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3-14 13:55

京劇進課堂受關注 教育部長周濟談初衷

京劇進課堂受關注 教育部長周濟談初衷


       對于「京劇進課堂」,中國教育部部長周濟十四日表示,「這件事受到這么大關注,我們也很高興,說明大家對教育,對素質教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我們愿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把這件事做好。」
       據中新社北京三月十四日電,周濟十四日上午在兩會新聞中心接受中外記者集體采訪。他強調「不是京劇進大學,而是京劇進中小學」。
       他進一步解釋說,第一,這件事的初衷和目標,是要在教育中加強素質教育,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第二,這件事本身並不是像有關媒體說的那樣開設京劇課,而是在音樂課程當中加入京劇的曲目。「其實我們的學生每年大概學習二十首歌,其中加入一到兩首京劇的曲目,我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選擇。我還想說明一點,這件事還是經過了廣泛征求意見過程的,當然不是征求了每一位藝術家的意見,也不是在社會上全民投票。」第三,這件事本身也是一個試點,就是十個省,每個省選二十所學校進行試點。在試點中根據實踐、根據大家的反映不斷推進,這件事也說明推進素質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推進教育改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3-14 13:55

京劇納入中小學課程


       教育部今年將在包括北京、廣東在內的全國十個省市試點,於音樂課程中增設京劇內容。當局解釋指京劇是國粹,不會在不同省份推行不同的劇種教育。不過有意見認為,當局「一刀切」的做法荒唐,應讓各地自主選擇戲曲教學的內容,令戲劇文化百花齊放。
       每省市選十小學及十中學
       據教育部的負責人表示,新計劃是為響應十七大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號召,而京劇是國內公認的國粹和國劇,不會在不同省份推行不同的劇種?育。試點工作將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廣東等十個省市展開,各地需各自上報十間小學和十間中學作為試點學校,之後再逐步在全國推行。
       北京市教委體美處副處長王軍表示,開設京劇課有利於強化學生民族文化學習意識,改善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藝術鑑賞能力降低的問題,而開設京劇課後,教師不能簡單滿足於演唱技巧的教授,而應將曲目背後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劇這種傳統藝術形式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
       不過,有人在網上撰文批評,在中小學教育中注入民族文化的元素,應是?育發展的必然,但唯京劇獨尊的一刀切辦法看起來更像一個蠢辦法。京劇不過是全國幾百種戲曲種類中的一種,秦腔、豫劇、昆曲、越劇、粵劇等,仍受當地民眾的喜愛,強制推廣京劇可能招致牴觸情緒。
       十五首京劇學曲目
       一年級
      《報燈名》
       二年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三年級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甘灑熱血寫春秋》
      四年級   
      《接過紅旗肩上扛》
      《萬紫千紅分外嬌》
      五年級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
      《猛聽得》
      六年級
      《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七年級   
       《兒行千里母擔憂》
       《猛志在胸催解纜》
      八年級   
       《趁夜晚》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九年級
      《智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