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
在京开幕
2011.10.15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写在前面的话
个展应当是个人艺术观较为全面的展示。向往秦汉,心归篆隶,是我几经反复的理想追求,“篆隶笔意”这个令古今无数书家推崇的书法理念是我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艺术有一个可贵的品质——创造性,就是不予人同,也不与己同——虽然这个目标很难,但我一直在努力。这次展览挑选的近60幅习作,与“篆隶笔意”传统、与自己的审美理想,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但我尽量用不同的书体去表现,虽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学习痕迹,但决不是简单地临摹重复,因为每一种书体、每一幅作品的表达我都用心去思考了,我觉得其中有“我”。创作总是困难的,无数次的怀疑与挣扎,否定与坚守,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前进的痛苦与快乐,也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展览是综合性的艺术,个人创作的能力仅是一个部分。此次展览能如期顺利开展,感谢中国书法院展览馆、北京盛世元典拍卖有限公司的惠助。感谢多年来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中国书法院的老师们,感谢给予我诸多帮助的同学们、朋友们,我会在心底里默默感谢大家!特别感谢曾翔老师拨冗赐序!师友们的提携和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进步的源泉。我充满感激!
李林于省堂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心中之有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集》序
曾 翔
几位来自外地的朋友和我谈论有关书法的问题,大家论及的多是书法现状如何不堪,学书如何之难,并举例说某某书家的水平大不如前,正如逆水行舟不进而退了。这使我很有些怀疑,难道日积月累的经验没有助人进步,却成了前行的障碍,怕要变成学书之难的借口么?当然不是。
我一向认为心中有比什么都重要。书法之事,或理或象,难以穷说。向来是书为心画,心中无“画”,何而能书?即便是书法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故为躯壳,“意味”却非心中所无而能求得的。无论何种艺术,绘画也好,音乐也罢,见画如面、听音知人,撇开已在历史上占得一席之位的大师不讲,这也该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标志。对于书法,观书见性,这样的标准似乎又回到古人讲的“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老话。但这样的老话好些人听得耳朵生茧,逐渐丧失了知觉,心中之有越来越空洞,甚至庸俗起来,不退能进倒是真没有道理了。
李林是属于心中有的一派。
他的书法不仅有强烈的个人语言,更重要的是能传达内心耿介宽厚、形貌朴素生拙的意象。这种意象无论是胎息金文、小篆,还是汉隶、唐楷,在书法的形式语言上,都被他用疏朗宽博的造型和扎实生涩的线条贯穿起来而变得异常生动。他对中国传统中“一画”的把握和融汇的能力,一则取神用意,深入其理;一则不为形束,纯运己意。更有意思的是,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般很少人用的异体字,这或许成为他让人一望而知的风格,也许
重要的不是字形之“异”,而是心中之“有”吧。
由此也正说明李林对书法的认识和把握有着非一般的天赋,异体字的运用如果是李林诸多书法形式语言中的一个因素的话,这样的语言不应被单纯看作是一个技巧问题,它最终还是决定于一个书家的才情和格调。才情、格调需要是用心养来的,“用心不深,下笔即俗;养心为用,其格必高”,对于李林的才情和格调我从不怀疑,他的线条、字形攒聚起来的是他内心中的人文寄托和审美追求,他作品中的书卷气息始终是扑面而来的。而那些俗不可耐的东西,最终都是人根本上的顽疾,这也难怪古人讲“唯俗不可医”了。
李林新书对联百幅要选编成书,来电索序,我慨然应允,只是杂务繁碎,一直拖至书将付印,才急忙拿笔来写。想到李林身处师范学院的办公室行政工作之中,从《谢无量书法艺术研究》的成书,到今天《楹联书法作品集》刊印,再看看案头书稿的清样,按照中国人的哲学“夫画者,从乎心也”的理解,还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与书法有关的问答
李林
1.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法?
答:如果从拿毛笔蘸墨汁写字算起,应该是五、六岁。
2.促使你学习书法的原因是什么?
答:找不到不继续写字的原因,所以一直在写。
3.接触到的第一本字帖是什么?
答:中学生字帖,柳体。那时候见不到其他字帖。
4.身边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非身边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简单理由?
答:身边的是父亲,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我坚持不下来。非身边的人是曾翔老师,第一次见到他,很多观念被颠覆了,也有的更加清晰了,总之当时有点晕,也很兴奋。
5.您的书法怎么就写成这样了?
答:刚开始写字写的是柳体,没用专业人士指导,只是按照父亲的要求照着象(一种在结构和笔画上近乎苛刻的象)的写,这样一写就是五、六年,之后主要写颜真卿的《自告身》和《颜勤礼》,一直到高中毕业好像就一直在颜和柳的圈子里打转转。后来感觉这一时期只是在写毛笔字,而且写得很死,不过现在看来也有好处,一是对楷书的练习确实锻炼了我对毛笔的控制能力,二是唐楷是一种静态书体,平正是他们的最大特点,长期浸淫其中给自己建立了一个衡量结构变化幅度的十字坐标。大学期间庄桂森老师给我打开了第一扇窗,那时好像以临隶书为主,印象最深的是曾在金农的漆书上下了不少功夫,大学毕业后因为风格过于强烈放弃了,现在想想写漆书最大的益处就是毛笔沉得下去了,杀纸特别狠,还有就是古人的话不能全信,说金农截毫做漆书,有点不靠谱。2002年见到曾翔老师时我写字的一个转折点,2005年就读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课程班以后思路更加明晰了。我觉得前人流传下来的东西,包括当代人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但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弃舟登岸,过河拆桥”的原则。学习古人的东西就不说了,清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一些冷碑小品墓志造像都成了他们取法的对象,看来他们的“胃口”远比现在人要好;至于“当代人不可学”的遗训不知是从啥时候流传下来的,但我知道古人不是这样遵守的,王献之肯定学王羲之了,欧阳通肯定学欧阳询了,黄庭坚肯定学苏轼了。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学历史的原因,比较喜欢古穆一些的东西,在篆隶上用工多一些,写着写着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6.书法占据你业余多少时间?
