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故居修复记
赵朴初故居修复记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04:1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在安庆天台里有座有着400年沧桑史的世太史第(即赵朴初故居),如今,它已被修葺一“旧”,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座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融北方古建的粗犷和南方徽派古建的细腻于一体,恢宏而精致。赵朴初的诞生地世太史第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几经变迁,成为翰林院主修赵畇主讲的安庆敬敷书院,并购此宅作修葺。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五,赵畇曾孙赵朴初诞生于此,直至1911年随家赴祖籍安徽太湖县。
世太史第全部是砖木结构,宅第里保存有许多朴老生前创作的佛学、诗词和书画作品。
首座监理维修的省保文物世太史第维修工作前后历时三年。早在2001年3月,安庆市就召开赵朴初故居规划设计专家评审会,会上提出的许多建议和意见对修复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2002年8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为赵朴初故居亲笔题名。
维修前,赵朴初故居前的广场及西侧原有住户38户,古建筑里有65户居民,需要整体搬迁。到2001年1月,全部住户搬迁完成并被妥善安置。由于年久失修、自然损坏和原住户的乱拆乱建,古建筑除整体格局、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外,门窗、格扇、天井、地坪、木雕、砖雕、屋顶、梁柱等均遭不同程度的损坏,且虫蚀、火患严重。
2002年5月,6家具备古建筑维修业绩和能力的施工单位参加修复工程的投标,安庆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中标。工程实行异地监理制,开创了我省文物系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监理制的先例。
高僧参加资金募捐活动为保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安庆市成立了专门筹款委员会,颁布了《筹款办法》。
经过充分准备,2002年6月举行了世太史第修缮开工、捐款仪式。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国佛协和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这项仪式。安徽省、江西省和广东省等地的佛协组织负责人,九华山、广州光孝寺、广州六榕寺等地的高僧也赶来参加募捐仪式。结果,现场共收到捐款293.6万元。
明清法则营造朴老故居维修工程聘请省内著名古建、考古专家方咸达、胡寄樵为技术顾问,数次召开现场分析会,解决整体抬高、基础加固、屋面防水等技术难题。修复中既保存了故居原有的风格,又强化了基础的整体性和稳固性。
对木架构发生歪闪、糟朽等情况,根据明清营造法则,进行了维修和更换。砖雕、木雕、石雕基本按原来寓意、原艺术手法予以制作,恢复原貌。后花园予以恢复。主体为六角亭、碑廊、荷花池,配以树木花卉,点缀山石、小桥、流水,充分体现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另外,增设消防报警系统、电照、通讯广播等设施,满足保护功能需要。
安庆市赵朴初故居管理处在极短的时间内征集了一些文物和图片资料,对赵朴初先生起居室和书法作品进行了复制、复原。在建成至今的短短几个月内,世太史第已成功接待了中央、省市领导及广大市民近万人次,成为安庆市对外开放、文化旅游和市民休闲的重要景点。本报记者邹宝元通讯员方文伟叶子瑜/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