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标题: 【花草精神】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高质量回帖送书法集 限20名)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1
标题: 【花草精神】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高质量回帖送书法集 限20名)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quote]
唐朝轶简历
四川金堂人。字知常,号图龙雕虫山馆主人,斋署镜秋书屋。中南大学博士生, 现客居北京,从事艺术管理课题研究。

  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在《中国书法》杂志社任编辑,期间同时担任大型书法史研究丛书、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中国书法全集》(108卷)编辑工作,编辑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分卷《赵文敏》《李叔同马一浮》《赵之谦》《唐寅王阳明陈继儒邢侗》《明代名家》等。

  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在北京大学艺术系书法艺术研究所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学习。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在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学习。
  2007年9月始从清华美院柳冠中教授作艺术管理博士课题研究。
  2008年9月始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课题班学习。

先后主编《这片画坛》《中国典藏》《神州国光-金石书画》多种刊物。
[/quote]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3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关于朝轶的画
许宏泉
  

[fp][/fp]轶习画,可作“以书入画”一解,以其多年书法的学养而作画,可谓取法乎上。我想起老家的一句谚语,“秀才学医,好比笼中捉鸡”。当然,书画之道,虽谓同源,又自有取向,道分两路,不可同日而语。好在朝轶所取途径能恪守古法,追寻笔墨正宗,一本文心雅意。

说真的,今日由书家而转绘事大有人在,其中缘由不说也罢,书风日下,书道又毕竟太冷寂,写一手好字太难,画几笔逸笔草草的画似乎挺容易。起初,我即与朝轶以宾老批评文人绘画末流之语而共警醒。今人动辄以“文人画”自我标榜,远离笔墨正宗,信手涂抹,江湖习气泛滥,“文人画”与“市井朝市”同流合污。朝轶深明其中道理,远取白阳,下及虹庐、近师药窗,以书法用笔入画,力拔今人肆意涂抹习气,更从金石家绘画中体味用笔用墨的内美。故其先写折枝、清供,解决造型之不足——由读临而写生,不为院派造型手段所惑,一本古法,以白描而丹青,循序渐进。学时虽短,却一日一面目耳。

先说清供,朝轶多取江南名宿药窗吴藕汀之本,旧典新题,以金文用笔,有一种苍润稚拙的生趣,生,是其短也是他的可贵之处。设色晕染,则取宾虹老人积水之法,故能明快而清新,或使用笔也因此而显得沉静一些,以润而掩枯毫渴笔之燥,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当然,离虹、藕二老的沉厚朴茂之境则路漫漫其修远兮。有道是“人画俱老”,自不可一味速求的。每成一画,朝轶尤爱长题,这是他的长项,虽然书与画尚有差距,这恐怕也是书家初画难免的一个过程。可贵的是较之当今许多画手朝轶这一着恐怕是他们所不及的。

再说折枝花卉,朝轶心仪白阳,以水墨没骨出之,虽飘逸不及,却也别具淡雅之趣。较之清供勾勒强调用笔金石意趣此法则以墨韵见胜。更可喜者,朝轶能力追古法,不染时习,有一种极其自信的书卷气息。朝轶检其近作若干初次发表,嘱我写上几句,溢美之辞自不必多言,略述其审美倾向等等,与之共勉。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5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读朝轶的画
吴冠南

[fp][/fp]国画,尤其花鸟画是画学问,画修养,画人品,一生都要为此付出努力的事儿,况且还须天赋出众才行,朝轶具备以上诸素质,故朝轶可画。写意花卉直从书法出。朝轶能书,此为最重要之一点。传统传统,讲究传承,而朝轶画承宾虹老人出,路也走得对。如今真心用心铁心探求艺术真谛者已不可多见,如古人笔笔考究者更是稀见,而朝轶能不畏危途,虔诚治学,堪令人佩!

