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名单、提名名单、论坛获奖论文名单、入展名单
【文字版】
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名单、提名名单、论坛获奖论文名单、入展名单
10月19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全国最高规格的、倍受书界关注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广东省中山市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国展在征稿数量、获奖人数上创历史新高,在征稿计稿、计票方法以及评审方式、机制上都有所改进和创新。
九届国展共收到作者来稿55319件,其中广东7082件,河南6253件,山东5061件,江苏4722件,浙江2612件,位居各省投稿量的前五位;海外投稿作者涉及10个国家和地区,来稿81件;集体投稿的省市自治区有25个;册页作品535件。其中篆刻占来稿总数的4%、篆书占8%、隶书占13.6%、楷书占13.8%、行草占60%。这些来稿作品在评审之前,已经按照中国书协和九届国展组委会的要求,引进了新开发的软件程序,对每一件作品进行了登录和统计。
整个评审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通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从5万多来稿中评出入展作品;而后通过投票选出获奖作品,获奖提名作品。第二部分,获奖提名作者现场创作测试,如发现与投稿原作明显不符的,取消获奖、入展资格;未到现场测试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入展资格。
此届评审委员会由55名专家组成,分设楷书、行草书、隶书、篆书、篆刻和国展论坛六个评审组。根据九届国展评委产生办法规定,中国书协工作人员、五个书体及篆刻、学术委员会的秘书长只参与评审的组织工作,不参加评审工作。
评审分初评、复评、终评和评奖四个阶段。
一、初评。楷书、篆书,篆刻、隶书书体评审小组均由7位评委组成,分别分成两个小组对各书体全部来稿进行评审。从2222件篆刻来稿中选出320件左右;从4211件篆书来稿中选出400件左右;从7219件隶书来稿中选出640件左右;从7322件楷书来稿中选出640件左右。行草评审组15人,分三个小组,从31922件来稿中选出2000件左右。初评时两位评委同意即可入选。各评审组分别对淘汰作品进行交叉复查,复查选出的作品须经本组两位以上评委同意认可后进入复评。
论文评委对所有来稿进行审查和审读,淘汰不符合征稿启事要求或水平极差的来稿;每件来稿须经半数以上评委审查审读并签署意见,才能决定取舍。
二、复评。各书体评审组分别在公证人员、监审委员监督下,将初选出的全部作品启封后,按书体分别交各书体评审组进行评审,仍按各书体评审小组分工,从初评作品中各复评出约50%左右数量的作品,也就是一半左右的初评入选作品在这一环节被淘汰。
三、终评。终评以涂卡并计算机统计的方式进行。终评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取法作品入选,关注有个性、有创意、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各书体评审组分别在公证人员、监审委员监督下,将初复评阶段选出的全部作品启封后,按书体分别交各书体评审组进行评审,再次进行半数淘汰。
