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316|回复: 14

郭伟非是联书法艺术特色初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天生不懂书 于 2011-4-7 11:29 编辑


  郭伟 斋号 "研经庐",男,一九五0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评审委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政协委员。



        郭伟先生此幅书法对联,以大爨为创作基调,贵在打破了爨碑的死板味,强调了笔墨意趣。我们通常看到的爨体的书法创作作品,多半以僵硬的,死板的、对称的感觉进行创作。一些有较高水准的笔墨意趣的作品,也仅表现在字与字之间的笔墨变化之上。然而郭伟先生的此幅作品,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其对笔墨的控制与把握的精到。
        非的两竖的粗细与浓淡变化,留的四个口的虚实排列,佛的三竖的造型意趣,家的几笔的姿态造型,都有意识地放大了笔墨的书写感觉。特别是真的下长横的墨色变化,极大地体现了作者对笔墨的把握,还原了爨碑的书法书写状态。反映出作者对爨碑的精神实质的探求。同时,使用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更加强调了书法的天趣,打破书法墨色的一贯性,在少字数书法作品中,作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初学书法临习,对碑刻与纸帖的关系无法了解,或者说是根本没有感觉。为了探索碑的味道,初学者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在做还原毛笔书写的工作。然而,在还原过程中,一个最难突破的问题就是墨色变化,达到了原碑的型容易,达到原碑的神却太难。
        郭伟先生是一个精到的篆刻家,深知篆刻对于学习书法,特别是学习碑刻的重要性,我猜想,他定是在碑帖的还原过程中,或者说是碑与帖的互相转换过程中做过不少尝试,才发现了碑如何还原成帖。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作品透出了他的智慧,透出了他的文化底蕴,透出了他的创作态度,透出了他对笔墨的高超把握。
         难能可贵的是,郭伟先生在正书对联上使用草书作为题款,在草书中加了爨味,使其和正文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天生不懂书的微博
发表于 2011-4-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一支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生不懂书 于 2011-4-7 16:01 编辑

的确。一支好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趣横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妙趣横生!
九华松人 发表于 2011-4-7 15:31



    四个字概括郭伟先生的书法,高明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居士 发表于 2011-4-8 12:20



谢过居士。请多多关注云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真稚气,很养眼,很耐看!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