宾虹老云:画须熟后生,故求熟在先,求生在后,而后者自古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石涛和尚云:对花作画将人意,故所入画图者,亦决非眼之所见,关于如此这般前人的论,我想朝轶早已烂熟于胸,一切实践理论先行方不致盲目,这一点朝轶亦当然清楚!有如上所述各点,又能事画如事佛,朝轶岂愁不成?因此我为朝轶庆幸,庆幸他有学养,庆幸他有诚心,庆幸他有人品,庆幸他路子正,我敢肯定,朝轶所作必定会有一日之一日收获,一年之一年境界,我们大可期待着他的艺坛登极之日。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6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fp][/fp]轶出笔便脱俗格,尽得逸趣,此读书养气更兼先天气韵使然。作画贵有古意,康南海云:古意者有三,一曰真,二曰简,三曰朴。三者皆具自得古趣。朝轶笔墨由古人入,当是正途,书法立足,由此入画,笔笔写来,完成由书法到画法之转换,石涛上人有言: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朝轶力避俗径,从笔线中讨生活,领悟宾老诸前贤关乎笔线力学之教诲,自可入大明境界矣。

——程大利跋唐朝轶画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7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fp][/fp]贵有古意,康南海云:古意者有三.一曰真,二曰简,三曰朴.三者皆具自得古趣.石涛上人云: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朝轶深明此理,故出手见前人格致也。

——程大利跋唐朝轶画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8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从书法到绘画随感
唐朝轶


[fp][/fp]国画在近一个世纪的“为政治服务”“题材创作”以及各种西方思潮冲击中已渐远离传统,伪传统的“土狗”和迷恋西方的“哈巴狗”在这片画坛大行其道,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早已荡然无存。近来,一些有识的理论家、画家提出“以书法来拯救国画”“一流的国画大师必具一流的书法水准”的理念,我认为正是医治中国画上世纪以来形成的痼疾之良方,上世纪国画更多是“中西结合”而疏远了与书法的互补。正因为远离了书法用笔,中国绘画才离传统渐行渐远,日益脱离传统绘画之正脉。而书法用笔恰恰是连接传统的纽带,就如吴冠中所说的风筝不断线的那条“线”。

书法是最能承载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其哲学文化意义自不可言,单就对笔墨精神之传载,书法用笔之精妙是最可彰显笔墨精神的。强调书法于国画之重要,实际就是强调笔墨之重要。黄宾老有言“书画之道,不外笔法、墨法、章法三者,其中能得笔法已是名家,墨法用笔中来,无笔墨虽有章法皆庸工也。”正是说明笔墨之关乎国画之命脉。

在绘画中强调书法用笔并予以运用,大约从东坡始起,至元代赵文敏及元四家发挥到极致。之后,举凡绘画大家也必是书法大家,如唐寅、沈周、文征明、徐文长、陈白阳、董其昌及至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无不如此。然而当代的画家,却鲜有擅书者。举目画坛,多笔墨荒率之作。也难怪丁剑兄要高呼以书法来拯救国画了!因此,我以为现在极有必要来探讨如何以书法入画法。

中国书法之用笔技巧始于使用毛笔之初。自秦汉而下,历数千年,随书写字体之演变,书法之用笔也日益丰富与成熟,但其用笔虽千变万化,在不同书家笔下幻化出多姿的艺术形式,概括说来也无非提按、绞转两种笔法技术运用而已,它道尽了书法中一切笔法之奥妙。对于画家来说,如何将书法用笔运用于绘画,不是简单的将此种笔法运用,而是应透过训练用笔达到对毛笔的熟练驾驭,体会使用毛笔的亲和之感。目下,由书家而转绘事在书界悄然成风,其中缘由不说也罢,书风日下,书道又毕竟太冷寂,写一手好字太难,画几笔逸笔草草的画似乎挺容易。虽然有许多习书者出于各种原由开始转攻绘画,但一位优秀的书家是否就必然能成为优秀的画家呢?我看不然,书法与绘画用笔虽然相通,但却需要找到技法转换的津梁。

书法用笔尤其讲“筋骨”,讲骨力洞达,即中锋运笔渐提渐按而形成的既饱满而又圆劲挺拔的点画质感,这在帖学一派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自二王到宋四家、赵文敏、董其昌、沈尹默无不沿续此用笔之正宗。这是需要画家所细细领会的,我们常说的“风骨”“庙堂之气”“书卷气”正是此用笔之表现。而在清代自邓石如而下,郑谷口、何绍基、康有为等书家为求得线条中段之丰富,有苍茫生辣之感,便使毛笔绞转,不段改变运笔方向,使线条毛刺不匀极具金石之趣味。这一路使线条表现逐渐由文变野,透出一股“山林气”“丈夫气”。至当下的艺术书法,吸收绘画元素入书,横涂竖抹,完全不计古法用笔,唯形式效果至上,而远离了传统用笔之法。所以,以书入画,首要是区别何谓正宗之书法用笔。