四、评奖。评奖办法本次实行小组提名制,每小组三位评委,在本书体入展作品范围内,协商提名。各书体评审组设立提名监审小组,对提名作品进行登记、审查、认定。监审小组由监审委员和工作人员组成。
提名。提名时,评委回避本省作品,填写提名登记表并签名,经提名监审小组确认后生效。进入获奖提名的作品,主要根据作品的质量,从推动不同书体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协商,并确定不同书体获奖提名的数额。
投票。投票前,各书体评审组用一定时间再次对作品检查并进行评议,在取得相对一致意见后,进行投票。各书体评审组按照2∶1的比例实行淘汰。
计票。公证员、工作人员现场打印出35名获奖作品作者名单、35名获奖提名作品作者名单和入展提名名单;同时打印5名论文获奖名单和15名论文入选名单,并由全体评委签名。
获奖作者由工作人员通知,根据自己提交参赛作品的书体,按照评审组规定的书写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篆刻作者自备章料进行创作。评委根据获奖作者的投稿作品、现场创作作品,核实作品的真实性以后,写出评审意见。在获奖名单上签字,由公证员公证,监审、公证人员参加监督。最终获奖名单,现场公示,10天后正式公布。
10月19日下午,举行了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评审工作新闻发布会。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名单
(共35人)
一等奖(5名)
行书:龙开胜 北京
草书:童孝镛 部队
篆刻:陈 靖 山东
隶书:李守银 江苏
楷书:李国胜 河北
二等奖(10名)
隶书:何来胜 浙江 邹家喜 湖北
篆刻:鞠稚儒 广东
楷书:李建明 江西
钱松君 黑龙江
篆书:刘颜涛 河南
行草:何 豪 广东
熊志凌 贵州
朱占华 辽宁
王乃勇 河南
三等奖(20名)
篆书:赵永成 甘肃
汪洋舟 江苏
楷书:石 锋 广西
史焕全 河南
林志明 福建
张灿森 山东
篆刻:仲伟迅 黑龙江
隶书:耿自礼 河南
顾宇驰 江苏
行草:钟 成 北京
卜庆中 山东
王大公 辽宁
李 洋 辽宁
林秋宏 广东
陆家衡 江苏
李吉东 辽宁
崔胜辉 北京
张军文 四川
颜奕端 广东
吕金光 山东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奖提名名单
(共69人)
篆刻获奖提名(共6人)
陈一兵 翟卫民 方 斌 唐存才
孟德乡 冯宝麟
篆书获奖提名(共8人)
方 芳 张高山 田九廷 余国联
李永成 谢国启 宿浩峰 彭岳峰
楷书获奖提名(共12人)
马亚飞 徐 驰 孙培严 杨世全
张明利 李全会 李 静 朱 桥
王厚孝 李建明 韦斯琴 刘伊明
隶书获奖提名(12名)
鞠闻天 杜鹏飞 李 锐 王付利
徐 健 王增军 张青山 张英俊
谷国伟 方玉杰 廖炳智 毛国典
行草获奖提名(共31人)
吴前琪 陈士恒 李 明 马健中
傅泽宇 刘聚森 王福君 王厚祥
张振虎 胡崇炜 丁 斌 马德田
陈师超 万 力 刘恒章 王义军
谢少承 宇文家林 陈云海
王佑贵 梁世鲍 张胜伟 刘志军
敖朝军 赵俊生 宋 琰 黄 丹
何明霖 贺显亮 陈延春 王忠勇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论坛获奖论文
张捷 无声的评价——书法展厅观摩行为与作品评价的关系研究
刘宗超 书法创变的“现代性”
鲁明军 1986和2006: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
杨清汀 当代书法体式流变与艺术语言的重铸
彭砺志 小品形式在当代书法创作二十年来的变迁史研究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隶书入展名单
