们的预算是100万元,目前所落实到位的经费与预算的还是有一点距离,但是我们正在积极筹措,估计最后能落实到位的与我们的预算不会差得太远。
黎:张主席,最后,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在这次“晋京展”评选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作者和地县一些知名作者的作品落选了,咱们省书协是否有一些安慰措施?
张:这个是没办法安慰的。我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我期望大家都能入选,但是在1060件参评作品中只选100来件,规则就是要有900多件作品被刷下来。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参与其中就有竞争,何况1060:100这本身就是个竞争。艺术活动不是百米赛跑,只要你到前面0.001秒,那就是第一。
在这里,我给大家有一个提示:书法活动就是重在参与,要把书法创作、学习、研究当成一种乐趣。通过这次活动,如果说落选是件坏事,那么也会变成好事,特别是常入选或获奖的作者,他们从心理上已经有一定的优越感,他们肯定有一定的实力,对自己作品的审视和认识有一点麻木,通过这次落选,不管是谁,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方法,重新认识自己的功力和学习的思路,不要把功利思想带到这里面来,寻找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更不能自暴自弃。只有把这次落选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不要背学习的包袱,也没有人因为“晋京展”落选扣你的工资,没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对于那些在书法创作上已经形成套路的作者更加应该重新清理自己的思路和创作方式,这对落选作者是件好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都是件好事。我们都想写好,但是书法的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标准?就书法来说是多角度多思维来审视一幅作品,它不是运动员赛跑,标准是唯一的。所以,大家要把视野放到全国来观察当代书坛的动向和发展。特别是省委宣传部张瑞民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很多人认为书法已经发展到顶峰,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创作的空间,但是,张部长认为书法要有时代感,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当代书法还有很宽松的发展空间。
还有就是对基层的一些书协负责人来说,他们的会员入选了,自己落选了,作为书协的负责人,不仅要求自己是一个书法家,还有就是要有为广大会员服务的积极态度,当好一个管理者,比对会员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平和地积极地对待这次“晋京展”,对待自己的落选,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这次“晋京展”评委中,特别是张旭光副秘书长和白煦主任都是不停地在策划、组织、参与全国大展的评审工作,他们就是用全国展的眼光来评选甘肃的作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的老作者落选,有很多的年轻作者入选自然就是很正常的事,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老作者在审视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与全国展的对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无论是入选,还是落选,对于我们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们主席团成员都要反省自己的创作方向,重新调整自己思路,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全省的作品和外省的作品,只有这样,我们出去展览交流的目的才能达到。
黎:好的,张主席,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2007.5.9采访5.11-13整理
em1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