当下,许多所谓“以书入画”的书家,其实严格说来,他们并称不得书家,多是未谙书法用笔之道,片面跟逐时下书坛重视展厅效果之风,所谓“以画入书”,用绘画眼光来“画字”,岂是我几千年书法用笔传承之道也。在我看来这群人可以说既不是书法家,也不具备画家起码的绘事能力,而是妄想借助在浮躁书界博得的书协会员名义,混入画界再博取个画家头衔而已。王原祁论画云“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此处所谓书卷气,则是从传统中流淌出的文人之心性,是一种由心静而发乎笔墨的沉静之气,此沉静在画中何求,就是传统用笔中之骨法用笔,笔笔留得住,不轻滑,故可稳当,而后静也。如若时下一味求效果而不顾线条的自然挥运,随意涂抹者,焉求沉静,更复何求书卷之气。

今人动辄以“文人画”自我标榜,远离笔墨正宗,信手涂抹,江湖习气泛滥,“文人画”与“市井朝市”同流合污。书法界悄然形成的习画之风,确实给画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学书者习画,往往下笔不俗,随意几笔,就能格调高雅,别具韵致。却也难免因技法不熟而谋篇布局捉襟见肘。其实,技法不足尚不可怕,只要能潜心绘事,久之自可明理并期于大成。可怕的是有许多人初涉丹青,却自视甚高,以为寥寥几笔就可傲视古今,再找几位评论家吹捧,四处办展忽悠,蒙骗画商,愚弄观众,实在令人可嗤可鉴!

艺术不仅需要出众之天赋才情,更要深厚之传统积淀。国画中画家之绘画本领,自是首位,要成为国画大家,其绘画之能力是基本,也是摆在书家面前首要攻克之难题,线条质量、格调固然重要,倘一味于情趣,只会落入文人画之末流,江湖市井之荒疏!中国书法与绘画本出同源,皆是笔墨线条的艺术,书法家先天具有对线条书写和笔墨品格之良好把握,但要完成从书法到画法之转换,尚需细细体悟其中奥妙,掌握技法之津梁,方能通于大道。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8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9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9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9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49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0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0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0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0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1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1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1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2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2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2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2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2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2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3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3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3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3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4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4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4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4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4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书艺公社    时间: 2009-5-5 21:55
【花草精神】
唐朝轶国画作品网络展
(2009.5)

作者: 郁野    时间: 2009-5-5 21:59
em1 em1 em1 朝轶兄的画,气骨清丽,有书卷气,得古人用笔用墨之法,欣赏之。em13 em13 em13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5 22:51
谢谢李阳兄!
谢谢书艺公社辟空间展示拙作!

前所画国艳天香系列乃近期往景山赏牡丹归来,怀抱大开,乘兴濡墨挥就。
其余山水,花卉皆去岁所作,吾近来颇关注从书法到绘画转换中需要解决的诸多笔墨问题(前面第6楼贴有鄙人随感,许宏泉先生文也有涉及),这批作品也算是我对以书入书的粗浅的笔墨体念,故不揣鄙陋,籍书艺公社之平台贴出,求教方家,以期能引起更多的关于书法与绘画之转换的讨论!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5 22:54
标题: 回复 #35 郁野 的帖子
郁野兄过奖!
兄之山水古雅醇厚,余不及也!
愿与兄共进!
作者: 落榜书痴    时间: 2009-5-5 22:59
em1 em1 em1
作者: 青云谱学人    时间: 2009-5-5 23:03
em1 em1 em1
作者: 瓯秀画廊    时间: 2009-5-6 00:58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欣赏
作者: 洋槐蜂蜜    时间: 2009-5-6 01:31
朝轶博学儒雅,书法精湛,由八法而入六法,自得左右逢源之妙。观其所作花鸟,得清季道咸以来金石家法谛,笔墨沉厚,双钩法有陈若木之风,又采赵悲盦、黄宾虹等人笔意,可见其以士夫学者画为追求,品格为当世稀见。
窃以画花鸟,不从古法下手,则易俗,易弱,易脏。世之所谓花鸟名家,多有此敝。今见朝轶所绘花鸟,振拔流俗,且少年英俊下手不凡,则他日开宗立派,有待此子也。
作者: 不此不彼    时间: 2009-5-6 05:39
em13 em1 em14
作者: jyt    时间: 2009-5-6 08:04
em5 em5 em1 em1
作者: 天大雨    时间: 2009-5-6 08:48
em1 em1 em1 em1
作者: 怡情怡志    时间: 2009-5-6 09:09
2007_J 2007_J 2007_J 欣赏学习。
作者: 安子    时间: 2009-5-6 09:28
em1 em1 em1 em1 em1
观唐先生水墨花卉,  有朴,雅之感.  用墨浑朴, 用色雅致,   墨色艳而不俗,  浓艳中泛着清雅. 先生书法,  传统功力深厚,  画跋 与画面一工一写,  相得益彰.  和谐完美.  水墨山水册页,  风格多样,  喜欢倪云林笔意一幅.

