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西泠书画艺术培训中心赴" 千唐志斋" 书法采风
千唐志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四十五公里之新安县铁门镇。它是已故***起义将领、著名爱国人士 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为我国现存墓志石刻的集中地之一,以珍藏自西晋、北魏以来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其中尤以唐志最为丰富,多达一千四百九十一件。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并在尾部缀有跋语:“新安张伯英,得唐人墓志千片,因以名斋,属章炳麟书之。”斋名由来盖缘于此。从这些琳琅满目的志石上可以尽情享受唐人精美的书法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美感,由此更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是,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时光的流逝,有许多美好的艺术不复再现了,后人对这些流逝的东西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书法艺术,我们仅仅只能看到大部分大家佳构,但许多发展过程中的东西看不到了。今天,这些唐代墓志铭的书法艺术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种传之后世的书法艺术都是集前人之大成者,这里展示的书法艺术使我们看到了唐代书艺演变之全过程,她不仅可以打破许多人们对唐代书法的认知习惯,还可以提出许多新的命题,让我们来认识唐人书法、唐代文化。此外,在专贮书法绘画石刻的第十五号窑洞内,还可以见到宋米芾所书对联,明清之际神笔王铎所书的大幅中轴,清代王弘撰、刘墉、陈鸿寿、邵瑛、韩东篱等人所书的屏扇、对联,以及近人章炳麟、李根源、靳志、戴传贤所书的对联、单条石刻等。在十一号窑室内还嵌有明代董其昌所书《典论论文》长卷,还有由蒋中正撰文、贺耀组隶书和***众多高级官员和社会贤达具名为张钫母亲庆祝七十寿辰的长篇寿序石刻。其他如元赵孟 书丹的宣武将军珊竹公神道碑等也弥足珍贵。
至于绘画方面,虽为数不多,但皆为稀有佳构。第十一室嵌有汉代线刻佛教故事,第十五室嵌有汉武帝梦景浮雕,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姿四幅屏扇和名曰“醒”的单条竹画石刻,第三天井西壁所嵌清代光绪皇帝引见官王纯谦指画兰草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尤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风雨阴晴”竹画,幽篁疏影,形神皆妙,我们站在石刻前,仿佛感受到凤尾森森,疏影横斜的拂面清爽,顿然领受到名家圣手的无穷魅力。
这里的“蛰庐”的匾额及“听香读画之室”的楹联均为康有为游陕过豫豫宿铁门时撰书,而室楣横额则为著名金石家罗振玉的高徒关百益所题;千唐志斋门廊楹联为清翰林学士宋伯鲁撰写,相对东廊门楹联为张人杰所书。凡此种种,莫不神采飞动,风格卓异,与斋内藏志书艺交相辉映,引人入胜。
七月二十一日,我中心组织了七十名优秀学生代表和十名带队老师一同走进了九朝古都--洛阳,走进千唐志斋—— 整队进入----- 整队进入----- 整队进入----- 瞻仰学习----
[ 本帖最后由 郑州西泠书画 于 2008-7-28 17:21 编辑 ] 瞻仰学习---- 瞻仰学习---- 瞻仰学习---- 瞻仰学习---- 瞻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