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大蝌蚪

纪念任政先生的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2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才从市南出

                师恩如海

              费声骞

我并非出身于书香之家,幼年丧父,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做工,勉强维持着我们这个子女众多的家。我写的毛笔字,不是一开始就受到称赞表扬的,小学时的大小楷作业,老师总是要求我们把墨磨得很浓,一笔一笔依照字帖描写。起先我倒还能循规蹈矩地依样画葫芦,后来看到一本大楷帖,爱其笔姿活泼流动,即找来临写,可能当时墨也磨得不够浓,写字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被批为“可”。我们写字是以“优、良、中、可、劣”五级评定的,“中下”是勉强及格,“可”是不及格。这样的成绩延续有一个月左右。写字簿是分甲、乙两本,每周两次交替着交。有一次老师关照级长,拒收我的写字簿,要我中午放学时自己拿到办公室去,当面给老师看。“你最近是怎么搞的?字写得这样马虎潦草!”在办公室里我被老师的威严吓得战战兢兢。“今天的作业你自己翻开来看!”老师又严厉地说。刚好,为了免得再吃“可”,我又恢复了浓墨端正的写法,翻开后老师以一种惊喜的口吻说道:“咦,这一次倒写得蛮好,以后认真点,去吧!”我总算逃过了这一关。

一次,学校组织参观“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同学们都把零用钱买了包装精美的铝盒苏联糖,而小卖部陈列的中国书画小卡片却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我把妈妈给的车费和零用钱节省下来,买来几张书法小卡片,爱不释手,回家后时时欣赏,沉浸在深深的陶醉与憧憬中。

母校的薰陶,使我激发起对书法浓烈的兴趣,总是到碑帖店欣赏名家字迹和购买字帖来度过休息日。一天,也在那里选购碑帖的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发现了我,并当场给我介绍了许多原拓、翻刻、乌金拓、蝉翼拓等碑帖知识。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任政先生渊博的书法知识的钦佩,回家的路上我尾随在后,久久不舍离去。任政先生为我的诚意所感动,于是便邀我一起到家,收为弟子,并根据我本名:“费声钱”的谐音,取笔名为“声骞”。寓意希望我的字将来像骏马一样奔腾,老书法家对我寄予殷切的期望。

半年后任政先生把我推荐给书坛泰斗沈尹默先生,专门研习行楷书。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的字在外形上与沈先生有了一些相仿。有一次,也专写“沈”字的尹默先生夫人褚保权师母,还把我的习作误认为她的手书呢。

十年动乱,文化人都受到了冲击,书法被斥之为“四旧”,名家高手竟无一人幸免。我还是天天练字,利用一切机会拜访前辈。这个时期,我曾拜识了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丰先生以自书的鲁迅诗相赠,鼓励我对艺术要执着地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政别出心裁的失物启事

于仙海
  任政(1915-1998)是从黄岩走出去的书法家,1938年因家遭火灾,背井离乡到上海,几经打拼,在邮政部门总算站稳脚跟;继而承袭乃祖遗风,苦练书法,终成大器。1979年,他应邀书写行书铅字字模7000余字,被《人民日报》等中文报刊杂志和计算机电脑汉字行楷常用字库所采用,成为标准字样,被誉称“任政体”而名闻全国。
  书法家任政的侄女婿杜自强曾说:叔公一生应了他的名字的谐音“认真”二字。他一有闲就练,以致晚年成了弓成驼背的老者。
  一次,邻居大妈在宅旁的公厕丢失钥匙,知道任政会写字,央求他写张失物启事。任政欣然允诺,并突发异想,认为用顺口溜的形式会更引人注目,于是,顺手编写了四句:如厕钥匙丢一把,有门难进媪急煞。谁家好事做到底,送回寒舍合十谢。(笔者注:合十,两掌十指在胸前对合,是佛教的一种礼仪方式。)下面写明地址。
  启事贴出不久,被一街坊认出是任政所书,便揭下它作为墨宝收藏。当然,失物也因此而完璧归赵。

《世纪》 2007年第2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政题书 精美典雅

曹家富

        海派书法和海派绘画一样,是近现代文化史上一道亮丽风景线。百年间,它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形成了鲜明的海派艺术特色,涌现出许多巨子大家。从民国期间说,就有极为著名的“碑派”代表性书家李瑞清、曾农髯、沈寐叟等,曾产生过深广的历史影响;上世纪50-70年代以沈尹默、白蕉为代表的帖学书风,尚技巧、重内涵、追求形式神采,是深具艺术魅力的书法流派。70年代后期,任政先生的书法在继承传统书法艺术基础上创新,注重审美与实用,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重视,是最享盛誉的海派书家之一。
   