喜欢先生的作品,  请先生赠一签名本作品集,  谢谢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153号市发改委楼  安是瞻


[ 本帖最后由 安子 于 2009-5-6 18:14 编辑 ]
作者: 明心居    时间: 2009-5-6 10:03
读完那叫一个赏心悦目,字好画美!!!
作者: 玄达    时间: 2009-5-6 10:18
em1 em1 em1 em5 em5 em5
       最早读到唐博士的贴是“气息的坚守”,首先是这个名词打动了我,细读其文其书,无不凸显出唐博士对传统的敏锐感悟与独到把握。
       后来在来德艺术中心,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当时我很激动,主动和唐博士打了一个招呼,都是同道中人,他的回应让我不得不称呼他为兄长,在回龙观集训的日子,更加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唐兄在研讨会上的发言让我很受启发,渐渐的对他充满了期待和喜爱,没想到这次又读到了唐兄的另一个贴,“气息的坚守”一以贯之,而且“气”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淳,从其纷披的笔触中,有“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的一面,更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冷逸情怀,不遮实,不蹈空,激越而绵厚,清旷而沉着,足见唐兄艺术之才情与生命之感悟,佩服之,学习之!
作者: 二雅堂    时间: 2009-5-6 11:02
em1 em1
作者: 北居    时间: 2009-5-6 11:11
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山阴          北居

[ 本帖最后由 北居 于 2009-5-6 11:13 编辑 ]
作者: 唐书安    时间: 2009-5-6 11:30
朝轶兄好,与风子巴蜀写生旬月,赏心悦目,大快朵颐。在一壶先生水一方期间,一壶先生曾谈及你,对你评价很高,以为尔之举遗贤之风甚是难得,以后择机相识。亦在书艺公社看了老兄近作,笔调古雅,难得,但需要注意画面章法构成。建议多临多看白阳及以上花鸟名手花卉图。有时间聚,我近段时日都在家整理画稿。
作者: 践宇    时间: 2009-5-6 11:31
em1 em1
作者: 云山楼主    时间: 2009-5-6 12:12
em1 em1 em1
      朝轶先生博学儒雅,书法精湛,由八法而入六法,自得左右逢源之妙。观其所作花鸟,得清季道咸以来金石家法谛,笔墨沉厚,双钩法有陈若木之风,又采赵悲盦、黄宾虹等人笔意,可见其以士夫学者画为追求,品格为当世稀见。
   画花鸟,不从古法下手,则易俗,易弱,易脏。世之所谓花鸟名家,多有此敝。今见朝轶所绘花鸟,振拔流俗,且少年英俊下手不凡,则他日开宗立派,有待此子也。



作品集赠一本学习欣赏,谢谢!


------------------------------------------------------------------------------------------
寿建刚   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  ( 321100 )  电话 13706897290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兰溪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者: 煮墨斋主    时间: 2009-5-6 12:18
唐老师书画俱佳,注重传统,功力深厚。写意花卉直从书法出,其笔墨由古人入,书法立足,由此入画,完成了由书法到画法的转换。唐老师的作品具有浓浓的古意,我很是喜欢,请赠一册再细细品味、学习!

江西省高安市第五小学
皮幸军
邮码:330800
谢谢了!!em13 em13 em13 em13


[ 本帖最后由 煮墨斋主 于 2009-5-6 12:47 编辑 ]
作者: 陈建邦    时间: 2009-5-6 12:21
em1 em1 em1
作者: 李欣书法    时间: 2009-5-6 12:41
舍我其谁参佛偈     无名乃道证仙丹

em13
作者: 乐勤居    时间: 2009-5-6 12:59
em1 em1 em1
唐先生的作品笔墨简练、意趣横生,浑厚稳重,国画用笔洒脱并有大胆的创新,先生将书法空灵的笔意融入作品中,再通过那纯熟的笔墨,时而浓笔挥洒,时而淡墨轻描,交叉的线,聚散的点,使作品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即有生活的情趣,又有可以品味的笔情墨趣!看似传统味十足,细细品来是各有创新和新意。这些特性是和先生长久以来既尊重传统,热爱传统,钻研传统,又吸收和借鉴现代审美艺术以及积极探索创新是分不开的,让作品富有了时代新意,新趣和新风貌,这在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颇为突出。使得先生笔下的一山一木一花一景似具有了灵性,感性。使之作品更具内涵,更具才情,更具逸韵,更具情趣和感情。唐突之言!勿怪!(如果有缘的话)望先生赠送一册!!!感谢!!!053200 王英志 河北冀州市银海化肥公司

