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076|回复: 0

我是这样理解“激活唐楷”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我是这样理解“激活唐楷”的
% W/ n3 v$ K- v3 G
; o+ T. ]) d* r( E6 y1 R
                          招雀园主人% n* I. k% F8 j; V8 z) n2 X* l
$ F( \& b. }# g( U
      “激活唐楷”,说白了就是张旭光先生对发展创新楷书的一种个人提法。就好比理发店不叫理发店,叫美发厅;结帐不叫结帐,叫埋单;雇车不叫雇车,叫打的,一种时髦新颖的理论说法而已。
  t, H+ H7 J1 T2 x, M      每一种书体发展到法度完备的时候,都面临着一种创新的问题。否则法度越完美极致,发展前进的道路就会越窄。从书法发展史看,每一种书体都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到完美的过程,然后这种体法完美的书风被人们奉为圭臬,束缚着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艺术是常新的,不创新就会走入死胡同,就会走上穷途末路。
+ k' q6 s5 P+ c- {! f$ o5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门艺术的完美之日,就是这门艺术病入膏肓之时。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经过长期的压抑,一批“良医”出现了,他们打破了“传统”至上的神话,大胆施以“虎狼之药”,反而使已经奄奄一息、缺乏生机活力、近乎沦为“技术”“手艺”的艺术,活力再现,魅力无穷。他们激活了濒危的艺术,可谓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L4 H: Z4 G. \3 u3 t+ |
      
