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标题: 唐明全 如何理清你的书法龙脉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生不懂书    时间: 2011-4-13 13:45
标题: 唐明全 如何理清你的书法龙脉

唐明全   如何理清你的书法龙脉

大凡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学习书法得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学二王,你得像点二王。

学王铎。你得有点王铎。

。。。。。。

相对于书法的新人,对于什么是有古人影子,一头雾水。

到底有什么样的度,有没有个度。不得而知。

是书写到原模原样才好,还是有什么。很是困惑。

看到现在的书法大家的书法,自我感觉也好像不比他们差多少,而自己投稿都石沉大海。为什么呢。

我个人觉得(请书法大家斧正):

书法的古人影子的把握是个综合的技术活。既然说的是古人影子,而不是古人样子,那就得在似与不似间寻找机会。

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型。型是寻找古人的基础。古帖中,每个人都有他的型的明显特征,我们要把那个书法家的长、宽、粗、细、斜、方、圆搞清楚,也就是必须搞明白他的结字规律,搞明白他的排列(摆放)顺序与位置,搞明白他的特殊类型的字的造型特色。如,他在多个单字组成的字中,一个独体字与另一个独体字的俯仰与向背关系。明白了他的块面,就像了三分(按总分10分计算,以下同)。

二是线。对于线条的把握,每个人更是都不一样,有人一横带若干波折,有的一横短而粗,有的几横一样长,有的一个字用一样粗细的线条,有的普遍以左上为重,右面相对较轻较细,有的则二重一轻,或一轻一重。看准了线条的运用规律,又成功三分。

三是连。这个连有可能是一幅书法中大量使用连接,有的在一幅字里用一两个连接,有的多用穿插,有的可能是字的半部一笔一划而,另半部处处相连。有的连接使用笔断意连,有的实连,有的故意错位连接。学会了书法的连,也相当于会了另一个三分。

剩下一分就是你自己。

古人说似我者死,学我者生。学什么,学习的是规律,学习的是书写速度,学习的是一条线的理。

以当今书法大家为例,你得看出他的型是哪个古人的,掺杂了另外哪个古人的线,他自己的特色又是什么。你想清楚啦,理明白啦,书法也将大进一步。

书法这玩意,是做学问的买卖。

学是什么,学是看清楚。问是什么,问是想明白。

有人说,我想清楚啦,也看明白啦,我怎么办。

我自己是什么,自己就是大染缸,你丢来一块白布,来之前你什么都没有,纯白。而到了我这里,我把蓝加重,出来就是蓝调,我把绿加重,出来就是绿调,料一加,经过染色,你想不随我都不行。

这便是主线。书法也是。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天生不懂书的微博
作者: 九华松人    时间: 2011-4-13 14:42
所谈技巧上的规律很细致,更需融合自然的“道”方能出新!
作者: 天生不懂书    时间: 2011-4-13 14:49
所谈技巧上的规律很细致,更需融合自然的“道”方能出新!
九华松人 发表于 2011-4-13 14:42



    有人说学得多啦,笔笔都有出处,自然出得自然,用得潇洒就对
作者: 九华松人    时间: 2011-4-13 15:15
有人说学得多啦,笔笔都有出处,自然出得自然,用得潇洒就对
天生不懂书 发表于 2011-4-13 14:49



    那样仍是技法,没有鲜明的个性,更未由“技”近乎“道”。
作者: 天生不懂书    时间: 2011-4-13 15:34
那样仍是技法,没有鲜明的个性,更未由“技”近乎“道”。
九华松人 发表于 2011-4-13 15:15



    愿听先生分解。
作者: 九华松人    时间: 2011-4-13 15:50
唐兄所论皆为书法之基本功(书内功),然基本功熟练后,皆为前人面目,此时需师法天地万物,感悟自然之象,以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书外功——行万里路),至此或有新面目。
作者: 天生不懂书    时间: 2011-4-13 16:08
本帖最后由 天生不懂书 于 2011-4-13 16:09 编辑

哈哈哈,高人啊。观大河之鱼,观高山堕石,观屋漏雨,观天上浮云,观沙漠气概,观汽车刹车都是气象也。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39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39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39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39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40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40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41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马黎青    时间: 2011-4-13 19:42
书到最后,是写性情写学养。学养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而性情之达,哀乐之形,所谓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对书法本体的敏感,认识的准确,是所谓创作的关键;对美(形式)的把握所产生的“味”道的高低,决定作品的成败!
作者: 天生不懂书    时间: 2011-4-13 20:28
咋个是搞那么多啊。
作者: 余奇鸿    时间: 2011-5-16 16:20
在下愚见:论技比论道实在,技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道亦可论,但道是永远也扯不清的,所以论道又应因人而异,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作者: 天生不懂书    时间: 2011-5-16 16:24
在下愚见:论技比论道实在,技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道亦可论,但道是永远也扯不清的,所以论道又应因人而 ...
余奇鸿 发表于 2011-5-16 16:20



    谢谢你对我的每一篇的认真点评。谢谢




欢迎光临 书艺公社 (https://www.shufa.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