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6-25 08:50

且随“西泠”耕砚田

且随“西泠”耕砚田
□胡西林   砚者,研也,磨与碾之谓也。古以瓦为砚,故称砚瓦或瓦砚,后以石为砚,又称石砚,且有石田、砚田、即墨侯、润色先生诸雅称……   砚台的历史久矣,通常说法是在战国之后出现了较为规整的文书工具以后才出现了砚台,可以引证的考古事例如湖北云梦睡虎地七十一号秦墓发掘中,出土了包括笔、笔套、铜削、木鞘以及无字的木牍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文房工具,同时,还出土了一块高3.5厘米的研墨石和石砚,出土的时候砚面与研墨石的底上均有墨迹。这大约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书写砚了。砚台被普遍使用是秦汉时候的事,至东汉魏晋,基本趋于定型。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和纸张的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了砚台的发展。之后,历经唐宋元明及至清代,砚台伴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演变,端、歙、洮、澄,瓷、玉、砖、瓦,形制、材质与时俱进,因地而异。并且在演变过程中,砚台由纯粹的实用书写工具而被逐步文人化、艺术化,成为文房四宝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悠悠数千年,砚台蔚然而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令人美不胜收。
  西泠印社与砚台就像西泠印社与印章一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没有一位书画家可以不在砚上濡毫而绘出传世杰作。古老的砚台见证了五千年文明传承,一部砚史记载的正是华夏文化的辉煌。但是,尽管历史长河砚台遗珍无数,也尽管砚台的文化含量经济价值都不言而喻,放眼世界艺术品拍卖史,迄今为止,还没有谁为砚台做过一场专门的拍卖。砚台无语,缺席是艺术品拍卖的莫大遗憾。
  118方各式砚台,年代不一,形制多样,材质精良,品色俱佳,蔚然汇成名砚大观。其中许多砚台,或名人所用,或名人所铭,或名人所藏,内涵外延极为丰富,限于篇幅,略举数砚。
  吴昌硕、铁保、翁大年铭端溪合同砚 长方形,11.4×7.4×1.8厘米,色棕红,质温而腻,细润坚致。砚池与砚堂各为一区,比例合宜。通体围绕“合”“同”二字展开布局:砚池中阳刻一“合”字,砚底阳刻一“同”字,“合”字小而雅,“同”却是通底大字。一大一小,对比鲜明,且与天地盖阴刻的“合”“同”二字互啮,天地相契,阴阳合欢,形象地诠释了“合”与“同”的字意以及二字所蕴含的哲理,巧妙无比。
  砚侧有铭,一为乾隆37年(1772)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的铁保行书铭,一为清代大篆刻家翁大年的隶书铭,内容为记事述理;原配酸枝红木天盖上有阴刻吴昌硕行书五言古诗。通体书精铭立,刻工称绝,洵为砚中极品。
  “长生无极”汉瓦砚 瓦呈半圆形,长与宽为17×51.5厘米,瓦当直径17厘米,宽缘,当面正中一乳钉,外围两周弦纹夹一周连珠纹,四出双突线与外围弦文圈相交,将当面分为四区,每区呈扇面形,随势阳文各篆一字,书法茂密,连读为“长生无极”。上刻仿古琴形砚,砚顶有半圆形阳刻细线纹饰,线条流畅,纹饰朴雅。当年韩登安先生观赏此砚时,认为这是文字饰,但未能识读。全器古朴典雅,完好无损。砚有原装旧木盒,刻隶书“汉长生无极砚”六字,为当年梅王阁高家(高鱼占、高野侯、高络园)旧藏。
  金农铭长方端砚 长方形,12.4×9×3厘米。质温润,端石采自老坑水归洞,色呈青紫间蕉叶白。砚面光素润洁;砚台的琢制,取素雅平正为式度,以古拙淳实的线条为元素;砚池微斜,不滞墨;砚堂作长方黻池式;砚背附手深隆,平直无陂,是为笔觇;器形的设计,取“器用为上”作准则,是件具有实用功能的双面砚。砚底由浅而深凿成长方形,底及四侧有鹧鸪斑和蕉叶白。砚一侧有铭:“长方式,蕉白质,不今不古,伴我陋室。”款署“七十四翁金农铭”。铭文有古风味,切中砚制,颂德与歌功兼备;砚式朴素,得书卷气。古代文人于砚,以得一雅字为上,而不在纹饰的简繁。名与式符,式与石洽,方得文人境界。砚有原配红木天地盖,其中底托旧有浅足,因年代久远,足虽遗,痕迹可辨。
