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24 13:07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四十六

老子篇章翻译之四十六

【题解】
此篇是老子的战争论。老子认为,永远没有战争,是国家政治行之有道的表现,主张消除战争。而战争的出现和产生,老子认为是统治者贪得无厌的结果。战争一旦发生,人民的生活就悲惨了,兵荒马乱造成粮食失收,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上战场的人民不是死亡就是残废,而没有上战场的人民承担着沉重的赋税和徭役,结果又往往造成田地荒芜,他们往往在挨饥抵饿的同时还要交纳众多的税额,所以战争是人民最痛恨的,不仅明智的统治者不愿意看到,人民更不愿意看到,正因为如此,所以绝不要轻言战争,轻易启动战争这部机器。老子在这一篇文章里,对于战争的起端分析得十分透彻,他非常愤恨地指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但是春秋时代的统治者都不明智,为了赢得霸主地位往往发动无义战争,这正是他们贪得无厌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更迭和另一种意识形态社会的替换几乎无不是以战争为代价的,朝代的更迭既是前朝统治者的F•B到顶和腐朽到极,同时也是统治者(或者说统治阶层)对于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程度令人民无法忍受,不堪重负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愿意追随新的摧枯拉朽者,不惜以牺牲自己生命为代价重新寻找个人和群体的出路。中国社会中,当权者永远不会放弃权力,有些统治者在坎坷的社会发展中,也意识到改革的必须,也配合政治精英进行改革,商鞅变法就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又例如宋朝王安石改革,也得到宋朝皇帝的支持,虽然最终失败,可是这种改革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为数不多。但是改革是利益之属和利益之争,必然涉及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被剥夺,所以改革也艰难。中国社会几乎是当对立者发动战争的时候,掌握朝政权力的统治者才意识到改革的必要,但是却顽固地固守政权,非得与火俱焚。尽管灭亡是不可避免,但统治者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权力,绝不会主动拱手相让。当权者都不希望发生战争和进行战争,而新生的对立力量除了选择以武力夺取政权外,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尽管新的统治者的目的也是夺取江山,谋一己之私利,主宰百姓,追求个人和家族享受,但是推翻了前朝政权的统治者一般在掌握权力后会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比较关心和关怀人民。但由于享受和权力的至高无尚又最终使他们的子孙后代成为F•B者和腐朽者,触发对立者又发动战争进行摧毁。所以,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而不知道满足,即使拥有无尽的财富,有至高无尚的权力,他们还是不断地向人民向社会索取。正因为权力不接受监督和制约,才令拥有权力的人堕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以至于灾难临头,走向死亡的路途。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
① 却走马以粪:却,退下来。走马,善跑的马,指战马。粪,送田粪。
② 戎马生于郊:戎马,战马。生于郊,产子郊野。
③ 咎:过失。

【译文】
国家政治行之有道,没有战争的发生,卸下战车的马来送田粪;国家政治失之于道,战争频繁,战马可怜产驹于荒郊。战争所以频繁,是由于统治者的贪心太大,所以祸害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的了,过失没有比贪心欲得再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就永远满足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曾柏清:老子篇章翻译之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