貺道人周斯澄 发表于 2008-6-21 05:41

「聽罵的胸懷」 ■戴永夏

「聽罵的胸懷」
■戴永夏


  前些日子從報紙上看到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跟群眾對罵的報導,讓我這孤陋寡聞者大開眼界。

  在一個農產品展銷會上,當這位脾氣火爆的總統準備跟群眾握手時,卻遭到一名男子的拒絕:「噢,不!不要觸摸我!」薩爾科齊聽後立即「回敬」道:「那麼滾開吧!」該男子也毫不示弱地罵道:「你令我反胃!」此時失去控制的薩爾科齊便與之對罵:「快滾!你這個該死的白癡!」……一個堂堂的法蘭西共和國總統,竟然在大庭廣眾中跟百姓對罵,不管按西方還是東方的道德標準衡量,這都是一件大失水準、很丟面子的事,因而也理所當然地為世人所詬病。

  其實,人生在世,上至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從來沒挨過罵的能有幾人?關鍵是聽到罵聲後如何對待。對挨罵的態度不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修養和胸懷,並產生不同的效果。

  我國五代時有個叫馮道的人,自號「長樂老」,曾先後事五朝十帝,當過六個皇帝的宰相,是歷史上有名的「政壇不倒翁」。他在聽到罵聲時,表現得就異常大度。

  有一次,一個人用一塊寫著「馮道」二字的布掛在一頭毛驢的臉上,牽著這頭毛驢四處遊走。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在辱罵馮道。可是,身為宰相的馮道對此卻不予理睬。有個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告訴馮道這是在指名道姓地罵他,不料馮道卻說:「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怎麼能斷定是在罵我?或許那是人家撿來頭驢子,正在尋找失主呢!」還有一次,有個出身軍吏的官員在府門口罵馮道,馮道說:「他肯定是醉了!」於是把他請進府中,設宴招待,一直喝到晚上,也沒有絲毫的不快和怨言。不久,還因這人有功而升了他的官……馮道這種忍辱聽罵的非凡之舉,充分顯示出他「宰相肚子能撐船」的寬廣胸懷。而他能在各種複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應付自如,穩如泰山,怡然自得地當他的宰相,恐怕與他的這種寬廣胸懷不無關係。

  馮道忍辱聽罵,主要還是為了立身保官,這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利己哲學。而在一些政治家那裡,冷靜、寬容地對待罵聲已昇華為屈己利人的「情懷」和了解情況、化解矛盾、改進工作、關心群眾的重要管道。

  或曰,這種虛心聽罵的寬廣胸懷,只有「大人物」才有,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其實不然。最近某報上刊登了這樣一件事:南方某雜誌社一位女記者,因其個性使然,將個人私密情事變成了網上文字,廣為傳播。   在媒體的爆炒下,她很快成了眾矢之的。眾網友的一片罵聲,使她的精神一度陷入崩潰的邊緣。但一個偶然的轉機使她擺脫了困境。她說:「在那個網路癲狂時期,我猛然發現,被網友罵的那個人,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我甚至跟帖也罵了那個已不是自己的『自己』,我突然發現,自己也成了看客,這真是一場鬧劇。」

  正是這種「換位思考」,使她把自己當成了「看客」,從而放寬了心胸,坦然面對網友的謾罵,冷靜地去看待並批評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將罵聲化作了激勵自己的動力。這樣,她不但重新從「崩潰的邊緣」回到現實,也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救贖。

  唐代著名的和尚詩人寒山有一首詩寫道:「有人辱罵我,分明了了知。雖然不應對,卻是得便宜。」這首富有禪意的詩也很富有哲理。挨了罵能犯而不校,屈己待人,怨恨化解了,包袱放下了,經驗教訓吸取了,工作改進了,這不正是得到了最大的「便宜」?

逸墨斋 发表于 2008-6-21 07:40

难啊!能如此对待被别人骂,心胸开阔,必得长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聽罵的胸懷」 ■戴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