  九龙祥云规矩端砚 砚呈规矩形,10×10.6×2.9厘米。规矩者,方圆也,此砚寓方于圆,取天地之意。色紫,质润无杂。通体满工刻龙纹,四侧两两相对为双龙戏珠;砚底内圆外方,方框内有祥云环绕,圆极规准,内刻海水五爪立龙,龙姿威猛,栩栩如生。墩式四足上饰云纹,足底刻篆书“雍正年制”四字。砚池与砚体平行,也为规矩形。池与缘之间环以墨渠,池线瘦挺,砚缘一周饰圆弧纹。龙腾紫云,呈祥瑞之气。
  古人制砚如作文,务求精美。制砚之前,先视砚材定式定名,主题先行,然后动手。此砚有皇家气象,纹饰繁而无琐,浮雕刻工精细,即使一片龙鳞也倍而工之,难得一见。
  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 长方形,16.5×11×2厘米,色微紫,质温而腻,有雨淋墙、青花、火捺等石品。此为乾隆54年(1789)进士张锦芳(号药房)抄书之砚,四侧有铭叙其事。左右侧是乾隆43年(1778)进士冯敏昌于1799年所作,此时距砚主张锦芳去世已六年。铭曰“此砚之奇,冠中东西;此砚之宜,佐书画诗”,冯乃张锦芳生前好友,铭好友遗物,心情自非一般,故属子孙永永宝之。上下侧铭是乾隆54年(1789)进士伊秉绶于1813年为此砚后来的主人、嘉庆朝户部郎中、大收藏家也是伊秉绶、翁方纲好朋友的叶梦龙所作,伊与张是同科进士,也是好友。此砚后来流入日本,归藏日本当代大书法家小林斗庵,甚为稀罕。
  梅景书屋铭大西洞端砚 长方抄手砚,16×9.6×2厘米,色呈猪肝色,石质细腻,抚之润滑如糯米粉。砚侧楷书铭“眷恋雨润云温。片玉拜新月词句,乙卯春日题。”字迹绢秀,铭文蕴藉,片玉即南宋词人周邦彦。砚底铭“梅景书屋吴湖帆、潘静淑同珍书画佳研”。此为吴湖帆、潘静淑夫妇当年用砚。吴潘夫妇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在当年海上画坛是出了名的,夫妇俩刻有多方合名章(其中数方是潘静淑去世后吴湖帆追刻的),并钤于他们共同收藏的作品上。但是两人合铭的砚台(包括其他文房用品),这是第一次看见。砚铭刻于1939年春天,3个月后,潘静淑因患阑尾炎延误诊治而病故,这方砚台及其铭文成了吴潘夫妇恩爱一生的永远见证。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6-25 08:50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7-06/23/mszb2007062300008v01b005.jpg  清 九龙云纹端砚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6-25 08:51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7-06/23/mszb2007062300008v01b007.jpg  清 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6-25 08:51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7-06/23/mszb2007062300008v01b008.jpg  清 吴昌硕、铁保、翁大年铭端溪合同砚

朝花夕拾 发表于 2007-6-25 08:51

http://zjdaily.zjol.com.cn/msb/images/2007-06/23/mszb2007062300008v01b009.jpg  西汉 长生无极筒瓦砚

青义 发表于 2007-6-25 21:28

em1 em1 em1 em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且随“西泠”耕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