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6-1 01:40

温总理写下“多难兴邦” 绵阳文物局将收藏

温总理写下“多难兴邦” 绵阳文物局将收藏
http://img1.qq.com/news/pics/10647/10647400.jpg总理写下的“多难兴邦” 我们舍不得擦掉

绵阳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市正在研究具体保存方案 
据悉,将***总理在北川中学高三(1)班黑板上题写的“多难兴邦”四个粉笔字保存下来,已成为绵阳市博物馆、北川中学的共识,具体保存方案目前正在协商。

北川中学:

我们都舍不得擦

24日中午,记者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时,正值午休,大多数学生都在教室外的帐篷中休息。学校外壁的左侧,是北川中学学生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来的学校校牌,温总理鼓励北川中学师生的“昂起坚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光明的未来,前进!”的话语,被连夜赶制成巨幅标语,悬挂在教学楼的外壁上。



高三(1)班的教室里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伏案休息,有的安静地做着习题,黑板上保留着温总理写下的“多难兴邦”4个字。教室外,来自绵阳市博物馆的“5·12”赈灾资料征集组成员,正与北川中学校长刘玉春,商讨如何保存这为灾区人民带来信心、勇气和力量的四个字。

“舍不得擦,却又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这四个沉甸甸的字!”北川中学校长刘玉春告诉记者,“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是总理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但每一堂课,老师和同学们都舍不得擦,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只擦去了当时的教学板书。

“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字记在每个人的心里。”北川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对记者说:“如果能够永久保存这块黑板,就更好了。”对此,北川中学很多师生都表示支持。

绵阳市文物局:

已将“多难兴邦”四个字用有机玻璃固定下来

“我们将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再考虑如何永久性保存。”绵阳市文物局局长王锡鉴称,工作人员现场勘查后,已根据黑板的质地采取了相关保护措施,拿出了具体的保护方案。24日下午6时许,“多难兴邦”四个字已经用有机玻璃固定下来,不会影响正常上课,学生们抬头就可以看到温总理的题字。绵阳市博物馆“5·12”赈灾资料征集组成员胥翠蓉告诉记者,如果当时能够连同板书内容完整保存下来,将更具史料价值。

四川省文物局:

怎样保存尊重学校意见

四川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朱小南告诉记者,如果学校希望永远保存在学校,绵阳市文物局将尊重学校的意见。由于这四个字是用粉笔书写在黑板上的,所以不论是保存在学校,还是保存在灾后设立的博物馆里,文物部门都将先采取技术保护措施。

据成都http://img1.qq.com/weather/pics/5619/5619723.gif商报

逸墨斋 发表于 2008-6-1 07:42

em1 em1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8-6-1 09:16

***探望北川中学安置点 黑板写下多难兴邦
新华网快讯:***在北川中学安置点对同学们说:“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
附件http://bbs.artron.net/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U1832P1T1D15603924F21DT20080523134401.jpg (28.76 KB) 2008-5-23 19:24
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s/day_080523/20080523_78879b27c3d1fc09b9e4ziTZTMsUH2c1.jpg
http://bbs.artron.net/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U660P1T124D2F2633DT20080523173857.jpg (30.26 KB) 2008-5-23 19:24
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s/day_080523/20080523_ee3e3ddb22d72720d1e4Bebvq4d8LU6U.jpg

洮河边的牧人 发表于 2008-6-1 11:46

em1 em1 em1

冷眼向洋 发表于 2008-6-1 11:51

em1 em1 em1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08-6-1 20:04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秀水畔 发表于 2008-6-1 20:19

em1 em1 em1

七品香飘 发表于 2008-6-1 21:10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4 em14 em14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08-6-1 22:49

em1 em1 em1

kxcd 发表于 2008-6-2 09:20

em1 em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