9 l# {) n* @+ j      王羲之等一帮人把书法特别是行书玩得近乎完美极致,“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马宗霍《书林藻鉴》)魏晋书风千百年来为书坛所崇尚,象一条大河迤逦而来,潇散、妍媚的主流势不可挡。中唐颜真卿“雄秀独出,一变古法”(苏轼语),但也是昙花一现,淹没于潇散、妍媚的滚滚洪流。直至宋代,苏轼“本之平原以树其骨,酌之少师以发其姿,参之北海以峻其势,阔步高瞻,无意于世俗之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尚意”书风的先河。同黄庭坚、米芾、蔡襄等人一道将千百年来魏晋书风独统天下的局面,捅了个天大的窟窿,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宋代“尚意”书风可谓激活了晋代“尚韵”书风。
' N6 R" T6 x/ i+ i2 C+ o8 G      同样,隶书也经过了从幼稚到成熟到完备到病危,最后被激活的发展历程。
" ?4 Q1 I; I/ u8 }2 q/ i8 f      早期的简椟帛书可谓隶书的孩童时期,经过两汉的演变进化,隶书逐渐成熟完备起来,《曹全》《礼器》《张迁》《乙瑛》《史晨》等这些法度完备的隶书名碑大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这时,隶书这一早期的独特书体,不仅成为人们书写墓志、来往书信的日常书体,还成了政府书写官诰的实用工具。东汉末年,蔡邕更是把隶书的实用化推向了极致。他用规规矩矩的隶书将正定后的六经抄写后镌刻于碑,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站在太学门口学习他的书法的人把道路都堵塞了。隶书艺术走入死胡同自蔡邕始矣。' d+ H  u$ e  W! I0 r3 C
      隶书之河自汉末始,如一潭死水,了无生气。尽管到了唐代,上有皇帝唐玄宗竭力提倡,并亲自写隶,下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三、史维则号称唐隶四家,但仍如死水微澜,没能挽救隶书走向衰落的命运。宋、元、明擅写隶者更是寥若星辰,不值一提。但是,时光到了清代,一大批书家“直接汉人”,又广收博取“小则造像,大则摩崖,人习家临,遂成风气”,古老的隶书迎来了第二次生命,出现了郑谷口、伊秉绶、邓石如、金冬心等一大批隶书大家。古老的汉隶也被激活了。
% n! Q5 D/ k  i
8 T" i. ?( I* Y      楷书发展到唐代可谓登峰造,唐楷的影响力更是至今犹存。小孩子学书法必先临摹“颜、柳、欧、褚”打基础;索书的人大都会说“给我写幅颜体楷书吧”;一幅临摹很不到位的唐楷也会引来一片啧啧称赞。但在正规的国展中,写唐楷的很难入展,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普通群众很喜欢唐楷,他们眼中的所谓书法就是唐楷,但大多书家却不愿意写唐楷,唐楷在当今书法家的眼中已经成了橱窗里模特,失去了活生生的艺术魅力。$ i; P" o7 c, b9 h9 h
      这一有趣的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唐楷的艺术性已大大退化,写唐楷几乎沦为写字的代名词。这一现象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打破唐楷的囹圄,写出楷书的时代气息。所以张旭光先生在楷书艺术日益低落迷茫的今天,提出“激活唐楷”的书学观点,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2 G! u) S9 n0 `% G. T6 p      7 Y9 ]  k( ^# H3 b
      我所理解的“激活唐楷”是这样的:以新时期崭新的审美意识为基础,用丰富多彩的优秀书法遗存为手段,给充满暮气的唐楷注入新的活力,使唐楷这棵濒临绝境的艺术老树重新焕发生机,使楷书艺术的血脉得以延续。
2 g' q- g+ e7 d, s, X# w      想想宋人是怎样激活滑向“纤巧靡弱”深渊的魏晋书风的,想想清人是如何激活被人遗忘在角落里的汉代隶书的。或许我们可以对如何“激活唐楷”有很大启发。$ A+ N- [8 R  f
      激活唐楷,离不开审美意识的创新。苏轼提出作书要随意所适,自然“天放”;黄庭坚作书如“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不择纸笔,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米芾更是用笔真率,日刷万言,并将唐代名书家一概予以讥贬甚至否定。这些人的书法审美观是与当时“二王”书风至高无尚的主流书论格格不入的。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审美观念激进的“艺术叛逆”,才使宋代的书法在“魏晋书风”延续千百年后又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今天,人们的思想是如此的解放,艺术生长的环境是如此的自由。更应该打破“书不宗魏晋,终不入高格”的传统审美观念、打破“唐楷是最暮气的书法门类,应该寿终正寝”“写楷书应该取法乎上,直取钟、王、魏碑”等流行观点。积极探索“激活唐楷”、创新楷书的路子。可喜是的已有少数人在尝试着走“激活唐楷”的新路子:有人用魏碑的笔法去写唐楷,使唐楷增添了几分峭跋冷峻;有人在唐楷中参入行书笔法,庄重的唐楷顿显几分鲜活灵巧。尽管这种对“激活唐楷”的理解有点狭隘片面,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人的新思路讥讽为“赶时兴,拍领导马屁”,或干脆骂做“任笔为体”“野狐禅”。只有鼓励一切创新思维,才能开创楷书新风貌。
2 @& f+ A! L' t, w  o4 C( l      激活唐楷,离不开各种实践探索。在唐楷中加入篆、隶、行笔意,算是“激活唐楷”;把简帛、碑版、砖文、瓦当甚至民间书法稚拙率真的结体融入唐楷,算是“激活唐楷”;把唐楷写出浓、淡、干、湿、涨等丰富多样的墨韵,算是“激活唐楷”;一改纵有行横有列的布局,把唐楷写的满纸云烟、乱花铺地,算是“激活唐楷”;把瘦硬清寒的《九成宫》写出“雍容华贵”味儿,把宽博奇瑰的《大唐中兴颂》写出清秀娟丽味儿,这都算是“激活唐楷”。6 {" f4 j5 t/ h1 P3 e. S
     
1 o% ?0 M* m6 O. @& ?6 r. i0 l, J; X, f       一切优秀的民族艺术精华都可以为我所用,天马行空,奇思妙想,让唐楷甩掉满身的陈腐之气,一身靓妆、风情万钟地从历史的深处姗姗走来,以历史上从没有过的新鲜面目屹立于当代书法艺术之林。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就能象魏晋、宋、清一样在中国书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A8 U, V8 W  R- |

) J3 r/ m3 [; a7 \0 I                                                                                        (2006年12月12日晚草于招雀园)1 H, c: l8 ^- W6 n& K) z9 W7 I
; N7 M7 Z; L5 }: D! j3 y
[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9-28 16:2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