[ 本帖最后由 乐勤居 于 2009-5-7 01:19 编辑 ]
作者: 艺飞    时间: 2009-5-6 13:03
祝贺!作品集赠一本学习欣赏,谢谢!
作者: 頤雲山房    时间: 2009-5-6 13:32
观君花鸟感觉画风醇正、烂漫、净洁、大气,带有浓厚的金石气息,而山水得益于传统的沁养,看得出作者对传统的理解与坚守,令人佩服。

希翼赠一册习之,谢谢!
作者: 孙妙1    时间: 2009-5-6 13:43
朝轶兄 没想到你的作品很有古意,宋元明清之风韵皆有。。。em11 em1
作者: 怡情怡志    时间: 2009-5-6 13:49
2007_J 2007_J 2007_J 再来赏读学习。

     兄之山水清幽、宁静,读来赏心悦目,似如无人之境。花鸟生动活泼,意趣横生,似鸟语花香,历历在目。至于其他,在前言中诸评家亦表述,不作肤浅评说。
      祝福   更上层楼!!!

期望惠赠一册欣赏、学习。谢谢!!
511515   广东省 清远市 新城东7号区 金科楼F401  冯光永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4:42
原帖由 洋槐蜂蜜 于 2009-5-6 01:31 发表
朝轶博学儒雅,书法精湛,由八法而入六法,自得左右逢源之妙。观其所作花鸟,得清季道咸以来金石家法谛,笔墨沉厚,双钩法有陈若木之风,又采赵悲盦、黄宾虹等人笔意,可见其以士夫学者画为追求,品格为当世稀见 ...


兄过奖了,不愧为蜂蜜,喝得晕晕的,呵呵!em4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4:49
原帖由 玄达 于 2009-5-6 10:18 发表
em1 em1 em1 em5 em5 em5
       最早读到唐博士的贴是“气息的坚守”,首先是这个名词打动了我,细读其文其书,无不凸显出唐博士对传统的敏锐感悟与独到把握。
       后来在来德艺术中心,看到了一个熟悉的 ...


谢谢晓斐兄,愿与兄进!
再会北戴河定畅叙为快!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4:53
原帖由 北居 于 2009-5-6 11:11 发表
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山阴          北居



谢谢北居兄!
谢谢月前在绍兴的盛情款待!
绍兴一别,时在念中,盼来京再聚。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4:57
原帖由 明心居 于 2009-5-6 10:03 发表
读完那叫一个赏心悦目,字好画美!!!


有机会去贵处法云寺拜访,我即将往淄博,不知离贵处远否?
作者: WWWWWW123432    时间: 2009-5-6 15:04
看看...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5:08
原帖由 唐书安 于 2009-5-6 11:30 发表
朝轶兄好,与风子巴蜀写生旬月,赏心悦目,大快朵颐。在一壶先生水一方期间,一壶先生曾谈及你,对你评价很高,以为尔之举遗贤之风甚是难得,以后择机相识。亦在书艺公社看了老兄近作,笔调古雅,难得,但需要注 ...


谢谢老兄,祝贺兄写生满载归来!
一壶先生乃蜀中雅士,久闻大名,深喜其诗文书画,惜未得谋面。去岁曾陪嘉兴吴香洲兄往嘉州观大佛,却不知一壶先生在嘉州城内有茶室,我与香洲就曾在嘉州古城下驻脚,香洲兄还即兴作诗并画册页纪念,香洲尤钦佩荣县赵香宋,若早识一壶先生,能同访赵老爷子,如兄等这番把壶论艺,写遍嘉州山水,该多好啊!
期待有机会与书安兄同访一壶先生!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5:12
原帖由 煮墨斋主 于 2009-5-6 12:18 发表
唐老师书画俱佳,注重传统,功力深厚。写意花卉直从书法出,其笔墨由古人入,书法立足,由此入画,完成了由书法到画法的转换。唐老师的作品具有浓浓的古意,我很是喜欢,请赠一册再细细品味、学习!

江西省高 ...


