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梦呓 (续 )
1、梅墨生擅太极拳。2、曾来德某次赴电视台录制节目,主持人曰:“下面有请当代著名大师曾来德”,曾正色道:“大师是死后论定的,可我还想多活几年”。
3、老甲(浩义)于研讨会中论写意精神曰:“我们能够什么都去他妈的,那就进入了大写意的状态”。
4、黄永玉于京郊购地六亩,挖池蓄水,遍植荷花,名之曰“万荷堂”。吾友江半清曰:“他年我若成大名,当于王府井购地十亩,遍种白菜,名之曰‘种菜山庄’”。
5、古人以盖棺论定,而今日之某某“大师”某某“名家”,体尤康健而已雇写手撰评传,直欲先于画史中排好坐次方肯合眼,岂非咄咄怪事。某友人曰:“此乃魏忠贤之生祠”。一语中的。日出冰消,终归腐朽,姑记此语以验后来。
6、吴冠中、黄永玉、刘国松、周韶华,江湖人称邪门歪道四大家。
7、周思聪求学于中央美院时,相貌才情俱出众,故一时倾慕者甚多。周归卢沉后,其同学某某竟为之发誓终身不娶。四十载风烟聚散,今周、卢均已成古人。某某亦垂垂老矣,尚独守孤鲧、孑然一身,其痴情如此。
8、刘炳森生前每年于春节前后,府上门庭若市,以户穿为限。其字最为肉食者所赏,为请托之最好媒介。刘去后,字价顿跌,藏家减价十倍尚难以出手。身谢道衰,可感可叹。而今日之衮衮诸公,可不慎乎?
9、范氏某公名振寰宇,誉满天下,毁亦满天下。誉之者以其为丹青圣手,自当百代标程;毁之者又以其笔墨恶俗,无非官商帮闲耳。二者截然相背,若冰炭之不容。范氏亦读书,诗文俱有可观。讲课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然书卷之气终不见其笔底。盖气韵必在生知,与学问无涉。或古人典册若不能浇灌自家心地,虽倒背如流,终不过一立地书橱也。
10、 京城书画杂志不下百数十种,多赖卖版面为活。常言道:有奶便是娘。曾见某书画杂志竟有为一三流女星作宣传者,称其新片《女人脱吧不是罪》行将问世,系反映慰安妇生活之历史电影,慰安妇演出客串阵容有芙蓉姐姐、神仙妹妹、木子美、流氓燕等人。其堪发谑如此。
11、 石开尝鬻印于琉璃厂,程风子亦曾设摊于潘家园。均能成名成家,置豪宅、购名车。此亦京漂“源源不断”之根本原因。今日厂甸尚藏龙卧,摆摊刻字之辈中每可见不俗手笔。此辈岂非他日之刘、程欤?
12、 吾人立身处世,当先求合俗再求脱俗。脱俗者,乃心性之脱俗也,非服饰之脱俗也。然每见今日之所谓书画家留长发、蓄长须,或着前朝及僧道服装招摇过市。而京中此风尤炽。此辈多为江湖诡客,下笔则横涂竖抹、恶俗盈纸。论及笔墨,则尚未入门耳。其有意绝俗者,反见其俗也。纵有画到极好,而诡言畸行,亦属怪物。古人以江湖习气一日不绝,则魔障一日不除。后之有意丹青者,不可不慎也。
13、京城书画家每称外出走穴为“忽悠”。美女画家曹梅云:“怎么能叫‘忽悠’呢?这些老板整天酒色财气的,我们是去超度他们”。
14、 刘曦林某次在一书家个展中见《祭侄稿》一本,点画失当,不类临摹。刘乃语书家曰“您的侄儿还健在吗?”,书家曰“健在”,刘曰“那祭啥?”
15、网人卢青山(碰壁斋主)某年自编旧作诗词250首付梓,名之曰《二百五集》。作序自白:作之者、印之者、读之者,尽二百五之人也。
16、许麟庐置别业于京东通县,院中植一古松,盘根错结、虬枝蟠翠。许老夫人夸人曰:“此非世间俗物,乃泰安府衙从泰山移栽以赠”。
[ 本帖最后由 郁野 于 2007-10-26 17:36 编辑 ] 耳目一新
愿继续 老弟到京后,材料可多了em13 em13 呵呵到北京就是听来的段子多 这对写《梦呓》来说倒是绝好材料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南窗梦呓直追郑逸梅老人的<<艺林散叶>>em1 em1 好!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