        70年代末,上海字模厂征集手写体简化汉字铸造标准字模,他从近50位著名书家中一举中的,以两年多时间题写完7000字,由此声誉鹊起,以后又进入全国规范电脑汉字行楷常用字库。他的行楷书法题字,端严肃整,笔势婀娜中见劲健,单字组合,横竖排列均能匀整、合乎笔势,富有韵味,如同当场手写,令人久看不厌。
   
       任政先生(1916—1999),浙江黄岩人。1937年,21岁只身来到上海,次年考入上海邮政,一生未易。任政工作之余,用功读书,尤酷嗜书法,省吃俭用搜求历代名家法帖,精勤不懈地临习、参悟。他的书法,精于用笔,众体皆擅,楷书源于欧柳,隶书取自曹全碑、行书专攻赵孟頫\,有真正传统大家的正大气象,又极具大众审美所接受的规范美、匀称美之风格。书品亦如人品。他为人诚恳憨厚,向他问学求书的,从无贵贱高下之分,多能让来访者满意,如今民间珍藏他的书作较多。笔者钟情他的书法,亦藏有一幅“不断新我”(如图),虽为书题小品,堪谓笔精墨妙,意境尤嘉。
   
       书贵静气。此作观来,整体布局匀称妥帖,清澈淡雅,有一股醇正气息,沁人心脾。细察字形,秀美、舒展,一点一画,圆转润朗,起承转合交代清楚,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让人叹服。
   
      “不断新我”一词涵义,既含蓄又平白,既深邃又宽泛,尤与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和时代精神极为合拍。多年来,我将此视为座右铭。
《新民晚报》2009年3月22日B11版


[ 本帖最后由 大蝌蚪 于 2009-3-22 21:09 编辑 ]
不断新我.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5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政——浙东书风的一面旗帜

