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元 发表于 2007-6-20 17:18

江西东乡县打造“书法之乡”,创立文化品牌---当代书法大师舒同故里书法氛围浓厚

打造“书法之乡”,创立文化品牌---当代书法大师舒同故里书法氛围浓厚

东乡县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中国书协首届主席、当代书法大师舒同的故里。在舒同多年的亲切关怀和重大影响下,东乡县的书法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群众习书成风、书社不断涌现、队伍日益壮大、书艺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一、书法艺术的群众基础广泛。全县有中国书协会员6人,省市书协会员30人,县书协会员320人。以舒体字为代表,舒关关、舒安、梁腾渊、朱善平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20余人。揭晓、吴光华、宋志群、张黄生、李进勇、张翔龙等在全省内外乃至全国具有影响的书法创作、收藏、鉴定、教育等专门人才300多人。为了打造“书法之乡”,创立文化品牌,弘扬书法艺术,从2005年开始,东乡县在全县中小学开设书法教育课。全县群众性学书法、评书法、比书法蔚成风气。二、书法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1984年,东乡县成立县书法家协会,1997年成立中国舒同书法研究会(会址和总部均在东乡)。近10年来,各乡镇、各部门、各系统及社会组织创立的书法社团如雨后春笋,共61个。仅两年来举办“廉政警句书法展”、“舒同诞辰100周年书法展”、“舒体书法展”、“和谐平安杯书画展”、“‘树人杯’中小学师生书法比赛”、“税法宣传月书法比赛”等大型赛展活动12次。举办“江振东篆刻艺术作品展”、“艾园南根雕艺术作品展”、“朱善平毛泽东诗词舒体书法展”等个展接二连三。县老协每年举办两次“老年书画展”,老年大学常年举办书法培训,使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保持一种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三、书法教育的基地设施完备。东乡县委、县政府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于1997年8月28日,隆重举办首“舒同书法艺术节”暨“舒同博物馆”开馆仪式。届时***总书记亲自题词:“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老一辈革命家夏征农同志题写了馆名。舒同博物馆占地20多亩,有附属楼3栋,展厅6个,教室3个。馆内建有200米长的书法碑廊,石刻了***、方毅、吴官正、迟浩田、曹禺、启功、沈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当代书法大家为舒同博物馆的题词。舒同博物馆成了全县人民乃至全国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敬仰的地方,也是东乡县革命传统教育、书法教育、中小学生的德育基地。每年秋季开学,全县中小学新都要到舒同博物馆参观展览。既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又进行舒同书法艺术的熏陶。美国、德国、韩国、港澳台等使团和友人及全国参观舒同博物馆的人次,共10余万人。舒同博物馆内常年举办书法培训班,成了市县闻名的书法培训基地,也成了东乡妇孺皆知的习书作画的地方。近10年来,培训人员达23100人次。四、书法艺术的人才层出不穷。东乡县对书法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舒同书法艺术的影响和熏陶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艺术人才。世界华人艺术家学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席揭晓,被誉为“军中铁笔”。在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为13个国家263位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治印各一枚,并赠给金牌得主。多年来,揭晓为海陆空武警官兵及国内外友人篆书数百幅、治印2000多枚。玻璃雕刻艺术家徐银行,原是一名普通教师,经多年的悉心钻研,掌握了玻璃雕刻书法的独门绝技,把王羲之、郑板桥、毛泽东等历代书家名作,刻在玻璃上,令人叹为观止。在2003年全国工艺书画创作大赛中,他的玻璃书法作品荣获“创新奖”,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江西卫视、抚州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岗上积镇平塘村农民张德良,世代石匠,祖辈都有雕龙画凤、刻狮凿虎的才艺。年近60旬的张德良,集书法、雕刻、绘画于一身,闻名遐尔,现已成了瓷都景德镇瓷厂的坐堂画家。全国硬笔书协会员刘黄河,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练就了一身双手疾书本领。将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栏目中,双手书写唐诗五言绝句90秒,缩短为86秒,现正积极准备参加挑战。现任东乡县书协主席张黄生,近3年来应邀参加全国性各类书法比赛100多次,获全国性金银铜奖60余项,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传世大辞典》、《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精品集》等全国有影响著作50多部。先后参加了美国、台湾、香港、韩国书法组织举办的书法展,部分作品被当地博物馆收藏。徐天员本是一名转业军人,用转业费,创办华艺书法院。他10年如一日,免费培训中小学生达1360名,在当地传为佳话。中国舒同书法研究会会员周志林,仅在2006年,就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赛30多次,入编《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典藏》(第二集)、《当代中国名人名作鉴赏》等作品集32件,获金银铜奖12个,并荣膺“中国当代书坛精英”称号。他率先在全市开通《中国网络书法》网站,为全县书协会员乃至全国网络书法爱好者,打造了一个书法学习、交流的平台。
五、书法之乡的环境日趋优化。东乡县又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故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这里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明朝开科状元吴伯宗、晚明爱国文人艾南英、清代著名诗人吴嵩梁、当代画家吴光华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等英才。东乡还是已故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尤其是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素有“赣东门户”之美誉的东乡县,成了商贾云集、竞相投资的一方热土。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余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小璜镇由准农民组成的“罗汉灯”,远渡海峡,到台湾进行民间交流。出生在虎圩乡的农民剧作家叶金书创作的《一对凤凰鸡》,荣获文化部三等奖。乡村教师徐石的发明纳入国家“863”计划,他的节燃灶等多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县诗词学会已有8名同志是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他们的作品已到达相当高的水准,已结集出版了《东乡诗词》两集,现正在联系出版农民作家叶金书的诗词专集《竹园诗草》。东乡县采茶剧团荣获文化部送戏下乡先进单位,并受赠大蓬车一辆。东乡还是全国体育先进县。所有这些,为东乡县成为“书法之乡”,不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人文、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优越的环境。

博览群姝 发表于 2007-6-20 21:36

em1 em1

华德刘 发表于 2007-6-21 13:55

em1 em1 em1

无为斋主 发表于 2007-6-21 14:56

em1 em1 努力

潇翰 发表于 2007-6-21 16:27

书坛又一根据地em1 em1

盛涛书画 发表于 2007-6-21 16:36

匏叶斋主人 发表于 2007-6-22 07:11

em1 em1

泓元 发表于 2007-6-23 09:32

感谢各位书家的鼓励和支持!!!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em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