(共132人)
刘恒昌 汪国金 张德林 唐 亮 徐敬生 冯印强
刘卫华 张广才 胡学龙 曹海波 马喜禄 卫 玮
朱鹏飞 张 勇 江 逍 刘乃明 彭小鹏 陈熙荣
何志斌 吴荣东 张利平 张 鸿 欧广勇 林 望
徐良辉 曾 鉴 杜 为 王 敬 王付利 王胜文
关建洲 郭 阳 汲朝军 庞顺东 王子樵 王志立
王秋人 王铁刚 白 莎 白贵峰 薛党军 宁亚林
申一勤 田震亚 刘 奇 刘存铭 乔延坤 朱国勇
杜国库 杜思吾 陈晓宁 陈培站 潘清江 何晓东
李 峰 李 想 沈宗桂 张 澍 张斌世 张燕凌
季 平 岳剑平 郭亚琦 曹 峰 曹红森 曹向春
谭振声 崔冠军 黄越祖 于远民 张凤娟 郜玉成
伍 剑 李建人 贺子文 王立场 刘福声 吕 昕
邓贵元(邓桂元) 毛 群 王润松 尤 婕 孙 冲
许 强 储 逸 韩建明 裴元庆 翟立新 汪洋舟
周雪耕 洪 林 高卫平 钱桂进 徐成上 常 秦
江国兴 徐伟平 马海廷 王 宏 戎亦彬 王春生
王杰昌 王德仲 刘 磊 张秀岭 葛光蓬 张建军
钱栋廷 张志鸿 冯少鹏 成 果 武文全 姬江波
韩少辉 张 蕾 张建康 李小铮 马 林 陈立新
陈怀照 何江流 周杰峰 郭彦飞 郝金宝 董士林
刘建新 荆 戈(荆山翁)王连富 刘志超
吴文胜 黄东光 薛承峰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篆书入展名单
(共84人)
许云瑞 张业建 李小成 黄景中 马福来 刘建国
齐泽山 陈志铭 杨 帆 张永琦 荆立新 徐春光
田 炜 邢宪铭 陈 凯 林润深 李 杰 李流平
李耀权 沈永泰 张 敏 李茂江 刘 琦 刘 斌
刘晓霞 迟 夫 贾 徽 魏兵然 丁国朝 丁保国
马文涛 王凤岐 冯东志 史俊领 米 刚 刘 奇
刘伊明 刘建斌 刘畅之 刘珠利 孙国庆 李元强
李永根 李现军 李彦春 李渭东 张 力 张伯煊
张学敏 高 昂 郭永生 贾 光 秦东文 常文艺
程 兵 王林平 汪占革 高国庆 董洪涛 焦宝成
温 刚 刘 成 朱卫国 祝洪新 徐 聪 王然可
孙新建 杨 晋 杨百顺 武宝民 黄继革 关宁国
石 力 邢 涛 郑金锋 安明阳 孙香军 伍燕飞
朱明辉 何俊成 李 砚 李卫宁 陆水根 楼英彪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楷书入展名单
(共134人)
王 锰 刘兴贵 孙 勇 李继祥 刘俊京 吴正前
张维忠 周剑初 徐志存 袁 波 张 亮 蒲元辉
艾 青 蓝杰聪 卢克锋 刘永顺 许贻群 林玉梅
安文丽 刘恩军 李亚平 张 锋 姬小平 邓木水
方创熙 邝 宁 石志军 刘 胜 刘学柱 陈 晓
蔡劼璟 陈立华 张育渠 张晓东 胡焯渠 常弘才
郭勇明 吴 贤 谢安辉 王静轩 田 原 曹如振
陈立欣 郭亚林 李一恒 靳晓慧 李玉江 张成强
胡惠丽 王宝庆 王振中 靳富有 宋 波 宋白娟
张正杰 张明学 张国朝 周玉敏 贾 伟 陶 鸿
程志宏 唐 毅 崔 涛 赵文学 曲庆伟 郭建峰
金泽珊 罗惠义 刘卫东 孙宁明 汤普汉 程 隽
刘新平 吴亿清(吴一清) 马有林 王洪义 刘今业
刘彦明 曲志刚 杨庆华 张伟城 崔永权 董庆林
宋旭安 彭景东 王 岚 朱洪林 仲其玉 李 啸
范永江 赵远雷 阚爱萍 郭向东 黄 明 高作林
管 峻 马于强 杨喜山 张玉峰 周继民 辛学州
马剑畅 王 桥 王 波 王永静 臧旺家 王泽勇
田文玲 吕鸿印 刘葆君 曲修诚 孙建军 许晓斌
李春峰 李新君 张国永 张瑞民 田永昭 吕伟涛
张 之 傅如明(傅汝明) 郭达(光裕) 王 伟
罗佑红 王智忠 张来有 郑顺和 赵桂中 叶城铭
张继民 林光明 林光进 周可人 徐江波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行草入展名单
