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第二十
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 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
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
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景公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
晏子使鲁,仲尼命门弟子往观。子贡反,报曰:“孰谓晏子习于礼乎?夫礼曰:‘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谓晏子习于礼者?”晏子既已有事于鲁君,退见仲尼,仲尼曰:“夫礼,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夫子反此乎?”
晏子曰:“ 婴闻两槛之闲,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来□,是以登阶历堂上趋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闻之,大者不逾闲,小者出入可也。”
晏子出,仲尼送之以宾客之礼,不计之义,维晏子为能行之。
晏子之鲁进食有豚亡二肩不求其人第二十二
晏子之鲁,朝食进馈膳,有豚焉。晏子曰:“去其二肩。”
昼者进膳,则豚肩不具。
侍者曰:“膳豚肩亡。”
晏子曰:“释之矣。”
侍者曰:“我能得其人。
晏子曰:“止。吾闻之,量功而不量力,则民尽;藏余不分,则民盗。子教我所以改之,无教我求其人也。”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 ”曾子曰:“请以言。”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縻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
晏子之晋睹齐累越石父解左骖赎之与归第二十四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敝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
对曰:“我越石父者也。”
晏子曰:“何为至此?”
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
晏子曰:“何为为至仆? ”
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
晏子曰:“为仆几何?”
对曰:“三年矣。”
晏子曰:“可得赎乎?”
对曰:“可。”
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迺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 “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
迺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
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迺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
燕之游士,有泯子午者,南见晏子于齐,言有文章,术有条理,巨可以补国,细可以益晏子者,三百篇。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开之以礼颜,然后能尽其复也。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废朝移时。
在侧者曰:“向者燕客侍,夫子胡为忧也?”
晏子曰:“燕,万乘之国也;齐,千里之涂也。泯子午以万乘之国为不足说,以千里之涂为不足远,则是千万人之上也。且犹不能殚其言于我,况乎齐人之怀善而死者乎!吾所以不得睹者,岂不多矣!然吾失此,何之有也。”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第二十七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有闲,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 ”
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
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着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讬白晏子也。”
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讬。”退而自刎。
其友因奉讬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
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 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景公欲见高纠晏子辞以禄仕之臣第二十八
景公谓晏子曰:“吾闻高纠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晏子对曰:“臣闻之,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正其君。高纠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行,特禄之臣也,何足以补君乎!”
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迺逐之第二十九
高纠事晏子而见逐,高纠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说何也?”晏子曰:“婴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
纠曰:“可得闻乎?”
晏子曰:“婴之家俗,闲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三者,婴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婴非特食馈之长也,是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