丁惠增


在离青山碧水风景如画的浙东黄岩县路桥镇不远处有座松岩山,北坡有二峰壁立如扉,峰间缘壁砌石为梯,共四百六十余级,号称“天梯”。前人诗云“扪葛黄昏上翠微,天风松影正交飞。石壇坐处闻秋叶,鸟道行时见古扉”。北麓有莲尖坪、石大人峰诸景点。莲尖有坪面积约二、三亩。可以从坪上俯瞰澄江桔乡风光。石大人峰是一座高百余米的巨岩,状如巨人背负童子而立,颇为传神。黄岩县东门外一点五公里,有文笔、双阙、灵台、华盖、宝鼎、翠屏、卧龙、灵鹫、接引等山峰九座,岩上有“紫阜”二字相传为朱熹手迹。舊有九峰书院和瑞隆感应塔院等。瑞隆感应塔为北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年)所建,至今尚在。登高远眺,可见气魄雄壮的丫髻岩。
这里距雁荡山不远,景色迷人。有道是:百二奇峰,合掌空灵、海畔名山迷夜幻;万千飞瀑,双龙缥缈,寰中绝胜赛瀛洲。而天台山羣峰争秀,陡峭多姿,飞瀑流泉,洁白如练。有华顶秀色,石梁飞瀑,铜壶滴漏、琼台夜月,桃源春晓等景色和隋塔、隋梅、智者塔院、唐一行禅师塔等古迹。一九一六年二月二五日,一代书家任政先生即诞生在松岩山脚下的一个书香门弟。成名后为不忘哺育他成长的故乡山水风物,他刻有一方“家在雁荡天台之间”闲章,经常钤盖在其作品上。自幼喜爱书法的任政七岁起师从叔祖、晚清名孝廉任心尹公研习书法诗文,自此七十余年精勤不懈、功力之深、鲜有其匹。一九三四年任政十八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黄岩长途汽车公司。一九三八年任政二十二岁时,离别了故乡黄岩,来到上海,进曹家渡隆章染织厂当练习生。次年,由于书法的特长,考入了上海邮政局,并任科员。一九五四年,任政还担任了上海邮政总局机关工会主席。在上海邮政局工作四十年后退休。从任政先生的履历中可以看出;浙东黄岩不仅是他的故乡,而且也是他打下艺术根基的地方。正因为他能写一手好字,才使他二十三岁时得以考入上海邮政局,拥有一个收入不错和稳定的职业,为他今后成为杰出书画家提供了可靠的物质生活保证。任政楷书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隶学两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出自己风格。他的书法雄健挺拔,工整秀丽,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赞赏。真正的书法家无不在其笔墨点书中融入其生命的性灵,由此才使相同的汉字在不同书家的笔下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古人说:“书如其人”,读任政的书法如见其人,来龙去脉,点画章法皆交代得清清楚楚。其正楷秀丽动人,其行草风神洒脱。显得不温不火,不浮不躁,寓苍劲于秀润,融大度人平和。任政的传统功力在于他件件作品,都能做到一丝不苟、神完气足、笔走龙蛇、一气呵成。观者莫不击节赞赏。尽管他运笔所产生的枯涩浓淡,起伏运转,苍劲樸拙,千变万化,而笔锋始终在点画线条中心行走,墨则在点画两边渗开,这就是书法中所说的中锋运笔,这样的点画线条饱满扎实而遒劲醇厚。所以不管方笔或圆笔,粗笔或细笔都笔力矫健,神采飞扬,使静态的点笔产生动态之美。书法的魅力还在于每个字点画线条之间的顾盼组合,轻重缓疾,方圆长短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产生艺术美。
中国书法形成各种书体,主要则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任政五体皆擅,尤以楷、行、草功力最深。因有南派情调,富亲和力,既有书卷气,又具“人民性”(即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的反映。见《现代汉语辞典》),被书画界尊为“任体”书法,许多不懂书法艺术的人,也非常喜欢任政的字,这是任政书法艺术胜人之处,也是任体书法艺术的命脉所在。一九七九年上海字模厂为了填补报刊、杂志活字排版缺少汉字行书体的空白,曾邀请许多名书法家试笔。由于行书书写要一气呵成,上下连贯流畅,而活字排版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分开排,要做到任意结合也能左顾右盼,上下贯气,难度很大。经多次遴选、最终任体行书脱颖而出。任政书写七千六百个汉字(繁简各一套)行书字模,一问世即受到大众欢迎,被广泛采用。这套字体还被输入电脑中文字库,作为中国书法代表性书体为全世界所共享。现在人们不管您在什么地方,也不管在什么时间、都可以从电脑、影视、报刊、杂志、店招、广告、甚至远至美国、澳大利亚等都能见到飘逸灵动的任体书法。一个书法家的书迹能这样在全球广为流传、古今中外鲜有其右。一九九七年任政先生以八十一岁高龄接受了上海市文联授予他“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也证明任政先生在书法界的崇高地位,他不愧为浙东书风的一面旗帜。
作为家喻户晓的书法家,任政为李白纪念馆、杜甫草堂及祖国各地名胜古迹题写墨宝或勒石留芳。他的墨迹遍布神州大地。只要稍加留意,如北京、天津、广州、重庆、尤其江苏、浙江、上海的大街小巷能发现任政书写的招牌或匾额。一九九四年中国邮电部发文规定:全国邮电行业统一采用任政书写的邮政局、邮电局字体。这是任政一生的殊荣。一时上至国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都以藏有任政墨宝为荣。有人说任政的字太多太滥。但他认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曾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赠浙东诸寺。平时求书者如市,所居户限被踏损,裹以铁皮,号为“铁门限”,但时至今日智永真迹难觅。我藏字于民有何不可?有何不好?又有如有些书法家成名之前平易近人,有求必应。一旦成名便疏远群众,不仅求不到字,而且“惜墨如金”再也不轻易动笔,久而久之书艺反而退步。而任政成名后常常被人请去写字,回到单位里来不及坐下又被人请去写字,晚上回到家里时,他家里也常常有人等他,向他求字求教。退休之后,他更象一头“老黄牛”,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亲疏远近,使前来求字、求教的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至于外省市求字的信函更是纷至沓来,他不仅送字还一一寄去,几十年如一日。而他的生活俭朴也令人敬仰,常常因为忙用开水泡饭充饥、以节省时间。平日烟酒不沾,粗茶淡饭而已。
“书法之道,人品为先”。任政以他“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老黄牛精神和厚道谦和的高尚人品著称于世。他是名副其实“人民书法家”。
书法是艺术,书学则是一门科学。任政学术宏富、著有《中揩字帖》、《少年书法》、《楷书基本笔法》、《诸体中楷模范字帖》、《楷书结构》、《兰斋任政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楷书成语习字帖》、《隶书写法指南》等十多种字帖和专著。沈尹默先生在《隶书写法指南》题词:“向来学习隶书无通俗教本,初学往往不易入门。任君此著可弥补此种缺陷,善读之者自可开鑿通津,悟人胜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之谓也。”沈尹默先生题词是对任政书学的肯定和褒扬。
