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12-23 02:51

本年度最重要的三个艺术作品

本年度中国最重要的艺术作品

程美信




    本文是我对2007年中国三起艺术发表个人看法,判断依据是艺术所产生的外部积极意义,以及对现实与外来的文化正面影响力,而不是其本身的材料手段与风格形态。诚然,这三起艺术是本年度已知的最重大作品,不排除诞生而未曾发现的重要作品之可能性,这需要时间与机遇让那些伟大作品展现其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艾未未的《童话》

尽管《童话》是起颇有争议的艺术行为活动,它对中国大众传播行为艺术起到巨大作用。该作品最大意义将行为艺术与大众参与结合起来,将“一千零一夜”神话的“不可能”引入现实生活中,对闭门锁国造成一种“外国月亮”情结进行圆梦式消解,让普通中国人体验到神话般的“不可能的可能”。 通过传媒的轰动性作用,使大众对“行为艺术”有了直观的认知,尤其《童话》创作成本之高,打破了中国历次行为艺术的记录,达到解困的重大力度,使行为艺术进入一种主流文化领域,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手段丰富性具有重大价值。与此同时,在进行《童话》艺术行为过程中撞击到全球化的实质矛盾。
http://blog.artron.net/attachments/8/3/4/20071127_ed9eb988cc1e8070204797df9328601b.jpg
在《童话》起到轰动性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它所引发外部复杂关系则被无形的忽视,以致艺术批评界也跟着媒体瞎起哄,不外是“中国人来了”和“轰动欧洲”之类表面文章,这不能不说是这起成功的行为艺术之外的一大遗憾。事实上,“童话”所触及世界发展与全球化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具有令人深思的意义。它证明了在资本、技术、经贸与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文明的浪漫神话;“世界是平的”不过是一种资本主义神话。那1001名《童话》作品材料,他们被外界看作 “幸运儿”,可他们在参与作品行为的整个活动过程,无形中在经验当代世界的种种问题。一切看起来可能的却变成“不可能”,这恐怕超出了作者的最初构想。艾未未试图创造一种“不可能的可能”,这种行为艺术的验证结果是“可能的不可能”,全球化诸如政治、经济与文化种种因素而成为一种童话想象。

当《童话》中1001位“幸运儿”前往德国参加卡塞尔文献展,他们在离境前与入境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童话》彻底失去了浪漫与天真,部分人被拒绝签证和入境后戴上GPS定位跟踪器,后者是国外给予服刑犯的待遇(用于犯人出狱干活与探亲)。换言之,艾未未的《童话》有力证明了全球化发展不存在“地平线”,现实世界不存在浪漫神化的“童话”。艺术试图超越一切现实中的 “不可能”,这是艺术永远无法充实的“神域”,但它赋予人类终极追求和美好诗意。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12-23 03:02

徐唯辛的《中国历史众生相1966-1976》

这个画展由一幅幅黑白肖像画组成一个整体作品。通过历史线索和事件文献,将每位文革中的制造者与受害者,均赋予他们相等的尺度、色调、目光,表现出一种历史无情的公正震撼力,使得参观者陷入一种历史实境与悲剧氛围之中。可以说,这个画展是中国20年来最具政治意义的文化艺术活动,对历史本身的反思;对集体失忆的治疗;对专制暴力的审判;对无辜生命的抚慰;对人性良知的呼唤;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均具有重大作用,扭转了中国文艺素来回避现实的贫血症。同时,显现了作者的文化良知与历史使命意识。
http://blog.artron.net/attachments/9/e/6/20071127_e77378a19b743dc0ad88085fe43c1ebf.jpg
毫无疑问,《中国历史众生相》开启了中国艺术直面当代生活的先风。中国文艺始终被动于权力,以追求避世与审美技法为最高境界。历代中国文化人把艺术充当消遣娱乐、抒情笃志、附庸风雅、歌功颂德及发家致富的手段,它始终缺乏促进社会进步与思想解放的文化张力,即便具有反叛性的“个性艺术”,无非通过晦涩隐喻手段、以个性风格表现出反主流权威的挑战姿态;但极少艺术直面权力的精神勇气。如“星星”、“八五”到“F4”绘画,它们均具有历史被动性,除了在风格形式表现出对抗情绪之外,更多的是以扭曲、灰色与调侃的艺术表达手法,特别对西方现代艺术手法的借用,它们一方面无法引发中国文化语境的生效,同时难以切入现实生活,因为中国社会没有相应历史背景与启蒙基础。