(共466人)
丁子同 方 斌 王 涛 史秀前 叶 武
刘跟弟 孙旭东 闫 安 朱子敬 李多虎
李原野 张学群 张 蕾(张觉元) 单桂体
梁启忠 苗太林 袁少厚 周 军 郭 峰
秦万学 钱守宽 胡永庆 徐崇尧 雷 虎
黄志农 马 云 马军鸿 冯立松 耿 峰
程飞跃 刘兴尧 许金学 陈天文 陈继鸣
程兴林 李 翔 张 强 苗培红 郑小成
颜晓军 王 冰 王文吉 叶韶霖 刘顺华
黄昭文 吴伟义 高 歌 袁文坤 龚子猛
黄须晃 马成吉 牛 忠 王 晖 王青彦
成友文 刘长顺 陈扶军 张永琦 张建平
张贵荣 郑虎林 赵志强 高立栋 康宝辉
谢荣生 马乃淦 熊 曦 赖智豪 童志雄
庞国钟 王道国 冯 驹 曾令飞 曾 翔
周广胜 刘名卫 刘寿山 刘宝光 刘晓斌
秦良静 许业桐 许沛波 梁炳伦 黄建文
周 博 朱桂明 朱燕霓 黄 锋 陈荣亲
张 鸿 赵永金 陈志平 骆成鑫 贺溪阳
李炳筑 罗永炜 李德利 李树秋 李武耀
贺向阳 李 锐 李建讯 李志平 李安达
罗炳生 李在兵 丘仕坤 陈钦硕 莫颂军
庞罗养 甘文锋 刘东干 何泓延 李忠连
姚超然 王新华 危 锋 岑 岚 吴 勇
吴吕军 马永林 仇必鳌 王 利 刘京文
潘海涛 龙 杰 刘月卯 霍 威 刘朝辉
郑 芃 李 杰 李 勇 李 琦 贾一墨
高建国 李西存 林 伟 郁民华
胡惠丽(胡天一)胡文辉 计怀友 牛家湘(葛原)
戴建波 樊子阳 张志军 王学峰 董芮铭
张宏伟 唐秀领 桂 彬 王胜利(王冷石)
白立献 冯征明 高志民 顾 翔 卢 荻
史林国 叶 文 池现平 胡 晖 刘文超
刘灿辉 刘绍典 尚杰锋 孟会祥 孙 立
许飞飞 阎永红(阎勇宏) 陈中武 罗 鸣
何彩霞 李 炜 李 彬 李贵阳 李维敬
李胜利(金键) 宋高峰 张 良 张学汉
张松波 吕向阳 李月贵 吴庆东 蔡兴洲
雷东升 张永昌 张彦峰 张殿林 栾金广
张圆满 万双全 王 勇 王 涛 向爱东
李重阳 樊利杰 吴永斌 黄少安 覃修毅
陈 洪 石印文 刘小平 刘光远 蒋 冰
陈勇武 李铁青 李鹤林 杨正良 ***
易 俊 郭 晶 郭宏忠 夏碧波 崔 放
龚晓秋 王 毅 张巩岩 黄有为 黄彦平
曹端阳 于建平 王 全 王之义 徐中林
戴国东 王卫军 卢浩堂 司 东 成德刚
华续先 纪 松 吕 浦 江 军 刘元堂
许 达 朱友舟 陈 宇 陈克年 陈海良
薛明泓 李 文 李传伦 李敬伟 陆 华
霍正斌 陆振永 吴国平 吴健华 辛道领
缪振宇 肖公文 杨德明 张 可 张 利
张一冰 张东明 张生春 张其凤 张宜顺
寇忠理 张锡庚 金艳平 庞伟龙 竺文斌
周善超 郑长安 郑沁(郑心) 查理达 胡 新
姜忠明 姜海宽 赵成建 赵守义 顾冬成
黄志强 耿敏霞 秦 健 黄伟农 钱玉清
蔡 宁 唐志昂 袁 宇 徐 燕 诸葛丽娜
姚小平 王建民 王德敏 张华武 胡中良
傅晓辉 马丽春 邓云良 崔长武 五少佰
耿 军 王 伟 王之洞 王大军 武 威
王云龙 王军轩 王登科 叶国俊 刘士业
刘宏卫 孙万军 孙德胜 阮 群 高 清
张宏伟 伯绍刚 李 伟 张洪祥 冷恒宇
来常新 李 琪 李 鹏 苏德永 李凯训
范彦奎 刘 伟 哈森高娃 耿泽峰 梁能伟
张树森 刘志骋 刘银安 杜宗礼 李洪义
潘志骞 释惟正 嵇小军 方建光 亓汉友
王 凯 王飞虎 王吉臣 王同伟 王奇蒿
蒋乐志 王学杰 王道雨 石 壑 田培彬
刘 波 刘玉鼎 孙云层 孙希民 许好成
朱雷刚 陈 建 陈希军 陈玉青(清) 李方振
李永科 鲁世杰 张 雷 张洪波 张家祥
谭 伟 房东辉 郝守波 荆希森 姚 锋
葛振国 项继云 高 冉 徐 伟 徐子钧
刘慧龙 崔传富 隋守训 贾明选 孙绪山
韩启超 马先强 魏泮玮 张同君 赵汝君
乌 峰 王书民 王雨生 王建魁(克伟)
王敏学(道卿)赵社英 刘小原 许文林
李寅生 吕林健 张明智 王永坡 白浪涛