著名书法家,上海书协副主席戴小京先生评任政书法“雅健雄深、秀润空灵,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积淀着优秀遗产精华。”(见《任政书法集》序)诚哉斯言。那么,任政的书法风格是如何造就的呢?这要从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以及他本人不懈努力等综合因素加以分析。笔者管见如下:
首先,浙东自古钟灵毓秀、民康物阜、得天独厚、名人辈出。远古的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浙东文明的序幕。浙东一向有“文物之邦”美誉,书画家如满天星斗数不胜数。同为浙江人沈尹默(湖州人,一八八三—— 一九*)先生对任政说:“浙江有个传统,元代赵孟頫(湖州人,一二五四——一三二二)、明代徐青藤(绍兴人,一五二一——一五九三)、清代赵叔孺(宁波人,一八七四——一九四五),以及近代诸家,他们的造诣都扎根在学问的基础上。”任政也同样如此。他自幼法乳中华文化,青箱家学、源渊有之。浙东余姚是明末思想家、哲学家黄宗羲的故乡。而黄宗羲是“浙东学派”创始人。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制度,指斥其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除哲学外,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浙东学派”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其所蕴涵的思想精华:一、创新精神;二、思想解放精神;三、开放融会精神;四、崇尚和谐精神;五、爱国爱乡精神。“浙东学派”概念深入人心。龚自珍、章太炎、马一浮、鲁迅等均受影响。这同样为任政的艺术思想,优良品格的形成并成长为著名书法家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任政从浙东学派的精髓中获得了创新和超越自我的力量。
其次,从书法艺术源头看:晋有王羲之(山东人,住绍兴。三O三——三六一)、隋有智永(绍兴人,生卒失考)、唐有虞世南(余姚人,五五八——六三八)。至宋代(北宋:九六O——一一二七;南宋:一一二七—— 一一七九),尤其宋室南迁,定都杭州,北方大量移民随高宗南渡,不少文人学士定居浙东,大大促进了江南尤其是浙东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南北方书法艺术在此交汇、碰撞、相互影响、息息相通。宋代书法艺术逊色于晋唐。然帖学盛行,并有追逐时贵歪风。但宋徽宗赵佶“瘦金体”意度天成,自成一法,受后世崇敬。岳飞书法行草趨逸,“还我河山”气壮山河。文天祥书法的精忠伟烈和翰墨光芒为人称道。有“飞白”——“薌城名山”传世。(见一九九九年一月三日《新民晚报》)其他在绘画、文学、哲学,政治等负有盛名的有郭忠恕、李公麟、苏舜钦、石延年、林逋、晏殊、姜夔、朱熹、曾巩、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等。杰出书法家有李建中、徐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薛绍彭、张即之、黨怀英等。其中杜衍为浙东绍兴人,宋仁宗召为御史中丞,书法端劲如其为人,亦为后世楷模。人人皆宝而藏之。晚年乃学草书,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元代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古器,又擅长书画、文学。明有王守仁(余姚人,一四七二—— 一五二八)善行书。行右军骨,清劲绝伦。徐渭行草书精伟奇杰,笔意奔放如诗。丰道生(宁波人,明嘉靖一五二三年进士,生卒失考)书学极博,五体并能。清有姜宸英(慈溪人,一六二八——一六九九)书法钟王,人神品,名重一代。梁同书(杭州人,一七二三—— 一八一五)笔力纵横、天马行空等等,以上书法家影响极为深远。
由于江南人尤其浙东人崇尚文风,鄙薄为官之道。南宋后从商从艺者渐成风尚,清代更甚。士大夫阶层均不愿与满清王室合作,故文人以书画自娱之风大行其道。这种风气世代相传,任政书法出唐入晋,尤崇尚二王,具宋书之意趣也就不奇怪了。
其三:南宋赵孟坚《论书》:“晋、宋而下分而南北,……北方多樸,有隶体,无晋逸雅。”至清代阮元著《南北书派论》则明确分正书、行草为南北两派:“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读。”“北派则中原古法,拘谨出陋,长于碑榜”。并称:“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然此时王派虽显,縑楮无多,世间所习犹为北派。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愈微矣。”阮元此说,在晚清颇具影响。自阮元介南北书派之说后,遂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南派书风盛行于江南,决定了浙东书风的形成与发展,也决定了任政书风的走向。
风景秀丽的浙东山水,养育了秀雅的浙东人民。任政生于风景绝佳的浙东黄岩,故乡的滋润,丰厚的家学,传统的文化和风格多样的书法艺术,质朴与秀丽,豪放与婉约,粗犷与精巧,沉着与流畅、形成独特的浙东地域风格,也造就了任政优雅谨逊的个性,诚朴厚道的为人,以至形成了任政书法秀丽空灵、风神洒脱的个人风格。而这种风格取法自然,既得益于浙东山水之灵气,也得益于南派书风之熏陶。这样揉和南派秀丽婉约之神韵以及江南名士风度之任体书法,既有古典美,有富现代任审美情趣,出入廟堂,落落大方。尽管也有人攻击任政书法有“媚俗”、“甜熟”之讥。但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所谓“媚俗”原指市井中的油腔滑调。楷楷如动物中的春蚓秋蛇,毫无骨气、柔弱漂浮、着意雕饰、一味做作。行书则纠缠缭绕、纵笔为体、点画不分;用笔则平拖直过,或平均一律,或轻重失调,结字则只知平庸不知变化,用墨过于湿润等。而“甜熟”与“生涩”是相对立的书法艺术表现。甜熟指技法上过于烂熟,书写起来不如思索。下笔流滑,无筋节可言。笔迹光润、笔法平庸无个性,结字轻佻随意,显然这与任政书法毫无共同之处。随着历史的推移,任政书法更加闪烁耀眼的艺术光芒。
山清水秀的浙东人,自古为振兴中华而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爱国情怀,彰显浙东人敢为人先,奋发进取的开阔胸襟,脚踏实地不甘人后的敬业精神和海纳百川,至实无妄的诚信为人。任政先生就是浙东人民的好儿子,书法艺术界的代表,也是浙东书风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这面标有“浙东学派”旗帜在书坛上高高飘扬,引领无数后人包括浙东一代又一代才俊永远前进,创造辉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民书法家任政

