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書法 ■朱育友
朱熹書法■朱育友
朱子博學多能,於書法也深有造詣,少年時學習曹操帖,得漢魏書法之古樸剛勁風骨;後愛王安石手跡,認為王安石「筆勢低昂」,有「跨越古今,翰旋宇宙之意」而濡染王安石「翩翩」風格。
朱子於書法不限門戶,凡見名家法帖必心摹手追,集思廣益。如見王順伯所藏《樂毅論》、《黃庭經》、《東方贊》則「撫歎久之」。見邵康節帖則「借觀累月,玩不釋手」。見李侍郎《武夷詩》則「每至其下輒諷誦不能去」。見蔡端明真跡則「每深敬歎」。朱子文集中此類文字多達數十條,顯見其書法是匯納群流自成一家風格。
朱子傳世墨寶已佚者勿論,現存者:有手跡墨本、手跡石刻帖、碑石、木刻墨拓、摩崖刻石等類。手跡墨本有故宮博物院藏《教授學士帖》、《書帖》、《奉告審聞帖》;南京博物館藏《行草書扎卷》;遼寧省博物館藏《書翰文稿帖》。最近聽說重慶又發現朱熹手跡墨本多頁,但真偽似未定論。手跡石刻帖有清乾隆帝御製《三希堂石渠寶笈》所收的《與彥修帖》、《與承務帖》,此兩帖早已刻石。現有彩印出版。碑刻有武夷山武夷宮所藏《劉公神道碑》、西安碑林所集《牧愛堂》。木刻墨搨,以前未見記載,近年有人送我數種,是從武夷山朱熹紀念館購來的,其中有《四季詩》,分四幅(見附圖四季詩),有「明月虛涵處,和風靜養時」;「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行仁義事,存忠孝心」,「善為傳家寶,忍是積德門」等四對聯,各分兩幅。此數種皆筆勢剛健可玩,但文集不載,自愧學識淺陋,未能辨其真偽。
摩崖刻石之多見宣傳者,有福建鼓山、長樂三寶巖、建陽雲谷山、江西廬山等多處,此外還有鮮為人知之廣東揭陽飛泉嶺刻石。此石最早見於明嘉靖本《廣東通志》記載,清鄭昌時《韓江聞見錄》也有敘述,云:「郡之揭陽嶺,為嶺南五嶺之一,嶺有瀑布泉,別闢一洞曰飛泉嶺,為宋澹軒先生讀書處。先生,朱文公同榜進士也。文公來潮訪先生,造其地,書「落漢嗚泉」四大字,鐫於石壁。
「落漢嗚泉」題刻少見宣傳,僅見一本一九八七年在潮洲出版的小冊子,提及其事,云:「今字跡尚存」。今距該小冊子出版之日已歷二十年,不知此石尚存否?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