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光 发表于 2008-3-18 21:50

张继光评价收入书画收藏入门系列丛书《无住庵谈字论画》一书

张继光评价收入书画收藏入门系列丛书《无住庵谈字论画》一书



张继光评价收入书画收藏入门系列丛书
       由著名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佛教协会会员、《洪丕谟研究》主编于建华先生撰写,2008年1月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书画收藏入门系列丛书,一套共3本,《无住庵谈字论画》、《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都有出售,每册28元。其中《无住庵谈字论画》一书收入有于建华先生2005年5月1日撰写评价张继光书法的文章(p366)及1件斗方作品。附该文:
                                                                                                                                    印 象 张 继 光
                                                                                                                                              ·于建华
      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可能是因为我与龙岩的林坚兄是同门,而张继光是林坚师兄的弟子,故继光兄开始与我有书信往来,一晃神交十余年下来了。
         继光兄初与我往来,是索我的拙印。我看到他的书法颇有功力,也有灵气,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于是就给他刻了两方印章。果然不久在1993年10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上,继光兄的一纸挥洒自如的《王僧虔论书笔意赞》行草书被选入展,这在他所在的福建上杭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这是该县作者解放以来首次获此殊荣。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同年11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上,继光兄又有两幅书法入展,更是引得称誉一片。接着继光兄的书法又相继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一、二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第一届全国正书大展”、“94国际书法大展”等大展之列,一时声名鹤起,从而博得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最近又获悉继光兄入围“中国书法兰亭奖”,从此书坛上的位置渐已确立,成就定将会再接踵而至,这是指日可待的。
       继光兄书法成就的取得,回过头来看看他早年在书法上的刻苦用功,便知他成就的取得当在情理之中。学书之初,继光兄信奉的是“临遍百帖能自成一家”的理论。他先从唐楷入手,辈下苦功。唐代楷书极讲法度,森严是绝对第一的。那是笔笔有法、字字整密的,是学习书法的最基本入路。他尤其在颜真卿的《勤礼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上用功最勤,取《勤礼碑》的丰劲魁伟和清雄郁勃,取《玄秘塔碑》的遒媚劲健和字画挺朗。在有了唐楷基础上,继光兄复上溯汉晋和用功于《龙门二十品》。取汉隶《西峡颂》的疏散俊逸和《张迁碑》的古拙朴茂。细审继光兄如今挥洒自如行草书风的暂时形成,定是早年在“二王”书中汲取过不少精华。似乎王书中的遒润清疏和清俊错落时能在继光兄的书法中窥出。魏碑上,继光兄除了在《龙门十二品》中讨过生活外,尤钟情《张玄墓志》和《张猛龙碑》,把两碑中的高古和气和挺朗流美又揉入到了他的书法之中。
      秉性上,继光兄可能最惬合孙过庭的《书谱》,所以他的目光也就投入较多。米南宫在《书史》中称赞《书谱》云:“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此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继光兄取《书谱》书中的“用笔破而愈实,纷而愈治,飘逸而愈沉着,婀娜愈刚健”,把行草书写得落纸云烟,淋漓快目。近年来,继光兄又在米芾、王铎、董道周、谢无量及敦煌残纸上颇下功夫,用自己敏慧的悟性。年纪轻轻便大致形成了自己淳淡婉美、神采丰逸的个人面目,笔墨淋漓,苍润雄劲中透出清灵秀气,意态自然,翩翩可爱。
       书法创作的同时,继光兄博览群书,并把读书体会,撰成了许多篇文章,一时间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书法赏评》、《书法之友》、《书画艺术》、《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上纷纷发表,并因此取得了书法创作和理论的双丰收,更加让人瞩目。
                                                                                                      2003年5月1日于无住庵

庄振华 发表于 2008-3-21 18:09

为我这个兄弟喝彩!!!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林之光 发表于 2008-3-21 19:36

赞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