:钱汉东   
  上海著名书法家任政先生逝世已十周年,但人们没有忘记这位平民书法家。为了回顾和追忆任政的艺术人生,上海文史馆、上海书协等举办了任政书法展览。8月30日,我专程前往参观。

  1916年任政出生于风景秀丽的浙东黄岩,浙东人崇尚文风,鄙薄为官之道。南宋后从商从艺渐成风尚,清代更甚。士大夫阶层不愿与满清王室合作,故文人以书画自娱之风大行其道,世代相传。任先生自幼喜爱书法,七岁起师从叔祖、晚清名孝廉任心尹公研习书法诗文,每天悬臂练习大字两百,先学柳,再学颜,从不间断。一年365天,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写字读书的。任先生说:“我常以我的姓名的谐音''''''''认真''''''''两字自勉,用自己的书艺,为我们古老民族书园增添一分春色。”勤奋是任先生成功的秘诀,真、草、隶、篆诸体皆善,用笔精微简洁而纯正,结字工整秀丽而飘逸、敦实而含蓄,平淡中见精神。其正楷秀丽动人,行书清新隽秀,深受广大老百姓喜爱。

  “文革”期间,许多书法家被作为牛鬼蛇神遭批挨斗,能亮相的书法作品很少。任政在邮电局工作,自谦为“工人书法家”,低调做人,与世无争,热情为大众服务,书风也昂扬向上,故幸免于难。当时大批判盛行,需要写毛笔字,整个社会写字风气盛行,加上学校停课,学生除了写字外,无书可读,这在客观上是一次书法的大普及。任先生也得到展示自己书法的机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典雅精致的“任体书法”风靡海上,墨迹遍布神州大地。在江浙沪等地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任政书写的招牌或匾额;李白纪念馆、杜甫草堂及祖国各地名胜古迹留下了无数任政的墨宝或勒石;任政所书的行书字模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作为家喻户晓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影响了一代人,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在延续。

