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书艺申遗咄咄逼人 中国书法应该如何应对?
话题的引出——韩国书艺申遗咄咄逼人
自称《兰亭序》用高丽纸书写
中国书法应该如何应对?
起因
近年,韩国对于申遗非常积极,除了将“端午祭”申遗成功、将“中医”改头换面为“韩医”的申遗工作也正在开展外,现在又将申遗项目投向了书法——甚至提出要废除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等名称,而统一使用韩国的“书艺”。为此,作家赵丽宏日前在“两会”上提出了“将中国书法艺术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和提案。
业内反响
针对韩国书艺申遗,艺术评论家徐建融一针见血地指出:“‘书法’、‘书道’、‘书艺’都是不同的称呼,所谓‘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写在高丽纸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高丽纸是在明代才传入中国的。”然而,端午节却被韩国以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因而韩国也如法炮制地将书法改为“书艺”申遗。“这与抢注商标差不多。”徐建融同时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申遗是在为‘活化石’保留历史记录,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理由,那么书法申遗的价值已经失去了一半。显然,登记不是目的,书法在中国并非濒临失传,通过申遗使书法在现实中发扬光大,这才是责任所在。”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卢辅圣认为:“其实,书法申遗可以促使机制完备,提醒国民重视自己的文化。”
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弘陶表示:“申遗是对书法的有效保护,同时也可以激励后人传承、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最有资格申遗的就是中国书法,为何不申报呢?”
北京大学书法所副所长王岳川认为,不能忽略国际之间微妙的“文化竞争”,“中国文化在面对整个世界的时候是被遮蔽于日本、韩国等现代化国家后面的。应当重新认识书法在文化战略中的位置,‘书法申遗’是主动应对文化危机,一方面可以扩大书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推出悠久的书法传统文化和数千年的书法精神史,因此,‘书法申遗’不仅对书法有益,对文化更有益。”王岳川强调:“如果书法被韩国或日本抢先成功申遗,我们再去跟人家争谁是书法的原创国,这将是使所有中国人蒙羞的事情。当邻国们纷纷供出自己的祖先牌位,甚至把我们祖先的原创变成他们的东西时,我们应当捍卫自己的文化权利。”
上海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戴小京则觉得:“如果书法没有了,申了遗又能怎样?这只是一个面子问题。关键在于最好的书法在哪里,这需要落实于具体工作。”
应对态势
中国书法应该如何应对?
随着形势的发展,除了毛笔工具的实用功能已经弱化外,书法赖以生存的书写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日常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或五笔字根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使现在的年轻人与书法渐渐产生了隔膜。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书法的未来引起了有志之士的关注。
还有学者把书法申遗上升到国家民族尊严的高度。中日韩三国同处在东亚文化体系下,日韩的文化积累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使国人体会到自己的传统文化贴上别人标签的尴尬,继之而来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正视与挖掘。从某方面讲,中国的申遗工作具有了爱国主义的意义和内涵。北大教授王岳川撰文呼吁:“近年来,有两则消息令人亦喜亦忧:一是中国人民大学海外文化调查表明,中国书法第一次超过中国京剧成为海外人士辨识中国的文化符码;二是亚洲书坛不断传出韩国书法要申请世界遗产的消息。”书法申遗已经成为正当捍卫自己文化权力的一种手段。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书法申遗存在误解。不少人对申遗不够了解,认为既然是遗产,它应该是已经灭绝了。还有人认为,目前全国各省市的书法爱好者少说也有近千万,书法展览与研讨会此起彼伏,特别是九届国展投稿作品接近6万,创下中国书协展览的投搞之最,如此种种说明,书法申遗没有必要。又有人认为,书法虽为非物质文化,但它离不开物质来表现,应以具体的作品申遗比较好,等等。
相关链接
1.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基本条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每两年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2001年,该组织公布了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第一批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该组织又公布了包括中国“古琴艺术”在内的第二批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43个项目。
