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书法专业的悲哀
陈仲明有网友点击我的博客,我又回点其博客,看见她近期的一页上提到当年南京师大美术系招生的情景:
记得当年,我想报考南师书法专业,父亲的一位姓朱的老友为我们引见了时任书法教研室主任的陈老师,看了我带去的习作后,老师没说什么,问我:你是喜欢书法,还是热爱书法?听到这样的问题,我楞了,没想到老师不评我字的好坏,问我喜欢还是热爱......见我不作答,陈老师心中有数,说:你一定是喜欢书法的,不然不会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并且要报考专业,我说的热爱是什么呢?就是心中有个强烈的愿望要学好它,一天都不能离开它,没有它,其他什么都干不了.比如我,做了十几年的音乐教师,我又回来专门研究它,这就是热爱.不顾一切去追求它! 老师还对我父亲说:学习书法好比赌博,不断的投入金钱,精力,但输赢至少要等到二十年以后才知道,学成了,就是一生的财富,学不成,就输的一败涂地,因为耽误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人到中年,没有做成一件事,是很凄凉的!某种程度上说,它还不如打麻将,打麻将总有手气好赢钱的时候.当时我的父亲笑着说:陈老师真幽默,不过您刚才说的太对了,但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孩子喜欢,我们就全力支持.
以上提到的陈老师就是本人。其中的“输赢”之论,是针对报考学生将来想成为一名书法名家的前提而论的。想成为书法名家,犹如运动员成为冠军,概率很小。所以这种特殊专业的报考,切切慎之再慎,三思而后行,除非你仅是拿个文凭而当跳板的简单之念而已。不过,即使作跳板,四年的青春代价实在太大。 当年我对这位女孩说的话语,还有着其他意思。 在中国目前的文化氛围中,书法已成不可逆转衰退之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近五十年以来,书法没有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之列,加上电脑的普及,书法已经远离中国文化和大众。大学的中文系应该是与中国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系科,我在中文系教习书法课,每人发一张情况调查表,而最后的结果是80%以上的同学没有抓过毛笔,其他同学即使学过书法,也不知所临之帖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书法现状可想而知。 那么,成不了名家,成为一个谋生职业呢?前景不妙!我想,书法专业的毕业生,恐怕也逃不了毕业即失业的状况。如果面临失业,你出钱出力报考这个专业值得吗?据说,报考此专业的考生有数千人,招生单位光报名费就收钱数十万。 以前书法专业的早期毕业生薛飞,十几年前我担任过他们的草书课程,薛飞报考前是省重点中学文科班的高材生,以他的成绩,如果报考其他文科专业,就业和前景应该很好,但他选择了书法专业。毕业后辗转奔波数处,最后在一家画院的什么中心就职,在春节临近的一次展览因布展而至深夜,结果回家途中被汽车撞死,一条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而他因为不属于政府的正式编制,连抚恤金也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还是好心人自己拿出钱来而了之。如果薛飞毕业以后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很好的单位很好的待遇,他的命运会如此吗?至少在薛飞身上,是由专业的选择而生发的悲剧,令人哀叹不已! 那么,毕业即失业呢?肯定不属于喜剧之列!
[ 本帖最后由 陈仲明 于 2008-3-1 07:45 编辑 ] em1 em1 肺腑之言啊!em1 陈先生是个好心人。 em1 陈老师是个好人. 陈先生说得好啊!em1 em1 em1 em13 陈老师是实事求是,说出心里话,他不学书法,说不定比学其它死的更早,你又何必为之悲哀呢!谁当时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这的确是令人感到很沉重!
首先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得有人指出来,所以陈老师是令人尊敬的!!em1
其次任何决择一但作出,应当勇往直前,坦然面对! 楼上说的对:"谁当时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这样的例子的确不少, 所以我们彼此祝福!em13 em13
回复 #1 陈仲明 的帖子
我怎么发帖子啊!!!回复 #1 陈仲明 的帖子
朱中原:陈仲明先生说得有道理,当今的书法专业到底是培养一般的书法工作者呢还是培养书法家?如果说是前者,那么出来了如何靠这个吃饭、找工作?现在的美术院校大量的招生,他们不是为培养美术家,而是赚钱,而学生们出来以后的就业出路怎么办?如果说是后者,培养书法家,可是,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你读了书法专业并不等于你就是书法家了,你成了书法家并不等于你就是名书法家了,也不等于你就能靠书法吃饭。如果你不参加国展,不加入书协,没有很硬的后台,你什么都不是。
前段时间我在美术报写了篇《当代书法的低俗化运动》,现在我要说,中国已经进入了“美术教育化运动”的时代了。美术院校已经在轰轰烈烈的搞招生竞赛运动,报考美术院校已经成为一种运动,对于美院来说,是一种产业化的运动,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寻求考上大学的报考运动。这哪里是在搞教育呢?
恰好这段时间吴冠中在接受上海《外滩画报》时也谈到了这个问题。看来吴老与我辈所担心的相差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