  任政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潜心于书法普及工作,桃李满天下,有“弟子三千”之美称。他还撰写了《隶书写法指南》《楷书基础知识》《少年书法》《隶书概论》等十余种著作、字帖。沈尹默先生为《隶书写法指南》题词:“向来学习隶书无通俗教本,初学往往不易入门。任君此著可弥补此种缺陷,善读之者自可开鑿通津,悟人胜境,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此之谓也。”这是对任先生书学的肯定和褒扬。

  我认识任先生是1974年秋天。那时,上海师大中文系李润生教授认识任先生,他得知我有拜任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的想法后,便带我去拜见任先生。任先生当时住在金陵东路一条弄堂的老房子里,上楼时,楼梯发出吱吱声响。走进二楼朝南的房间,里面已有不少人。寒暄一番后,我站在一旁静观任老潇洒挥毫,那种提按运笔的节奏感,犹如在演绎古典音乐,出神入化,我完全沉浸在艺术享受中。待任先生书写完毕,我拿出两张平日的习字求教,任先生看后鼓励道:写得蛮认真的,结构尚可,但点画交代不清楚,嘱我要从点画入手。然后耐心地教我如何起笔,如何收笔等,还当场书赠两幅行书给我留作纪念,让我惊喜万分,对任先生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尔后,我每半月去任先生那里一次,让他批改我的习作。他朱笔圆点,非常认真,还不时拿出他收藏的古碑帖教我鉴赏。有一次任老劝我可以临摹两王(王羲之父子),说他的书风直接来自两王。后来我采用明人文徵明单日临《兰亭序》,双日临《圣教序》的做法,花了一点功夫。后来读到梁实秋的文章,方知“兰亭”是学不到的,感慨不已,自己临来摹去,只有形似,精气神都学不到,自知缺少书法的灵气,于是把写字作为业余爱好。

  任先生喜欢读书人,待我厚爱有加。我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他都认真阅读,不时有精辟评点给予指点。上世纪80年代初我撰写的《中学书法教学谈》《诗海采珠——古诗名句选注》等书曾得到任先生的指导,书名也由他题写。最值得一提的是,任先生还特意为我书写了《唐人绝句行书》《楷书基本笔画》等两本字帖,弥足珍贵。晚年他为我题写了书斋名:“‘无闲斋’,汉东艺兄雅教,兰斋任政,时年七十书于上海。”书体古朴苍老,沉稳雅致,我非常喜欢。

  任政是位好好先生,盛名之下,毫无架子,别人向他求字,总是有求必应。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亲疏远近,慷慨允诺,来者不拒,使前来求字、求教的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一次,我和他闲聊,谈到有人评价他的字外面太多太滥。他不以为然,笑道:“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曾书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赠浙东诸寺。平时求书者如市,所居门槛被踏破,裹以铁皮,号为‘铁门限’,但时至今日智永真迹难觅。我藏字于民有啥不好?有些书法家成名之前平易近人,一旦成名摆架子,脱离群众,‘惜墨如金’再也不肯轻易动笔,久而久之书艺反而退步。”此话意味深长,值得今人反思。

  当时我在大学读书,受几个高校委托,几次邀请任先生到高校讲授书法,他总是一口答应。任先生讲课很注重实效,边讲边示范,结束后当场表演,生动活泼,听者都感到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一次任先生给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讲课,我当助手。讲课结束前答疑,有一位法国女学生问道:她想学行书,按照常理不学好楷书,不能写行书的,所以感到困惑。任老回答十分巧妙,他说你把点画基本功打好,就可以写行书了,像你这样聪颖的人,一学就会,熟能生巧的。说得那位女学生喜上眉梢,非常高兴。

  “文革”后期,任先生名声大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出于众,言必毁之。有的人以“反资产阶级法权为名”,攻击任先生收了书写者馈赠礼品,将其在当时所谓“书法小组”中除名,这在当时可是个大问题。我对此有点激愤和不平。但任先生却坦然面对,他说:“不在乎一时得失,200年以后,自有后人评说。”这让我想起唐代张九龄诗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天下有为者遭小人忌恨,自古亦然。

  任先生书法功力之深,在国内外鲜有其匹。他坚持艺术为大众服务,秉承中华主流书体“二王”,不断开拓创新,做到雅俗共赏。中国书法最高境界是追求“平和简静,文人雅致”。任先生真正做到了。书法家不是靠吹捧出来的,大众心里自有一杆秤。展览会上,那么多观众前来观赏任先生书法,可见平民书法家任政依然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者任政