答:上学时是断断续续的,暑假临临帖,寒假写写春联。参加工作后,虽然在学校,但一直上行政班,白天没空闲时间,所以差不多都是晚上活动。
7.每年在书法的开销有多大?书法的收入和支出能保持平衡或是还有盈余?
答:没算过,不过收入与支出如果单算经济账应该是逆差。如果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的话,绝对是顺差。我相信付出与回报应该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8.至今从书法上得到的最大一笔收益是什么(可以使经济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比如说通过书法“骗”到了老婆,或是通过书法调到了一个好的工作单位诸如此类,等等)?
答:说不清楚,当书法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以后,很多事不再像油和水那样泾渭分明了。
9.对你影响最大的几句话?几本书?几本字帖?
答:几句话?名言警句算的话应该有,不过那都是上学时候的事了。书吗——钱钟书的《围城》,围城定律——钱老夫子真是太有智慧了。至于字帖,还真说不清,只要感兴趣的影响都挺大,没有过分执著于某几本帖,要按类别说是篆隶方面的字帖。
10.父母、爱人或者单位领导对你的书法爱好的态度?
答: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11.你希望对书法的学习是保持业余状态还是转入到专业状态?
答:我大学的专业虽然是历史,但来到商丘师范学院工作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共修课《书法基础》,今年学校又招收了第一批书法教育方向的本科生,我承担了几门主干课的教学任务,这应该是专业状态了吧。
12.希望小孩将来练习书法吗?简单理由?
答:字是要练的,至于当不当成书法来学习就是儿子自己的事了。理由吗,到时候我可能做不了儿子的主。
13.最推崇的古代5位书法家。
答:只要你深入下去,古代书法家中“牛人”太多了,著名的就不说了,即使一些客串的也足以让人折腰,象扬州八怪里的李鱓、黄慎,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八十年代初还有争议的谢无量等……
14.最推崇的当代5位书法家。
答:原来推崇的书法家,近几年有的越写越精彩,有的却越来越找不到北了,所以说不好说…….
15.对当代书坛有何看法?其中最厌恶什么?最喜欢什么?
答:空前繁荣的表面现象下缺少一些最基本的技术支撑,日益广泛的交流活动缺少最基本的评判标准,群众式的全民运动并不能带来书法艺术的真正繁荣。最讨厌的是拉大旗作虎皮。最喜欢的是看高手出招。
16.对书法未来的前途有何看法?
答:一路好走。
17.对自己的书法有何评价?希望通过书法达到什么目的?
答:自己给自己下评语,这是每年年终考评最无聊的事。非要对对自己写的字下评语的话就十个字:正在进行时,正在变化中。希望通过书法达到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写让自己高兴的字,再有什么目的,就是书法之外的事了。
18.你身边的书法环境如何?是单干还是有一小撮臭味相投的朋友?
答:自我感觉还不错,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想看的书都能买到,有“一小撮臭味相投的朋友”可以互相臭美一下(臭一下或者美一下)。
19.创作的最佳时辰?
答:晚上吧,其他时间也没时间写字。
20.对书法工具和材料有什么讲究?是否有些小窍门可供大家分享?
答:工具和材料上没什么特别讲究,毛笔以兼毫为主,纸以粗糙一些的,熟性大一些的为主。
21.到目前为止最得意的一件事(可以不关书法)?
答: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得意事本来不多,但要排个一二三四还真不容易……刚有个儿子不知算不算,我觉得那是生的延续。
22.创作的成功率高不高?创作一件得意作品时,是否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用别的一件事来描述这种感受。这种得意能保持多长时间?几个小时,几天,几周或是更长?
答:成功率不高,因为工作忙,经常没感觉。得意一下还是有的,不过没有天下第一的感觉,因为这时候我会拿出其他人的好作品比一下,在这种比较之下恐怕谁都不会翘尾巴了。类比一下,不一定准确:哈哈,今年我比去年强,考上XX大学了,转身一问,他考上清华大学了,她考上北京大学了,那个谁谁谁考上研究生了……
23.现在阿拉丁神灯在你手上,你可以许三个愿望,它都能帮你实现,不过只能是书法方面的。你许吧!
答:第一,能不上行政班就好了;第二,能出去上学就更好了;第三,书房能再大一些也不错。
原文刊载在《东方艺术?书法》2008年第11期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开幕现场
李林楹联书法作品展在京开幕
作品欣赏
欢迎光临 书艺公社 (https://www.shufa.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