互相学习,谢谢!这两日有空寄出。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5:15
原帖由 怡情怡志 于 2009-5-6 13:49 发表
2007_J 2007_J 2007_J 再来赏读学习。

     兄之山水清幽、宁静,读来赏心悦目,似如无人之境。花鸟生动活泼,意趣横生,似鸟语花香,历历在目。至于其他,在前言中诸评家亦表述,不作肤浅评说。
      祝福 ...


谢谢兄!多交流!这两日即寄出拙集请教。
作者: 国务园园长    时间: 2009-5-6 15:15
读朝轶兄的书画文论是一种享受,画作中那种真率、简炼、朴拙汇成的淡淡的古意让人百看不厌,甚是喜欢!em2 em2 em2 老兄啊,你太有才了!!!em10 em10 em10 em10 em10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5:19
原帖由 云山楼主 于 2009-5-6 12:12 发表
em1 em1 em1
      朝轶先生博学儒雅,书法精湛,由八法而入六法,自得左右逢源之妙。观其所作花鸟,得清季道咸以来金石家法谛,笔墨沉厚,双钩法有陈若木之风,又采赵悲盦、黄宾虹等人笔意,可见其以士夫学者 ...


好的!相互砥砺!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5:20
原帖由 艺飞 于 2009-5-6 13:03 发表
祝贺!作品集赠一本学习欣赏,谢谢!


好!谢谢!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5:22
原帖由 頤雲山房 于 2009-5-6 13:32 发表
观君花鸟感觉画风醇正、烂漫、净洁、大气,带有浓厚的金石气息,而山水得益于传统的沁养,看得出作者对传统的理解与坚守,令人佩服。

希翼赠一册习之,谢谢!



谢谢!与君共勉!
作者: 翁芳友    时间: 2009-5-6 15:40
朝轶兄如晤:大作拜读,受益匪浅。暌才数月,佳作迭出,直教人羡慕。他时,或有闲暇,可以小聚。
弟:芳友顿首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6:33
原帖由 孙妙1 于 2009-5-6 13:43 发表
朝轶兄 没想到你的作品很有古意,宋元明清之风韵皆有。。。em11 em1



谢谢!em13
作者: 怡情怡志    时间: 2009-5-6 16:57
原帖由 唐朝轶 于 2009-5-6 15:15 发表


谢谢兄!多交流!这两日即寄出拙集请教。

em13 em13 em13 谢谢先!!!
作者: 缪瀚生    时间: 2009-5-6 17:09
观朝轶兄画作,第一次,翻阅之羡慕之。

虽没有看完,但已被作品的精彩而打动,不免要写上几句,算是迟来的祝福。想了许久,实在不知用哪些词汇和语句能更好的表达出内心对这些作品的赞叹。“书画同源,人书俱老。”这些书中经常提到的辞藻,也不想用来应付雷同。写到此处忽然想到,吾在京求学时与朝轶兄一起品茶之乐,请教书论的片段逐一显现脑海。我想,能说明今天朝轶获得如此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品德和勤奋治学之精神!路走的塌实,路才能长久,我相信明天的朝轶兄会更好。最后,浓缩四字相赠:

艺游太虚!

                                    
                                              缪瀚生观此学习


[ 本帖最后由 缪瀚生 于 2009-5-7 14:37 编辑 ]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7:35
原帖由 国务园园长 于 2009-5-6 15:15 发表
读朝轶兄的书画文论是一种享受,画作中那种真率、简炼、朴拙汇成的淡淡的古意让人百看不厌,甚是喜欢!em2 em2 em2 老兄啊,你太有才了!!!em10 em10 em10 em10 em10 em13 em13 em13 em13 em13


谢谢园长,是飞飞吧!em13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7:43
原帖由 翁芳友 于 2009-5-6 15:40 发表
朝轶兄如晤:大作拜读,受益匪浅。暌才数月,佳作迭出,直教人羡慕。他时,或有闲暇,可以小聚。
弟:芳友顿首


谢谢芳友兄!许久未见,甚是想念!
本拟同兄等一道随大利师写生,惜未成行,希望有机会如愿!
有暇一聚,聆听兄写生之体会!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6 17:48
原帖由 缪瀚生 于 2009-5-6 17:09 发表
观朝轶兄画作,第一次,翻阅之羡慕之。

虽没有看完,但已被作品的精彩而打动,不免要写上几句,算是迟来的祝福。想了许久,实在不知用哪些词汇和语句能更好的表达出内心对这些作品的赞叹。“书画同源,人书俱 ...