《历史中国众生相》画展是一次里程碑式的艺术活动,它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苦难的记忆,对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了警醒作用,同时纠正了中国亚健康状态的历史观。近年中国绘画笼罩在名家与画价的商业氛围里,少有象《历史中国众生相》这般引发社会自觉性的广泛关注,其历史性文化意义可见一斑,且不在官方宣传与艺术批评界的作用下。不错,艺术重要的不是其本身的美感与新异,而是它们引起外部的人与社会的作用。只要中国社会还不断进步发展,它无法回避历史错误与文化恶习,这便是徐唯辛《历史中国众生相》起到社会启蒙与文化复兴的重大作用。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12-23 03:08

赵跃的《格子》

《格子》的血腥味使人们低估了它的社会意义。可以说,中国社会还普遍面临着前现代的文化矛盾,物质生活、国家体制、公共建设成为重心,女性的人格、权益、感受更是被客观的忽略。但是,一些觉醒中的女性则强烈感受到不适的种种压迫,一方面性别偏见作为传统文化习惯而潜移默化,另一方面现代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又使她们无所适从;她们接受教育、参与竞争,但没能获得作为社会分子所相应的地位与权利,新生人口男女比率充分说明了女性生态的严峻性。可以说,中国女性面临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夹攻,最典型的如中国医院既做隆胸整形手术而又做修补处女膜手术,它无疑代表了新旧父权两种文化特征。
http://blog.artron.net/attachments/d/9/6/20071127_c66f902e1134dac30dabf34e6bc548dc.jpg
中国社会的所谓“转型期”使得一切不合理社会现象得以合法化,再权力转换为资本、道德转换为价值的过程中,女性生存空间并没有相应改善,在许多领域甚至出现急剧恶劣态势。意味着传统女性被封建父权所压迫,现代女性要被资本父权所控制,正如女青年开始不自觉透支她们身上最有“社会价值”的青春,做妓女、当二奶,形形色色社会关系都将女性放置肉体交易场上,无论她们保守还是开放,始终无法摆脱父亲格式化的生存方式与情感定势。女性所面临史无前例的新境遇,大部分女人只能通过自我麻木来迎接新压力,只有极少数女性才觉察到不对头的情绪,这种先觉是一种不幸痛苦,甚至引起一些女性的激烈反应,中国女性自杀率之所以是世界上最高的。赵跃《格子》行为作品在情绪上无疑反映女性生存状况与内心世界,她的敏感、先觉和坚决使付出“先下地狱”的代价。

《格子》作为个人性的行为作品,它是一起代表全体女性的反父权文化暴力的女性艺术,其意义已不再是简单的
“自我伤害”,表达了对社会缺陷不满的呐喊,再也没有比女性自性毁容更能体现女性觉醒的勇气力度。尽管中国有“五四”妇女解放运动与解放后的男女平等,可它全然不是女性社会的自觉行动,而是来自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运动的“恩惠”。《格子》才是严格意义代表中国女性文化觉醒的先声,它对健全中国女性社会生态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国艺术史上所无法跳跃的“女权”篇章。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12-23 03:10 编辑 ]

江南吴同 发表于 2007-12-23 08:31

一口气读下来
不知究竟是激动
还是哀叹
亦或凄凉

em28
em28
em28

书见恩仇 发表于 2007-12-23 08:59

好文章

艺术家或许是睿智的em1 ,但艺术家的肩膀是稚嫩的;更为重要的是各方面的跟进问题face9 。

[ 本帖最后由 书见恩仇 于 2007-12-23 09:05 编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年度最重要的三个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