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老李

清代书法独特的历史诠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书写的正字问题. I4 K+ s+ Z5 u- F
    学习书法,人们往往只注意把字写得好看、美观,而忽视了汉字书写的正字问题。规范汉字书写是规范汉字在钢笔楷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在书写正确、规范的同时,达到简捷、流畅、美观的要求。那么,要写规范汉字,是否需要对照印刷楷体字临习呢?印刷楷体字由于印刷制板标准化的需要,统一笔画、字形,因而看起来整齐、匀称、清晰,但都缺乏变化,显得呆板。我们在书写钢笔楷书时,可参照其笔画、形态、位置去写,但不能临摹,因为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与审美意趣不同,写出的字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字。要防止受其影响,使写出的字毫无生气,僵化呆板,失去了自然生动和个人风格。更要注意不能信笔为体,任意为形,不讲规范法度,看起来个性很强,实际上并不符合汉字美的原则,也不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甚至写错别字,自造字。
6 I8 }! @- Q; F7 y6 h    要写规范的钢笔楷书,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O2 [/ r, w  q5 _6 z7 d3 ?! C
    1.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废止字和自造字。  E  \$ ~; A. J# t
    2.纠正容易误写的笔画。如“制”字左边的中竖不要上下断开;“出”字的中竖不可断开,不能写成两个“山”字;“叫”字右部的竖折与长竖是相接关系,右边不能透头;“求”字左边的点、提(挑),不能写成横折撇;“貌”左旁部件“穿”的下端勿加笔画写成“泵”;“撇”字中间部件的中竖要一贯到底,不可中间断开;“西、四、酉”等字中间应写成撤和竖弯;“虐”字下边部件开口方向不能向左;“雪”字下边部件的中间一横右边不能透头;“争”、“事”等字中间的一长横右边要透头;撇带竖的字如“白”、“向”、“身”、“自”等,撤不能向左下透头;短撇带长撇的字如“舟”、“斤”、“瓜”等字,上撇不能出头,等等。
" u# X+ T+ S1 v5 x4 z1 b, J) P) T    3.注意独体字作偏旁部首时字形、笔画的变化,这将在第二节单列详细介绍。
/ w5 y- ]4 |- l    4.纠正汉字笔画书写的笔序、笔数。因为有的规范字与旧字体不同,写时要特别注意。比如“了”字应写成两笔;“片”字下部是横折一笔写完,不是横和竖两笔;“象”字中部是一撇,不是竖、撇两笔;“卑”字及与“卑”有关的字,中部是一撇,再另写一横,不是撇折一笔;“禹”字及与“禹”有关的字,最后书写是竖、提、点三笔,而不是竖提、点两笔;“离”字最后书写是撇折、点两笔等等。(来源 书法屋: www.shufawu.com  F$ t) r% ^, y  p& Z
    5.纠正随意增减笔画、改变笔画形态的不良习惯。因为很多字书写时稍不注意就容易误写,如“马”字首笔是横折,若写成横折钩则错;而“鸟”字第二笔是横折钩,若写成横折则错;“斥”字的下点与竖是相交关系,若写成相接关系则错;而“卜”字的点与竖是相接关系,若写成相交关系则错;“夭”字首笔写成横则成了“天”;“干”字首笔写成撇则成了“千”;“戌”字内短横写成点则成了“戍”字;“比”字左边的竖提不能写成竖弯钧;“名”字的点写出头变捺则是“各”字;“夕”字的点下边不能透头;“蒙”字凸宝盖下边的一横不能丢;“练”字右边中间是横折竖钩;而“栋”字右边则是竖钩;“添”字右部下边,竖钩的左边一点右边两点;“巳”字第三笔与首笔相离则是“已”字,与第二笔相接则是“己”字,如此等等,都是平时书写时要注意的。
, w$ Q; Y  M* F$ j: _/ Z: G    6.辨析偏旁部首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写法,如“匕”与“七”。在汉字中用“匕”作部件的字很多,如“比”、沦、尼、死、伦”等字,其中的撤与弯钩是相交关系,不得出头;而撇出头与竖成为相交关系的字有“化、华、龙、叱、拢、笼、此(。h即)”等字。“七”字的横不能写成撇,竖弯钩不能省略写成竖弯,如柒、虎、虚”等字。; D9 _; {  r/ R5 j
    7.纠正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如‘旧”是长形;“曰”是扁形;“冒”字上边部件中的下两横与左右竖相离,相接则错;“感”字是上下关系,不是半包围结构;“市”字是点、横,下带一“巾”字;而“肺”字右边部件是一竖贯下来。
, n" q+ r) l3 q    因此,要注意辨别形体,记清笔画偏旁部首的正确写法,弄清字音字义,平时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书法?
2 e2 ?- \: P3 M  I0 W3 O% b' e$ Y7 e) W. C! [
关于什么是书法,当前似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现在要把它完全说清楚,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觉得,说说总比不说的好。 9 v( }* {: o! }. B; Q

9 `! _& {+ U. i& I% l) V: g《辞海》是这样说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字的书写方法。主要要讲究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等方法。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行气惯通等。这种说法,是传统的狭义上的书法。 ) d5 o0 S$ U, p* y* K+ c7 w
1 f0 m/ z! H* O6 {$ d
今天,由于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书写工具,由它们写出来的汉字,我们大多时候也叫它书法。只不过在书法之前往往加上了别的修饰词。在古代,用刀直接锲刻在甲骨上(据考证,也有先写后刻了,也有刻后填朱填墨的)的文字,我们也可叫它们书法。这是广义上的说法。 " f: g( d6 a- F: D+ M" v! P2 I9 ]

