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人物】王楚材
王楚材
1943年11 月出生于湖南长沙市,广东梅州人。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自小学习美术,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攻书法专小楷、草书,后随省文史馆馆员阮退之、麦华三、朱庸斋诸前辈学书画。小楷宗钟繇、王羲之、傅山,草书法二王、章草,稍出己意;山水画以明清人为基础,尤喜研究黄宾虹笔墨。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二、三、五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1-5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世界书法博览会作品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1991年曾在加拿大温哥华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书画展。1995年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个人书画展,书画作品为该院收藏。曾多次在有关报刊发表评论文章,并参与筹创广东第一家书法杂志《岭南书艺》,任编辑室主任,现兼任《书艺》副主编。于1991年调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几年来参与策划广东省书法界“朝霞工程”“晚霞工程”建设,包括《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四十周年系列展等大型展览,《李曲斋行草书札》、《朱庸斋书法集》等作品集的出版,为推动广东书法事业发展作出努力。
骨气洞达博大沉雄.
——王楚材及其书法
王楚材先生祖籍广东梅州,1943年1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等,现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楚材先生幼喜画,小学毕业即入七年制中南美专学校(广州美院前身),接受苏式美术专业教育近六年。后从麦华三先生习书,于小楷,有独到的见解,将字形、线条、气象了然于心,得凝重而萧散、闲适而古雅之韵致。楚材初习大令《十三行》,后转入明人,由明而
上溯钟王,傅山小楷之独特书风,形成结体空灵,筋力内涵,骨气洞达,博大沉雄之个人面貌。小楷书作《岳阳楼记》于第一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上,引得全国书坛注目。2000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馆藏碑帖》,收录古今二百六十位名家题跋,楚材先生见录小楷、小草各一,足显功力与影响。
上世纪60年代末,楚材先生拜岭南诗人、草书大家阮退之先生为师,研习
草书。退之先生之草书,奇态稚拙,醇厚古朴,加以墨法精妙。其艺其论,令楚材获益良多,影响至深。
于墨法,楚材先生偏好焦墨,分焦墨为浓、中、淡三色,视书法“线条”为西画素描中之“面”,常借西画之聚点成面法,剖书法线条以微粒观之,苦思冥想,探究宏观与微观之妙。后涉宾虹先生之山水,为其浑厚苍茫之积墨、宿墨法所动,激动不已,以其“悟”寓于书,则无不滋润苍茫。
楚材先生之焦墨草书时有戛然而止之笔,如断驽斩铁,初看嫌其粗糙残缺,然其以篆籀笔意为之,其间虚实、阴阳、向背皆有迹可寻,久观,惊其错落变化、萧散脱落、浑厚苍茫,愈矛盾而愈有空间,意味隽永,实为删繁就简、夷险自然之胆识使然。
楚材先生以传统作基石,师法自然。古人论书有“庙堂气”、“山林气”、“武士气”诸说。楚材先生常以字观人之品相,谓从字之形制可窥探书者之胸襟气度:大气者必开张阔达,自然而厚重;局促者必狭小收缩、刁钻而单薄。最难能者则是无拘无束、雄厚苍茫、风神超迈。楚材先生草书:童趣盎然,奇正相生,骨气洞达! 楚材先生虽年逾花甲,任孜孜不倦,
愿先生艺术之树长青。
王楚材书作 王楚材画作 em1 em1 em1 em1 em1 em13 em1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