梁有林 纪龙(纪隆) 伍爱国 杜正满
陈 龙 吴川淮 杨小琪 魏 江 张铜峰
郑存才 贺立峰 赵会科 蔡佰虎 贾吉强
唐水平 符 浩 张连生 徐秋林 王 曦
彭烨峰 李 俊 严亚军 盛庆庆 王 斌
王堂兵 徐博凯 鲜元林 唐卫东 杜 洋
李国绪 杨燕刚 苟正明 郭 ■ 罗 锐
周 敬 赵安全 顾东风 杨晓刚 马国庆
马登云(马丁云) 方 波 王 坚 李在阳
王大禾 王北苏 华 伟 廖忠飞 景华锋
刘小华 许 坚 朱贵东 陈寿松 周 红
吴加想 吴志仲 张 永 章夏明 湖俊楷
张 泳 金 弋 金碎有 傅振羽 梁文斌
徐 蔚 郑光泽 施华锋 钟剑宝(钟声)
夏军寅 钱 国 卿三兵 李运熙 成联方
陈鸿翎 陈慧勇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篆刻组入展名单
(共73人)
戴 武 王立华 杨晓存 傅 舟 戴 文
张 钧 黄金通(黄经通) 龙锦营 宁树恒
许子韩 许贤炎 吴智勇 梁晓庄 彭作飚
艾树池 吕铁元 孙宏伟 李国良 丁东辉
王 晨 王兆卿 谷松章 周 斌 顾建全
逮国平 曾 广 刘银鹏 汤忠辉 芦海娇
周 亮 曹文武 葛冰华 程迟生 文 佐
王 勇 刘命清 罗光磊 陈巧令 李文灵
吴自标 周俊海 赵 明 鹿守章 陈 旭
张 鹏 张信凯 韩 明 马国栋 王 瑞
王正阳 刘佃坤 宋春青 杨秋平 郑志群
齐爱君 倪和军 田天义 刘树勋 张英群
董 杨 韩春涛 蔺云鹤 杨永久 杨祖柏
张 铭 胡健康 唐和臻 杨 波 刘洪洋
王 勋 包根满 尚天潇 胡俊峰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论坛入选论文
杨耀扬 “国展”几乎看不到大楷?
周 斌 从“格物致知”到“达于天下”
王春云 当代书法创作者参展心态解析
孟会祥 书法展览考察
肖玉钦 孙宏伟 书法普及教育与人文教育初探
孟庆星 “现代性”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转型
范叶斌 冲出二维的牢笼
薛帅杰 书法创新视觉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曾 广 书法艺术在新时期的选择
孙祖斌 千古禅心
鞠稚儒 当代书法创作如何建立历史地位
幸 平 对“四宁四毋”误读的反思
梁照堂 卜绍基 论以书为道
吕金光 多元表现——当代书法的主题特征
刘思凯 突出重围
蔡显良 繁荣之后
颜 默 唐楷在书法大赛中被冷落的原因分析及创
作途径
王 舒 大道圆融
徐葆初 试论中国书法界的若干问题
齐世峰 正确处理十个关系,繁荣当代书法艺术
王伟林 个性化、多样化、学术化、精品化
许 义 传统的迁徙
王好君 论当代帖学创作
[ 本帖最后由 墨樵 于 2007-10-22 09:16 编辑 ]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em1 em1 em1
热烈祝贺江西藉青年书家赵永金入展九届国展!!!
热烈祝贺江西藉青年书家行草赵永金作品入展九届国展!!!em1 em1 em1 em1 em1 为什么不分省份?有什么密事? em1 em1 em1 em1 再次祝贺九届国展南阳青年书协主席:史焕泉三等奖!副主席张青山,方玉杰获奖提名!副主席王学峰,李峰入展!刘奇,高志民,张学汉,周玉敏等老师入展!em5 em5 em5 em5 em5 em5 em13 em13 em5 em5 em5 em10 em10 em10 em11 em1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2 em2 em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