谢谢兄!
em13
作者: 网站编辑    时间: 2009-5-6 18:01
祝贺朝轶兄国画作品网展成功em1 em1 em1
作者: 安子    时间: 2009-5-6 18:09
观唐先生水墨花卉,  有朴,雅之感.  用墨浑朴, 用色雅致,   墨色艳而不俗,  浓艳中泛着清雅. 先生书法,  传统功力深厚,  画跋 与画面一工一写,  相得益彰.  和谐完美.  水墨山水册页,  风格多样,  喜欢倪云林笔意一幅.

喜欢先生的作品,  请先生赠一签名本作品集,  谢谢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街153号市发改委楼  安是瞻


[ 本帖最后由 安子 于 2009-5-6 18:10 编辑 ]
作者: 十方居士    时间: 2009-5-6 19:09
诗书画印合而为一,现代文人画的笔法。

欣赏!

能否索一册深入学习?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南昌路西苑公园对面农行南昌所   尹世访
邮编:471003
作者: 范永刚    时间: 2009-5-6 19:47
国画画的很到位,笔墨浓淡的运用恰到好处,不激不厉,构图合理,文字落款写的也很棒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作者: 乐勤居    时间: 2009-5-6 20:18
唐先生的作品笔墨简练、意趣横生,浑厚稳重,国画用笔洒脱并有大胆的创新,先生将书法空灵的笔意融入作品中,再通过那纯熟的笔墨,时而浓笔挥洒,时而淡墨轻描,交叉的线,聚散的点,使作品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即有生活的情趣,又有可以品味的笔情墨趣!看似传统味十足,细细品来是各有创新和新意。这些特性是和先生长久以来既尊重传统,热爱传统,钻研传统,又吸收和借鉴现代审美艺术以及积极探索创新是分不开的,让作品富有了时代新意,新趣和新风貌,这在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颇为突出。使得先生笔下的一山一木一花一景似具有了灵性,感性。使之作品更具内涵,更具才情,更具逸韵,更具情趣和感情。唐突之言!勿怪!(如果有缘的话)望先生赠送一册!!!感谢!!!053200 王英志 河北冀州市银海化肥公司

[ 本帖最后由 乐勤居 于 2009-5-6 21:53 编辑 ]
作者: 大器晚成    时间: 2009-5-6 20:58
尊敬的唐老师:您好!来晚了!看了诸位老师对您的评论,本人木讷,说不来好听的话,大凡会画的人书法功底是不错的,书画同源吧。非常喜欢您的国画,能否惠赐一本欣赏?将不胜感激!徐卓顿首
作者: xiejichang    时间: 2009-5-6 20:59
老师的花鸟画笔饱墨厚,虚实相生,黑白映衬,动静生发,层次丰富,令人回味!细细品味他的写意花鸟画用线拙中含雅,涩中藏柔,大笔挥洒,收敛自如,舍形悦影,传神达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有效平衡。特别值得推崇的是没骨花卉深得用水破墨之妙,自然天成。
山水画用笔劲而不滑,秀润而不枯瘠,线条洗练,收纵自如,举重若轻。墨色苍秀无比,燥湿相宜,着笔散晕,入纸发华。题跋相得益彰,书学功力深厚,以书入画,画境深幽,以画入书,动静相参,墨色自然,章法天成。
求赠作品集一册学习!谢谢!
132500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  谢吉昌


作者: 残壶    时间: 2009-5-6 21:21
唐朝轶兄书画并重,工的有很全面,很是让我惊叹!朝轶兄取法高古,无半点俗格。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而朝轶兄又是善书之人所以每一笔都透露出书法的妙处。正所谓写画。朝轶兄的书画气骨清丽,有书卷气,得古人用笔用墨之法,朝轶兄画承宾虹老人出,路也走得对。如今真心用心铁心探求艺术真谛者已不可多见,如古人笔笔考究者更是稀见,而朝轶兄能不畏危途,虔诚治学,堪令人佩!宾虹老云:画须熟后生,故求熟在先,求生在后,而后者自古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石涛和尚云:对花作画将人意,故所入画图者,亦决非眼之所见,关于如此这般前人的论,我想朝轶兄早已烂熟于胸,一切实践理论先行方不致盲目,这一点朝轶兄亦当然清楚!有如上所述各点,又能事画如事佛,朝轶兄岂愁不成?朝轶兄所作必定会有一日之一日收获,一年之一年境界,我们期待着他的艺坛登极之日。真诚的祝福朝轶兄走的更远!!!大作拜读,受益匪浅!!!
也希望能够惠赐作品集学习
谢谢了