2.文房四宝申遗工作先行启动
在此之前,由中科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牵头的文房四宝申遗工作已于今年在北京正式启动。文房四宝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生活用具,与书法息息相关,是中华文明有力的见证,也是东方人的精神符号。申报材料较为全面地对笔墨纸砚的历史与发展、流派与传承作了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有关单位正在为有着300年历史的漳州八宝印泥的制作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在申遗的路上与书法相呼应。
3.书法申遗面临的困难
书法申遗虽有外因推动,更多困难却出现在“内因”上。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500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列入预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有100多个,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每国限报一项。这个清单足足可以延续到下个世纪。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全部符合标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申报成功。如福建的土楼,国内外专家都已经论证完毕,就等审批,但至今仍在长长的申遗名单中等候,而澳门的历史建筑群却后来居上,先它获得世界遗产称号。最难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明确10名左右传承人,他们不但要具有专业水平,还须得到普遍认可,这10名左右的人选要遴选出来,也实在是个难题。
书法申遗给书法能带来什么?中国书法要不要“申遗”?本栏目欢迎有识之士积极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综合整理) 可怜的韩国人,自己的文化不够厚重只好抢别人的
可怜的国人,自己的重要的东西丢了都不说话。 国人要争气,要说话啊
不知那些喜欢静观其变的朋友是否还会一如既往 中国书法急要申遗,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申遗!那怕是“面子”的问题,----况且这还不只是“面子”问题。 老祖先九泉下要骂人了
先骂子孙 再骂高丽 倭国岛人
em24 em24 em20 em20 中国政府应立即反应,组织书法界等有能之士,快速申遗.
em12 em12 韓國官員稱無計劃將書法申遺
日前傳出韓國有計劃將書法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甚至提出要廢除中國「書法」、日本「書道」等名稱,統一使用韓國的「書藝」。韓國官員十三日對此表示,目前韓國政府沒有申請書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計劃,「這是一個誤會」。
據韓國媒體及中國媒體報道稱,最近,韓國正積極開展申遺工作,欲將書法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所持理由是「由于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寫在高麗紙上的,所以書法應該被申請為韓國文化遺產」。
據《環球時報》報道,該報記者十三日采訪了韓國文化遺產廳的世界文化遺產負責人趙孝裳。趙孝裳認為這是一個誤會,她說,目前韓國政府沒有申請書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計劃,一些民間個人或團體可能提出過這種主張,但不能代表政府。
此外,針對「韓醫」、「漢字」的申遺問題,趙孝裳表示,韓國政府皆沒有申請計劃,可能是個別學者和社會團體提出的主張。針對這些事件,她說:「我們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澄清,如果兩國政府層面能保持合作和溝通,將會減少很多誤會。如果個別學者或個別團體的觀點影響到兩國民眾的感情,那就太讓人痛心了。」
對于端午節的問題,趙孝裳解釋說:「我們申請的是韓國江陵地區的端午祭,不是端午節本身。端午節確是起源于中國,但江陵地區的端午慶祝活動則是具有韓國特有文化色彩,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再明確點說,我們申請的是一項慶祝活動,不是一個傳統節日。」
就「書法申遺」風波以及近年來韓國積極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問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這種對文化和歷史的爭奪不是最近才有的,過去在韓國也有類似聲音。但由于過去的資訊溝通不像現在這么發達,可能很多聲音沒有被中國人所了解;而在互聯網和博客發達后,這類話題很容易被放大,變成公眾關注的話題。但其實這些事不一定會對社會產生很大影響,我們其實是可以一笑了之的,並不用太看重,除非對方上升為一個很大的事件。」
他認為,東亞文明是東亞人民共同創造的,東亞的文化財富也是東亞人民共同享有的,「爭遺」對大家發展自己的文化是沒有幫助的。
中通社三月十四日電 em18 em18 em1 em1 em1 em1 em1 势在必行的工作,如果中国没有了书法或者我们的后代要到其他国家学习书法都是我辈的悲哀 em20 em20 em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