著名书法家任政作古而去,使书法界失去一位长者。任

老的人品及书品,我们自然永远不忘。

我首次见到任老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他的二公子舜范和我同为老三届北大荒插兄,所以,一开始对任老便以伯伯相称。当年,我只是个二十岁的后生,和插兄们叽叽喳喳来到伯伯跟前求墨宝,真不知天高地厚。但是,伯伯见到我们便立即放下他难得一停的笔,问寒问暖,千叮万嘱大家,在北大荒要当心身体、互相照顾、多学文化。语言斯斯文文、夹带着黄岩家乡软语。插兄们提出想学书法,唯我别出心裁要求学诗词。伯伯一口答应众人请求,并宽厚地朝我笑笑:亏你想得出。接着,伯伯让我们在那一叠作品中每人挑选一幅。那次,我得到了唐朝李白《行路难》行书诗句:

风破浪为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伯伯的作品流传广泛,凡前去求墨宝者,绝无空手而归。认真是任政之谐音,已家喻户晓,但另有一个境界人正,则鲜为人知。伯伯的原名任永正便有此意。他说,人正才能字正,人若心术不正,书法必带有媚气。大凡书法家为社会认可,必具三个要素:前人法度;个人风格;时代精神。伯伯当年的简体行楷被入选制成字模,至今仍为电脑及各报刊采用。他的书艺将在书法史上留有一席之地。而且伯伯著书立说颇丰,有自家书法理论体系,旧学功底深

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伯伯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虽社会活动应接不暇,但他仍每天抽出时间临帖、创意。一九八三年,他应邀去日本讲学,我作词《相见欢》一首祝贺。伯伯身居兰斋,又擅写竹,我将他比作老竹,以得其墨宝者甚多之意作词:千门万户兰馨,老竹情。俯仰挥毫腴润自藏针。张迁质、兰亭势、鲁公神。谈笑振衣浓墨溅东瀛。可幸,事隔二十年,我因乔迁新居给伯伯送糕团,八十一岁的老人居然还清晰记得全部词句。当日,他很有兴致,立即展纸掭墨写下《相见欢》连同数行小楷以示祝贺。现录小楷如下:一九八三年秋九月,应邀去东瀛讲学,临行,陈克希兄作相见欢词一首相赠,现值克希兄乔迁新居书以祝贺。兰斋任政时年八十一。当时,我问他为何能记住这水准极一般的小词,老人家若顽童逗趣:勿要忘记,你学作词,还是我

教的。可谓情真意切。

今年最近一次看望伯伯是在八月十九日。那天,老人家送我一件横幅:墨海游龙。作品苍劲有力,意境质朴淡雅。不意八月三十日伯伯离我们远去,这竟是我见到他老人

家的最后一面,伯伯数十年之谆谆教导永存我心间。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二日《文汇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艺双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4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幅晒图墨宝的由来
周国富

  海上书法名家任政先生生前在书坛中勤奋笔耕了七十余个春秋,以八十三岁高龄驾鹤西行。他为人谦和、写字认真、心系大众,乐于奉献的德艺双馨的人品和种种动人故事,在上海整整一代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中广泛传颂。这里要讲一幅晒图墨宝的故事。

  1962年初,当我幸运地成为由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与上海青年宫联合开办的大型书法学习班中一名学员后,恰巧分在任政老师为班主任的书法班中学习,自此之后,我与老师结下了不解的师生之情。

  1973年12月底的那天傍晚,我按惯例每月至少一次去看望老师,又一次走进了上海市邮电局宣教处为任老专设的办公室及书房,只见任老也依旧一面手不停笔,一面招呼来人。

  这一次拜访,我原本打算替一位正在筹备婚事的同学求一幅书法,以布置新房。但是由于萌发了一个新异的想法而改了主意,准备到老师处商量求助一件事。大家都知道任老每天面对众多索书者、始终是力争给予满足。作为学生如何尽量减少任老的麻烦,就成了我想思考的问题。怎样既能保护书法青年热爱、亲睹任老墨宝的情感,又能尽可能不增加老师的书写劳累。当时并无复印机等设备,我设想能否采用晒图的方法来解决。我把自己的设想向任老提出并企望得到任老支持。任老等我刚说完,就爽快地回答:“在描图纸上写字,虽说我以前未曾写过,但可以尝试一下。今天来不及了,你将描图纸放在我这里,三天后来取。”我大喜过望,连声道谢。晒图的方法以前通常是用在制造机器或房屋建筑图纸中,用此方法可准确地、不失真地将真迹书法还原成原貌。