河南省禹州市花石中心学校
461691
马可 收

[ 本帖最后由 残壶 于 2009-5-6 21:24 编辑 ]
作者: 楮体爱好者    时间: 2009-5-6 21:26
传统功力深厚,  画跋 与画面一工一写,  相得益彰.  和谐完美.  水墨山水册页,  风格多样,  喜欢倪云林笔意一幅.真诚的祝福朝轶兄走的更远!!!
作者: lailong    时间: 2009-5-6 22:24
朝轶先生之花,花之君子;朝轶先生之书,书之逸士。金石为质,精神轶之,简练、质朴、真淳,今之古人,古之今人也,神为之往。代赖俐华问候。祈作品集一本学习。江西省石城县东城北大道56号  李春林  邮编342700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ongshanbei
欢迎光临。
作者: 鹤乡拜泉人    时间: 2009-5-6 22:24
em2 em2 em1 em1 em1 em1
作者: 名人斋    时间: 2009-5-6 22:55
em1 em1
请赠画集一册,学习并收藏~~


                               名人斋  万钧
作者: 王文博    时间: 2009-5-7 00:44
为艺之道,志必欲高而脚必欲低,两者不可任失其一。志欲高者,不恋恋于人世荣华,不汲汲于浮名微利,而常存乎远大,不为物引,不为境移,超然万物之表。脚欲低者,量才情之所堪,得自处之善道,尽性安分,循实而行。如此真积力久,必可大成。今日拜读先生作品,受益匪浅,书艺大事,我辈定沿前辈之光辉大道矢志不渝前行。谢谢先生。
                                       晚生拜上。
476000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美术学院06级绘画专业   王文博收    电话:15837049633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7 01:09
原帖由 安子 于 2009-5-6 18:09 发表
观唐先生水墨花卉,  有朴,雅之感.  用墨浑朴, 用色雅致,   墨色艳而不俗,  浓艳中泛着清雅. 先生书法,  传统功力深厚,  画跋 与画面一工一写,  相得益彰.  和谐完美.  水墨山水册页,  风格多样,  喜欢倪云林笔意 ...


谢谢!em13 em13
近日寄出拙集。

[ 本帖最后由 唐朝轶 于 2009-5-7 01:16 编辑 ]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7 01:14
原帖由 十方居士 于 2009-5-6 19:09 发表
诗书画印合而为一,现代文人画的笔法。

欣赏!

能否索一册深入学习?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南昌路西苑公园对面农行南昌所   尹世访
邮编:471003



谢谢!em13
近日寄出拙集。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7 01:21
原帖由 乐勤居 于 2009-5-6 20:18 发表
唐先生的作品笔墨简练、意趣横生,浑厚稳重,国画用笔洒脱并有大胆的创新,先生将书法空灵的笔意融入作品中,再通过那纯熟的笔墨,时而浓笔挥洒,时而淡墨轻描,交叉的线,聚散的点,使作品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


谢谢!
近日寄出拙集。em13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7 01:28
原帖由 大器晚成 于 2009-5-6 20:58 发表
尊敬的唐老师:您好!来晚了!看了诸位老师对您的评论,本人木讷,说不来好听的话,大凡会画的人书法功底是不错的,书画同源吧。非常喜欢您的国画,能否惠赐一本欣赏?将不胜感激!徐卓顿首



谢谢!
近日寄出拙集。
em13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7 01:31
原帖由 xiejichang 于 2009-5-6 20:59 发表
唐老师的花鸟画笔饱墨厚,虚实相生,黑白映衬,动静生发,层次丰富,令人回味!细细品味他的写意花鸟画用线拙中含雅,涩中藏柔,大笔挥洒,收敛自如,舍形悦影,传神达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有效平衡。特别值得 ...


谢谢!
近日寄出拙集。em13
作者: 王三岗    时间: 2009-5-7 01:31
气息非常棒!拜读受益了~谢谢!!!
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作者: 唐朝轶    时间: 2009-5-7 01:32
原帖由 楮体爱好者 于 2009-5-6 21:26 发表
传统功力深厚,  画跋 与画面一工一写,  相得益彰.  和谐完美.  水墨山水册页,  风格多样,  喜欢倪云林笔意一幅.真诚的祝福朝轶兄走的更远!!!

谢谢!
近日寄出拙集。em13




欢迎光临 书艺公社 (https://www.shufa.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