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碣:有关书法面临当代语境的一点思考
有关书法面临当代语境的一点思考吴建军(冷碣)我不希望就书法而谈书法,只会写字,不会别的,那真是写字匠。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写字匠是没有用的。现在与过去不同,过去的社会的人认得字是知识与文化的体现,同时也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背景,人们的观念中亦反推出“仕”必“学而优”。而政治的无形力量又化而进入心理本体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少数会写字的人就会被人尊敬,最次也可以代写书信什么的,真是那时的“有用人才”。而现在人人都会写字,(当然有个别的情况,但不影响大局),人人都受过相当的教育。不需要找个写字好的人代写书信。商铺匾额等不找书法家而利用电脑技术也可以做得不错。写字好的人或说是书法家不再是有学问的象征。书法家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当然,由于传统的原因,在人们心目中书法家的头上依然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光环的影子,但毕竟今非昔比。
那么现在的社会里,书法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或说是角度来考虑:一是艺术的方面,一是自我修养体悟的方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都要经历与面对,而在此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思考,要参悟。这是需要一个稳定而开放的思维结构与方式的,我认为书法是众多方式的一种。当然有很多人说书法如何如何的优越。从历史来看的确是这样的,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书法的确积累了很多丰富的文化结晶,的确有优越性,不过中国步入近现代以后,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裂变。上个世纪中叶以后的文化情境更是与以往有所不同,那么经历了这风风雨雨的历史中的我们,是否依然还会守住传统文化中的那一页,并不是可以用口号来回答的。
其实,现代的社会,相对过去更是多元,人们可以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人们若要过行哲学的方式思考,体悟人生,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方式……甚至如歌中唱的那样“生命给我什么,我就享受什么。”的充满青春***的用行动填补人生。想到这些时,我不得不说:“书法萎缩了。”但书法泛化了么,我想没有。书法所具备的独特的文化魅力,艺术感染力,及其对东方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精神的体悟,书法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说远了,前面谈到书法的自我修养与体悟的方面。我最开始就说:“我不希望就书法而谈书法:”我的意思是书法应与人生的诸种感受结合起来。书法不能沦为技术,也是从这个层面说的。纯正的技术会消解你对人生的诸种感受,及对其的思考,若有志追求艺术的书法,或去体会寻求其背后的文化精神,我们必须保证对人生鲜活的感受与思考。学习书法可以使我们的思维结构与潜在行为方式更加稳定。借助千年积累的传统的背景,可以让我们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
对于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来说,如果别人那样写,你也那样写,而人家是有心理支撑的。而你只是技术层面去仿照,那你就危险了。请问:你的人生呢?当然也可以说通过相同的书写轨迹体验人生诸诸,但你要复制别人的人生么?我想:这就是书法沦为技术的具体体现,当然,这是一个大的规定。
我们再来说书法的艺术的方面。为什么后说艺术性的方面呢?因为有了前面关于人生的修养与体悟之后,再来谈艺术就会好理解了。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也可扩大些来说。艺术既属于艺术家个人的,又属于社会的。作为艺术家个人的方面,我以为主要还是前面谈过的,关于自我的修养。而艺术与社会结合起来,问题就复杂了。诸如流行的会遇到的问题如:艺术作品的复制与灵魂的失落、媚俗等。我的理想:艺术家既不能隐居深谷以求心灵中终极追求的完整,也不能成为原一平那样绝对的经济弄潮儿。最和谐的方式还是艺术家与艺术市场形成良性互动。艺术家需要积极的参与思考社会,艺术家应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而不是社会以外的看客。同时,艺术家亦要保留自己珍贵的品质,守住艺术家独立的人格。
吴建军 约写于2007年11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