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4395|回复: 3

[评批] 给李刚田做C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0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3 I8 A* c5 i* `- ^. Q5 {

( K- ^5 N  Y6 _* g# Z      太保的话:我在中国书法家论坛发现有郑志刚的这篇文章,感到非常客观,并且一针见血。对书坛人物的分析,需要这样的文章,有无声处听惊雷的味道。特转于此,大家瞧瞧。9 u4 X& e3 m4 [6 c  P- |2 |

! u+ v, l+ o+ r& Q0 D$ P! q! l, c
* \/ w# N3 D) u                                   “履豫书画人选论”之——李刚田  
; X4 e) N2 o7 n( c( n& K6 j6 L1 L1 P$ I8 e& V+ r, r& ~% {$ f. I
                                                          郑志刚% j  b6 }$ h6 s" P: c( H1 D0 u

# Z9 A7 _* s- @6 N& D        李刚田是勤奋、理性治艺的标本式人物。他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坚忍的力量,相信积沙定然成塔,有着超强的计划性与执行力。李先生当然会有冲动和爆发的时候,但终归要被巨大而又无处不在的理性裹挟与牢笼。故而,他的感性“起义”绝不会是粗声大嗓的爆玉米花,充其量是肉虱遭遇指甲时所发出的一声“噼啪”而已。
- o+ Q& O) J  N  M" B6 Y' n( M2 Q; ]6 ~* ?7 a" B8 c# V
        若然个性,在现实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无论从事何种具体门类,成功的几率都是异常之大的。李刚田在书法篆刻界的名望,也证实了这一点。咂摸他的成功,当予文艺人以深沉的启迪。1 P5 O1 g( _( C; j

8 p' p5 v- z, I% k: h9 u        数十年来,李氏在刻印、写字、作文这三件事情上全神贯注、强力累积、持续推进,声名与劳作是成正比的。他较早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出道至今,没怎么豹变过,有的只是局部改良。这符合他的性格,审慎、冷思、步步为营、积微而著。+ p5 W9 b% s3 V/ C
% s0 I, u0 E! p  W6 D7 T5 U+ v& ^8 z
        我观察到,李先生的书法篆刻,一直在古代金石与墨迹之间做嫁接与杂交的试验。这是他的主路子。他的印,受黄士陵和来楚生影响大,近年来,白文线条那种细腻而温润的自然崩裂,或许是齐白石刀法的“和平演变”?这种效果,其实也是以刀石求笔墨的心思表达。他的字,其实并无扎实沉厚的童子功,点画缺乏“咬人”的力量。其篆书笔法是清人与先秦简帛书的交混,隶书也是相应的招数。行、楷书,魏墓志其体貌,二王其血肉,还是一种杂交水稻般的弄法。字势恒左高右低,呈雪雨纷零状,有悖常态,似乎借鉴了金农,意在标榜一己之“独”吧。
; z- k0 o8 J% A' A. C+ G
: p+ V' \  \4 E0 R
        事实上,为数不菲的国内书画家,都吃了过早确立“独特面貌”的亏。这种为“独特”而“独特”所强行造作出来的所谓“面貌”,多未经过作者真实性情与渊深传统的双重检验,反倒在现实名利的粗暴左右之下,操持着矜奇嗜怪的流行心态,在某个残垣断壁的冷僻角落,撮凑些支离破碎的零件,匆匆捏塑出一张“务求独异”的脸谱,便兀自雨骤风狂地纵横江湖去了。, K0 f2 Y" e; P7 V6 I5 O& {

1 i- B+ ?: V. v' @- T2 ^8 m         这样的书画家,往往在名利俱获之后,就立即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迷惘与痛苦之中。不合脚的鞋子,无论如何华贵真皮,都只能给虚荣的履者带来日复一日的强颜欢笑的折磨。名位与润格的耽耽逼视,使他们根本不敢有推倒重来、自千载不替的传统经典入手、循序渐进地涅槃新生的想法。被鲜花和掌声浸泡久了的他们,也根本经受不得寂寞与冷落的挑战。就这样,在既定的泥沼之中,他们的艺术生命一步步沉陷直至没顶。
/ O* h- u5 x% R! O' F8 p* q
# W4 [# p) X8 }# K, Z, x' X         在国内书画界,这是不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悲剧呢?类如这样的悲剧性人物,是早已闭目塞听地陶醉在“物质幸福”之中,还是可贵地抱持着自己清醒的疼痛?大概没有人去作这样的调查,也许连进行这样的思考本身,在时下都显得相当无聊。
5 w- j6 R) E/ ~# y! ?
9 @8 @9 `/ e" f: }$ H
        勾回来再看李刚田先生的理论文章,朴素流畅,实战性强,不爱讲空头道理,不显摆,有着紧凑的思考与诚恳的表达。尽管学术纯度稍欠(这一点他自己也有提及),较之那些动辄洋洋万言却垃圾一堆的所谓理论家们,当令人脱帽行注目礼。此外,他还余事散文,情感真挚,娓娓道来,绝无孟浪乖嗲。从字里行间,可以品出他努力读书、刻意补课的紧张、自励的心态。/ ^& F& E8 ?6 h5 g' d

1 [& y, G( [6 q- w- C        总之,做什么事都要缜密地计划、精细地打算,绝不懈怠地一步步朝着既定目标走,这是李刚田的风格。这当然是好习惯。这样做很少闪失与不测,成品率很高。看他的作品,一般人都会有这种精谨邃密的印象。但文艺创作,有时候似乎真需要冒一点险,失一点足,来一点喝高之后把控不住的感觉,如此才有意外之象,不期之趣,令观者怦然心动,历久难忘。何绍基的怪异执笔法,求的就是自我失控。李先生何尝不谙于此,亦曾有过相关尝试,但他的性格主局决定了艺术主调。0 F( o# p9 i; H8 m

" a) V7 w/ n+ m! u: c        实际上,就行楷书而言,赵之谦、于右任走的也是“碑表帖里”的杂交路子,李刚田受他们的风格启迪几乎是肯定的。这中间有两点要害:一是天性气局,一是旧学根柢。这两点因人而异,故而结果各别、高下立判。当然,我们不能拿赵、于去衡量李先生。因为有些问题是时代造成的。
发表于 2011-11-10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为数不菲的国内书画家,都吃了过早确立“独特面貌”的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7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_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