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情,物有理,一切尽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我所追求的艺术。”这是贾克刚写在他画集中的一段话。目前,贾克刚原生态山水画展正在古文化街通庆里海雅艺术院展出。
贾克刚称自己是一个白发苍苍老得没剩下一颗牙的“乞丐”。他每年都要背上帐篷、睡袋,带上水壶和速写本到全国各地向大自然“乞讨”。腿和脚是他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他认为只有步行才能得到大自然的真传与恩惠。跋山涉水,日晒雨淋,渴了向山农讨口水喝,饿了掏出干粮边走边吃,天黑了在农家门口支起帐篷听着狗叫声睡着了,或是在山顶湖边与星光共眠。他说,一个画家要想活得开心,想不断进步就到自然中去老老实实做“乞丐”。
一次我和贾克刚在蓟北山区同行,他突然喊道:“我来了,你好?”前方没有人。他眯缝着小眼睛对我说:“难道你没看见大南山向我们打招呼吗?”此时他完全是个孩子。他的那股认真劲儿使我只得信以为真。他是借物生情。他认为,情是人与自然相通共有的。一棵树、一片云、一只鸟、一块岩石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它们的情。自然情与人情相重合,立刻会在人的大脑中闪出火花,一股美妙的电流涌向全身,这就是灵感。再用大自然教予的方法,将情精确地表达出来,那就是真正的绘画艺术了。他的挚友、天津画院著名画家张汝为看了他的画后赞叹道,贾克刚的画不只是新,最大的特点是他的每幅画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是的,贾克刚不是为画而画,而是因情,因对自然的爱而画。虽然他的画与众不同,但给人以亲和感。
贾克刚不善于言谈和应酬,只注重画的结果而忽视了行为过程。类似谢绝出席笔会的事经常发生,于是一笔笔丰厚的润笔费与他擦肩而过。他特别爱毁画,只要他画完了看着不顺眼就毫不犹豫地将画撕掉,不让一幅不满意的画流入社会。这也是目前收藏贾克刚作品的暗流形成的另一个原因。
除了情之外,贾克刚的画作特别强调笔墨和光色。他说:“绘画是视觉艺术,有光人类才能看见这美好的大千世界,有光必有色,我努力将自己感受到的光与色表现出来。不过尊重自然不是抄袭自然,更不可能再造自然。画家能做的只是研究和掌握自然在视觉上的规律——物之理,使画家更舒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容易感染他人。”为此他奋斗了一生。
笔墨是中国画最辉煌的语言,贾克刚极为重视。他认为,不必特意去谈笔墨与光色的结合,它们原本就是一个东西,取舍离合仅是画家审美角度、习惯,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
画展开幕以来,各界观众络绎不绝,普遍认为他的画法新,有冲击力,让人看了轻松愉快,舒服开心。他画中的新不是刻意创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自然形成的,新而不奇,有感染力而不张扬,顺其自然,自我有度。有人说,他的画作堪称人们长期以来所期望的“绿色绘画”。也有人称他的画是原生态山水画,源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著名国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在《绿色绘画的略想》一文中写道:“回归自然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与世界未来潮流的汇合点。正是在这个汇合点上未来的中国绘画才可以站稳脚跟,走向世界。”祝愿贾克刚在有生之年创作出更多具有“国际语”的山水画。(信息来源:天津今晚报 曾欣)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