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6-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5129
- 点评币
-
- 学币
-
|
野云闲鹤:
1 T0 ?! y6 l1 F4 U+ R! \5 Z' }' n3 M: V, A6 Y
在创作书法的过程中,虽说内容不是最要紧的事情,但好的诗词会引起书写者有感而发,产生共鸣,心情达到一定的高潮阶段时,对即兴用笔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因此,在创作书法时,无论是书写“旧体诗”还是“新体诗”都必须是有感而发,但就书法创作而言,“旧体诗”相对好于“新体诗”的书法创作,其道理很简单,“旧体诗”的规格和规律已约定俗成,无论是对书写者还是读者都可从平仄或文言中理解句形,而“新体诗”就很难判定句子的形成。
' y+ W+ a+ e7 ~7 G& |) V/ R" P' U 有关虫甬先生的文章,文笔不错,立论也很好。但可能是论点太大的原因,似乎有“散”的感觉,所举例的东西也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文章较长,但没有在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显得面面俱到,给人有“杂”的感觉。浅见仅供参考,不当处请指正。
, U/ F4 l" b: `1 i& v1 m$ K6 d* I$ V) [' s
虫甬:$ \* W* o* D C, A4 G, j! ^% o
! q3 G/ Y/ K* k6 e0 H, O 十分感谢野云闲鹤先生对拙作提出了中肯的批评!
9 ^; Q, n. t' \. Q, t9 r+ S 因为学识、精力等方面的原因,正如野云闲鹤先生所言,拙作具有“可能是论点太大的原因,似乎有‘散’的感觉,所举例的东西也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文章较长,但没有在一个点上进行突破,显得面面俱到,给人有‘杂’的感觉”的毛病。; Q! s; z0 x8 u, I) C j$ Z& O
我也有想将文章中的观点、论据进行扩充、完善的打算,但又想到,一篇无名作者的万字长文,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发表(拙作完成近一年了,曾前后投寄过多家与书法有关的报刊,折腾了半年多,最好的结果是一家编辑部给退了稿),如果再将观点深入细化,就可能成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了。莫非还想掏钱自费出版不成(手头早有一部已经编好的十几万字的书稿,因为没有钱出版而悬置快三年了)。* U1 r2 `* B; U b$ v/ g
无奈之余,便想到网络是一个开放、便捷的平台,将拙作粘贴上去,作为一块引玉之砖,把与“汉字的综合之美”相关的问题呈现出来,和更多关心中华文化的传承、书法事业的发展的同道一起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及时产生互动,这样不是更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