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0
- 注册时间
- 2005-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3065287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G3 D# Z$ ~8 |: V# } v( I
& X) W- H ^( m0 n7 Q+ O$ y/ o
) w2 i' ? i4 G2 v- G. R @
. `$ E) |8 Q( D7 o% g* X' E! C书法家有明显两类型,一是承续型,一是表现型。承续型的以复兴优良传统为已任,先前的沈尹默、白蕉便是,新近的张荣庆、曹宝鳞、黄淳、孙晓云便是。表现型的早些有康有为、于右任、徐生翁诸家,当代沙孟海、林散之、王蘧常和今天的刘正成、王镛等人都是。
0 U& r: Q" O) v$ D: W% \4 L5 K3 K- N3 L' m. [4 ]- ?
$ m/ U/ t: s, q/ B, F, H“承续”并非与“保守”划等号,“承”字固然有全盘接收遗产的味道,但“续”者却不无开拓之意。因此,承续型书家也追求自家面目,也讲个性,只不过这个性须在适度范围内而已。表现型书家也讲继承,也用功于各类碑版残帖,但他们以张扬个性为最终指归。看来,追求个性的程度大小是两类书家的分野,彼此并无水火不容的矛盾。; i4 |, ?% M) a% B4 X
! z+ c2 h6 _8 K& `9 p/ M0 i0 o& V. V4 O) e
8 V1 A, t' [3 f
, Q9 C I( F5 k1 H4 N5 k( n2 n6 \' d5 m* u
+ M- s- ?2 ?; [
个性在中国文化里历来得不到完全正面的肯定,而制约个性的诸如“中庸”、“正统”之类却是历来大行其道的。因此,一部中国书法艺术的演变史在在下看来是对个性采取张扬还是抑制,妥协还是挣扎的诉求史。% [8 q* k5 J" }) i! ?
# b3 [$ A6 V) i0 d; u) P/ ]
, F+ ~+ B: R4 E6 R: U- P3 j; t因此追求个性的明确和肯定,流行书风的作者几乎无一不是表现型的书家。
0 ^. @! D, B% ]( g0 y( v2 c/ T& S/ C& }5 o1 X
( ?' i7 D1 {! b: W
写古人,像古人并不太难,写自己,写个性也不太难。难的在于先找到古人精华的共性,并将此共性化为无形的气味声影,再设法依附在自家的个性里。“根植传统,张扬个性”是流行书风最简单明了的概括。说它是宗旨、是追求、是形象都成。
5 D+ c1 U3 m4 E1 T
" N! b! s' ~7 y) v# y
3 o+ I' X/ W7 }" V& s- F
) p6 x2 r J w5 n+ x' u+ w/ @ k" I8 S; N
要成为流行书风的优秀作者,依在下的意见至少必须具备三种能力:理解并消化传统的能力,结构变形的能力,形式构成的能力。而这三种能力也是当代造型艺术家都必须具备的。8 S7 l2 j9 Z' X( H% t3 ?
% i T! s) c7 H/ W' g2 b" ^- W流行书风最大的隐患是雷同。因为此中作者艺术理念的相似,吸取传统养份的相近,和相互交流、彼此影响的事实,所形成的个体面目难免有趋同的倾向,个体间的个性差异很难悬殊,这是个大问题。当然,这也是“书风”本身的局限,因为既成“风”,必是群体共识使然。 ----既如此,流行书风作者群之间的“物竞天择”将更激烈参与其间,将更具挑战性,也更锻炼“体魄”更利于开发智慧。如果是这样,也未尝不是好事。
! J9 x: V& j! b) a2 P; z0 z/ \5 [6 s8 w3 l0 g6 f7 I) Y
% v) F# E- J9 X5 U' T
4 P, t# F' _8 l% o
/ Z) N! z* b3 v5 Z8 ^3 A' `
. G, g& K1 q/ g/ E, g+ v$ c; N) c2 E9 n
1990年,在下受聘参加第三届中青年书展的评选工作。惊讶于怎么会有那么多作者写一种似碑非碑,东斜西歪、不大连缀的行书,几位评委呼之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字”而非之。该届评选采用张森提议的满分为10分的评分制,在下当时拿不准此类书风的褒贬,一概给以6分完事。会间与数位评委谈及此书风,得出共识:该书风没有近亲,却有“奶奶”四位,他们是康有为、于右任、徐生翁、谢无量。而在下对谢无量没有好感。
3 H) k1 u) T+ K4 ^! s1 I# l" a& d. s& c# q
/ z t+ ` X; ~+ W
多年过去了,该书风在成长,在下也在成长。8 C6 }0 c3 Z; C4 k4 R* J
1 P( ?5 ]% B7 {% j' @; n) d3 \. d. M" q5 B+ u.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