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诚斋主 发表于 2009-5-23 01:0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书法大家,真正的艺术家。书画印俱佳、em1 em1 face13 face13 em13 em13 忠实的粉丝。

笔墨情怀 发表于 2009-6-1 16:12

观庸书,笔枯墨躁甚为不爽,虽深古意,亦不佳也

空斋了心 发表于 2009-6-3 07:53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流觞曲水 发表于 2009-6-4 15:15

虽然现在看不懂,但感觉意境超脱em1

大风堂畔 发表于 2009-6-11 13:40

王镛书法略评

首先,艺术之所谓成为艺术,是因为艺术包含了艺术史在一个艺术家身上所富有的时代意义。我们就要来看当今的书法在整个书法史上是一个什么阶段,现在的大家水准与民国以前的书法史上的书家相比是一个什么水准,他们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我相信世人所公认的所谓大家则可能往往羞于与历史大家相提并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这批名家更是羞于与民国以前的书家相提并论。这个观点或许并不令人信服,但是历史会证明。那么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历史价值能在哪些方面具有代表性呢,有哪些具有载入书法史册的思想与践行呢?我相信,以王镛为首的现代书法派会成为书法史上代表我们这个时代载入史册的重要书法流派。这一流派有人追捧有人打压,有人抨击有人颂扬,这令我仿佛想起多年前法国印象派与宫廷画派的你我不相容的境况。其实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说到底无非是对于传统继承方式的相互误解所致,新派书家认为不能千篇一律只追求法度,而应当在一面追求法度的同时融入时代的艺术特色和不甘平庸的艺术创新精神。而老派书家则反复浸淫与传统之中保持着良好的书法传统意识,这并不是艺术的倒退,因为不能只有创新派才是整个艺术的全部内容。而且一部分人保持着对传统价值的延续,这本身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把对传统艺术观的坚守视作衡量艺术水准的唯一标准。新派书家代表者他们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拿出了令人费解的作品,背后隐藏着他们在传统的学养里汲取传统精髓的刻苦精神。我们可以从王镛对二王为主贴学的高深造诣令不少传统书家瞠目结舌。包含他对整个书法界所传达的思想就是力推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书法史在今天这个时代不再是20世纪书法作为主要书写属性和艺术属性双重时代,书法走向纯粹的线条和造型艺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而在这个趋势当中必须有人站出来以新的理念让更多人理解并热爱书法艺术,从而保持这个艺术源远流长的艺术生命基础。王镛似乎正在做这样的事情,他所背负的不仅仅是创新这一件事,而且背负着年轻书家对艺术敬畏与向往的心灵指引。他的成就只是他作为这样一个开拓者所带来的附加值,而不应该成为众多至今怀才不遇的传统书派人攻击他的心理基础。这一点可能褒贬双方都应该知道其中的道理。
其次,我所以为的王镛书法艺术的优点。第一,个性独特,在当今书坛所谓“怪书”者纷纷纭纭,而得到众多人认可的第一所谓“怪书”人便是王镛,这不是偶然,不是有拥趸者就有这样的成就。第二,草根精神,王镛书法饱含着民间书法的天真自然率性的精神内涵,这是一条新路,很多人质疑,但是他成功了。第三,王镛书法的学养高深,如果没有王镛对贴学和碑学的高深造诣(在此我就不一一考据他对那部分传统有惊人的继承了),也不会有今天如此特立独行的书法个性,很多人质疑他的用笔,如果看过王镛原作的人,再比比那些所谓的传统书家他们在细节交待上的区别,再看看毛笔笔法的多面性在他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谁的功底深厚必然一目了然,尤其在金箔或者熟宣上的创作更加容易暴露那些唬人的传统书家是多么欺世盗名。第四,在传统和创新之间他找到了出口(无论是用笔、用墨还是章法)。一门艺术如果需要不断发展延续下去就必须有勇敢的创新者,不畏质疑的创新者,我们在创新者中看到了王镛他出类拔萃,他在传统的参透当中找到了将人的自由精神融入书法,将民间书法所蕴含的自然质朴的精神气质和传统书法的美学体系相融合,找到了让大家认可并且为之振奋的出路。
最后,我所以为的王镛作为创新者的不足。第一、似乎太过心存高远,在印,书,画上他都梦想成为这样的佼佼者。在分工明晰的社会,想做到这样的集大成者似乎很难,但是就目前的艺术界不求上进的特征来看,似乎王镛又具备了集大成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艺术上的集大成,二是名气上的集大成。第二、书法风格的嬗变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除去隶书篆书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准,行草常常有风格各异的作品,从这一点来看王镛的艺术还在不断探索当中,也就意味着他的书法还没有到达他人生的顶峰。但是可喜的是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大家所谓的“千篇一律”的艺术个性,但是在作品的稳定性上还需有更大突破。第三,由于对篆隶的过深研究导致他在部分字的写法和结体上保持着一定的重复性,他所认为的趣味在很多作品中重复出现,这是受到他对篆隶造型在行草当中运用的偏执所致,因此在行草作品中部分字容易抽离作品本身,让人想到其他的作品。我想研究王镛书法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
写了这么多,只代表我个人意见,大家可以多批评。

万盛贾秀平 发表于 2009-6-12 12:50

face13 face13 face13

王玮ww 发表于 2009-6-12 13:21

em1 em1

拾纤斋主 发表于 2009-6-15 16:41

好东西就是受看!!!

芦塘主人 发表于 2009-6-18 18:34

还我河山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923758056 发表于 2009-6-28 13:38

em1 em1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央美术学院王镛老师大作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