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随谈——浅论徐悲鸿书法
前天写了篇《如何习魏碑》的小文,今天在网上见到关于徐悲鸿的帖子,不期然想起过去某书法杂志所刊登的徐的书法作品照片。于是,就搜索了一些徐的书法作品,认真读了一会。魏碑楷书与唐碑楷书不同的地方是魏较唐率意,正是这一点,让明末清初一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欲的书家在馆阁体围剿中找到立足点。或许,这些具有强烈创新意欲的书家中,大多没有像傅山那样自觉提出某些较为明确的观点,但他们亦不知不觉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去。
至于自明末以来,谁对魏碑的理解最为深刻,我有点迷糊。而据我个人的所知,现代习魏碑者对魏碑的理解大都欠深刻,这方面,如拿来跟徐的作品一比,便很容易分出高下。
2008年9月7日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9-8 14:13 编辑 ] 看了这个斗方,就知道我之所言不虚。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9-7 15:15 编辑 ] 你能在现代习魏碑的书家中感受到这种游刃有余的味道吗?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9-7 15:16 编辑 ] 这是从陈树人的画作中剪切下来的。非在气定神闲的状态下,无法写出这样的题款。 胸藏万卷书,才能随手拈来,妙趣横生。 神气饱满,使转自如 或是我个人的偏见,徐对魏碑的理解当不在三原于氏之下。 非精熟无以得率真,此谓返朴归真是也。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9-7 15:36 编辑 ] 文人雅士皆爱此联——尽管这种倾向在今天的氛围下显得有点迂腐。 “红树青山总不知”——道出了诗人内心一时无法排遣的矛盾。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9-8 14: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