  过了几天,已是1974年的1月5日,我再去他的办公室,他将写好的描图纸交给我,还催促我“早点去晒,试试看,看看效果如何”。我随即恭恭敬敬地打开描图纸,眼前立时呈现出一幅神采靓丽的书法。80×30厘米的横幅,上面书写的是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字体清丽、遒劲,落款处端端正正地盖了“任政”和“兰斋”的两枚印章,右上角还盖有一枚不常用的“学而不厌”闲章。书写日期标明为1974年元旦。我连连称谢,并告别任老立即奔赴专门的晒图社。

  又过了几天,当我从晒图社取到三十份晒图书法。这幅书法真的是字字灵动、意神相映。点划之呼应看似法度森严,实乃一气呵成。整幅字既有二王神采飞扬之韵味,又有欧虞珠圆玉润之姿态。字字方圆转折、向背起伏,蕴藏了一代大家外柔内刚、从容不迫之势,足以体现任老的书法功力,确能深得“兰亭”、“圣教”之精髓。

  那天,我满怀喜悦取回晒图墨宝后,当即又赶至任老处,取出一份给他,当作纪念。他看后也很开心,说能用就好,还微笑着对我表示谢意。这更使我惶恐不安。这件事使我亲身再次领受到任老的率真、淳厚的待人胸怀,倍增了我对任老的敬重。

  几十年来,二十多份墨宝晒图已陆续分赠给学员、同事、亲友中爱好书法的人们,可惜那张透明的描图纸由于年久时长,严重脆损,无法修复了。可是给我最大慰藉的却是已经珍藏了整整三十六年的最后这幅晒图墨宝,虽说搬了几次家,但它始终陪伴我,并成为我书柜中的镇柜之宝。

2009年11月29日《新民晚报》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1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追忆与书法名家任政先生的交往

张延安

光阴荏苒,一代书法大家任政先生溘然谢世,至九月二十八日转瞬已是十二年。忆起与任老相识相交的往事,不禁感慨唏嘘。


   三十年前,位于淮海中路的老单位,欲请名家书写牌匾,便提请任老翰墨。其实我与任老素未谋面,孰料任老蔼然接待。此后,我便由崇拜任老的书风墨韵,进而钦佩其长者之风,并经常造访请益。
    任老淡泊名利之懿行,浸淫感染着我这个晚辈。七十年代末,任老从全国二十多名侯选书法家中脱颖而出,接受了书写行书字模的任务。在这段时间里,他疏于应酬闭门工作,几乎是提笔写字释笔想字,弹精竭虑。每个字的结体都要反复斟酌,比较该字横排或竖排与相邻字的气息关系,同时书写几个悬挂墙上,观看效果,几日后才择优定稿。七千余个“任体”行书花费了年余时间。
    这套字模面世后,印刷出版物竞相采用,赢得公众一致的赞誉,甚至有人从报纸上剪下字来集成范帖。全国各地的市肆店招,也寻常可见赫然的“任体”。现今广大民众在电脑中选用行书体时,未必知晓这是任政先生手迹的衍生品。当年任老创作这套字模,仅收到七百元酬劳费,实际还不抵笔墨纸张所费。安于清贫的任老对此只是一笑置之,满怀欣喜于能为弘扬书法艺术尽一己之力。任老创作这套字模在电脑中的广泛使用,对中国文字的记载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己卯正月,登门给八十四高龄的任老拜年,顺便将带去自己耕石多年积聚而成的印谱,请任老题签。先生比去秋略显清瘦,但笔一上手,精气神皆运于锋颖,那力透纸背的墨迹全然看不出此乃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闲聊之中,听师母说,平日尽管求书接踵,门庭若市,书案上的印章时有“失踪”,令人不悦。任老,逐一翻阅完拙作,稍一沉吟后说:“张先生帮忙刻二颗印,现用的‘东渡归来后书’及‘任政八十岁后书’二印有大小,你把它刻成一样大的”。

我归家后不敢懈怠,选石构思,经日修改印稿,郑重其事。不日搁刀,向先生奉呈,求聆赐教。先生仔细端详后,连声称好,随即欣然手书 “跃马争春色,纵源秦汉味” 横批作为回赠。
此后,闻及任老在作品上用余之绌作,深感有幸而激动。仁者驾鹤去,剩有后人忆。

选自《张延安的博客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