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继平 发表于 2008-3-9 23:05

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南艺对笔法的教学很实用,学生一般拿起笔来就可以创作、入展。国美教20个学生,有18个到毕业时可能还糊里糊涂,甚至以后越写越差,偏偏就是有那么几个能成大材。国美对形式感、技法的训练比南艺细致得多,而在创作时易失去一种自然书写的感觉,流于造作。南艺强调书写性,反对做作,这一点很重要,是与传统书学思想相吻合的。我也认为老祖宗都做了这么多年了,不应该背叛。

篆隶放大写

南艺主张把篆隶书放大写。放大写容易学到丰富的笔法,而且放大了之后你不得不考虑笔纸之间的磨擦关系和笔墨相互生发的那种书写感觉。多那样练习你的笔就留得住了,同时隶书的结体和笔势又给行草书的突破埋下了基础。比如我现在没法不关注汉代的草简,没法不关注楼兰残纸。隶书发展到后来,手写体越写越快,变成符号化,一加快,就成了草书的源头。你看章草那个浓浓的隶意,其实章草的那个尾巴是很装饰性的一个东西,你把那个尾巴按掉,他还是章草,原因是它还保留着隶书的横势,就和隶书瓦解了篆书同理。

一比一临摹

手札等最好是一比一临摹。主要是能锻炼手指细腻的动作变化、笔锋方向的变化,包括体会一些流畅的和涩性的线条都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些只有一比一才能做到细致。你要是放大了就不是用手指,而是用腕和臂,跟原作的情形是两码事了。

不一定小笔写小字

所谓的小笔写小字,我不习惯,笔小发不上力呀。大笔只要你根据笔锋因势利导,就能出来好效果。就算笔是秃的,我也会动脑筋把它写得有锋芒。

苏继平 发表于 2008-3-9 23:05

张旭和怀素

旭、素都高,高下分不出。以我的分析,从当前的书写工具的改变以及展览需要来看,写张旭将来的路子比较宽,因为张的用笔使转比较丰富,特别是绞转。这非常适合羊毫以及较差的毛笔。学怀素容易俗,那么干净的线条你很容易写流滑,要写不流滑得用半生心血。

外拓和内擫

外拓、内擫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笔势,一方面是形态。古人太厉害了,仿佛能在字里发现一个人活生生的血液流动的那么一种感觉。外形上如欧体就是内擫,好象肚子吸进去了似的一种很紧张的感觉。它的流弊(欧是源,张瑞图、沈曾植等算是流)是失去自然书写的状态。例如沈曾植的字我什么时候看都觉得很别扭。当然,现在什么时代了,不要太局限。或者是颜或者是柳或者是碑是帖,分得那么清楚,没那个必要了。现在只要是好东西我们都要时不时的在手下自然的泛出来。沈说“古今杂揉,异体同势”。你是写行草的,就要吸取篆隶的营养,写篆隶就要吸取行草的流动,篆隶跟楷书也存在血脉关系。你写行草书,稍微向隶书上偏一点,你的手性就能偏到隶书。稍微向楷书上偏一点,立马就变成楷书。所以说我的艺术人生最好是能把五体打通。这是我今后的一个方向、一个追求。

苏继平 发表于 2008-3-9 23:06

忠勇论书(三)

古人的法帖能笔笔拆开分析学习

我一直在思考:在帖学里应该怎样来树立一面旗帜?现在我做不到。古人的法帖能笔笔拆开,让人去分析学习,但现在某某的字你能拆开吗?他的字更多的是意象和感觉,不合乎古典体系的标准。包括林散之先生也只提供了线条的感觉,你拆开了,单个字个别结体比较俗气,比如“山”字拖个长长的尾巴。因为草书有一个篆隶演变的痕迹,而不能把那一笔拖下来,因为这是沿着明清人写草书的做法。王铎、徐渭偶尔有一、两笔可以允许,你把它强化成一种个性符号始终是不高明的。你看,大师都那样,何况当代人!

苏继平 发表于 2008-3-9 23:07

写二王很难过早建立自己的风格,不断重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目前的不足有两点。一是对古人的挖掘还不是很深。我是一个到目前为止都不想把自己的风格早早定型的人,人家都说我是一个写二王的好手,我自己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因为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水深水浅。不要说二王,你就随便找一个二王的徒子徒孙出来比一下——就说王铎,你有王铎那样好纸好绢好绫好墨好的书写环境吗?现在是什么一种环境?那不还差十万八千里嘛!你还敢说什么确立风格!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说你现在写王能够得到那么一点不离谱的套路就已经不错了。但写二王一路,也不是我的将来。一个没有风格建树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人生始终是非常遗憾的。我的字现在看不到一点新意,基本上只是把古人的东西梳理一遍,不断重复。不断重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我现在写新的还找不到套路,古人是在有一套办法的基础上才出现处处生机,象《世说新语》上说的山阴道上行,目不暇接。老祖宗那么聪明,那套东西很多朋友都不用还真可惜。另外,我觉得风格还是应该在有意无意之间形成。我觉得张旭光先生写王字就很优秀,他把王字的内理抓住了,而写的手段和王字完全不一样。他用了很多破坏式的写法。写王字那套挑拨法在现在那么差的纸和笔的情况下你得另找出路。找适合当代写大幅作品的那么一种书写手段,然后对王字的风韵、神采,包括王字的复杂的矛盾对比关系在他的字里面找到一种适度的体现,这已经难能可贵了。我的另一个不足是还很浮躁,这主要来自生活的压力。30多岁的人,如果不是做生意,很少有钱的。我是一个老百姓,我也要过普通人的生活,也要面对每一天。同时又面对解决学历的问题。我现在是本科,是破格调入广州美院的,系里要求我最少是硕士,否则将来没法带研究生,这是我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逸墨斋 发表于 2008-3-10 09:56

em1 em1

毛相斌 发表于 2008-5-6 22:21

em1 em1 em1 em1 em1

江西汉 发表于 2008-5-11 12:10

一个文人,从单纯到绝望的路要走多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墨潮记事---------忠勇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