7 `( n1 G& {& L1 `! }) V/ A我认为,真正的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塑造其艺术形象的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当然是更狭义上的了。这句话有四个要素:毛笔、书写、汉字、艺术形象,缺一不能称之为书法。首先是毛笔。它细则纤纤,粗则盈盈,千变万化,神鬼莫测。其他的笔则无论如何也没法与它相比的。其次是书写。我认为书写是指一次性的挥洒出各种线条,不能象画西洋画,可以反复涂抹,否则它也不是书法。其三是汉字。我认为只有汉字才有书法。其他所有的文字则是没有书法艺术的。如果有,那也无法与中国的书法相提并论。汉字有书法,一是它仍然与象形紧密相联;二是单字众多、书体众多,非其他文字所能比拟。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然,一是它们已完全摆脱了象形的特征;二是它们一般只有几十个字母,穷极变化也不能与洋洋大观的汉文字相提并论。其四是艺术形象。这个艺术形象,是指它能够“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中锋、偏锋、侧锋?  
7 S' F4 M$ N( p4 t3 C! }5 M  |* F" T/ W% B
对于什么是中锋,大家的认识可能比较一致,但对于什么是偏锋和侧锋,则争论颇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都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也不必过于计较其名称之不同,因为自己的实践所得才是最重要的。 ; ?+ }! x: R6 \# R4 g9 Q9 A+ F6 |

- \+ b, `! z4 n4 ]7 H5 n我认为,中锋就是在用笔过程中,始终保持笔尖基本上在笔画的中轴线上,以提按、捻转来实现笔画的粗细变化的一种常见的用笔之法。我认为,中锋行笔,是书法的根本大法。因为用其他方式写出来的笔画或线条,是很难有中锋行笔所表现出来的质感的。
( t- ^1 h+ l3 o2 u; {5 n9 `  {  ^8 `/ P2 v
所谓偏锋,是与中锋相对而言的。是指笔尖离开了笔画的中轴线所写出来的笔画或线条。这样的线条更能取媚,但往往显得有些轻浮。
7 z) k: w8 N# w2 j4 J5 v% m) M& e+ q. P: r
所谓侧锋,有人说就是偏锋,这也许也是对的。但我认为,侧锋不是偏锋,而是指笔管侧侧卧,笔尖露于笔画边沿所写出来或者说是扫出来的笔画。侧锋难用,不是顶尖高手,会用这种方法把线条写得很粗俗。
9 P$ Z* f8 H; P) ?. |  |  y( I3 u+ W! e1 E
法无定法。当我们熟知笔性,知道所有用笔之法后,才知道真正的书法,不是什么“法”能写出来的,所能用的都是无法之法。就如武林中所说的“无招胜有招”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文房四宝? + G" ~0 ^3 L& i, m% H
& v) o7 u* M. W3 X% t8 O6 ~& Q6 x7 ~4 S
一般所知道的文房四宝,就是指纸、墨、笔、砚这四种书法活动所必须的工具和材料。其实,中国古代,文房四宝是有特定含义的。它们是指宣纸、徽墨、湖笔、端砚四种中国传统书画用工具材料名品。
0 A) `3 b) G3 r; r6 L# `3 C) ~- x: g, A& B: o5 n
宣纸,是中国书画的特殊用纸。“薄如蝉翼白似雪,抖如细绸不闻声”、不易破碎和变色,是其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几种,因主要产于中国安徽宣州而名。宣纸为纯手工制纸,需精工实料(一年多时间,几十道工序,安徽径县产的青檀树皮等)才能做成上好品种。现在由于生态破坏,又大规模的机制,很多种类宣纸已没有了过去许多的优良品质。生宣是没有加明矾浸泡过的宣纸,水墨渗透能力强,宜于写意中国书画。熟宣是加过明矾浸泡的,水墨不易渗透,主要用于工笔国画和蝇头小楷。 # c" S  x+ k8 n( w6 i
1 w/ ?. H: ]' n
徽墨,也因产于安徽徽州而名。主要原料为松烟。因其做工考究,不易脱落变色,而为广大书画家所喜爱。 & G( x+ r; r8 L6 q/ l8 i

/ A- g) ^  i2 ^1 C% i5 D湖笔,因产于浙江湖州而名。据传,湖笔的扬名,与元代赵孟頫有关。真正的湖笔制作考究,用料精选,所做出来的成品,基本符合毛笔“尖、齐、圆、健”的要求。而现在情况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打着湖笔牌子的不一定货真价实了。 4 @  D. X3 `  g" s

+ `; ]8 c) D+ ~# r" A端砚,产于广东肇庆端溪而名。它是工艺美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与写字有何区别?
  t" i* d6 H/ ^' n
. p! j1 ~1 C( x' F* n关于书法,在上述的第一条,我已阐述了,其关健点是能“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即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其艺术性永远是占第一位的,而其实用性则不再重要了。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书法不是写字,它们是有很大区别的。
, y5 x- ~. X6 H* e; S4 i# P) l  ?
' U% X2 q1 d; l* G写字,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写得好的标准是美观、工整、易认。 1 \% D" n1 J5 N% r
4 [4 ?8 u" A* M; z  r
书法虽然不等于写字,但与写字也并不是没有共通之处的。从广义上来说,书法也是写字的一个部分,只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已。书法不仅要学习技法,还要培养人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
% r7 A/ ?# H: |1 k7 S) o' P% w/ N. i% k! c& v% c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包括一些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区别,认为写字就是书法,或认为写毛笔字就是书法的,大有人在。
* q9 P/ q2 H# m3 ~
& x& Q1 G, S1 p9 x" S8 d3 W前不久,我应一个青少年文化中心之邀去担任其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书法教师,可是当我在教给一年级学生一些行书的时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虽然有许多学生喜欢、能接受、写得也很好,但还是不能得到中心有关领导及部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普遍认为,小学一年级只能教给他们楷书。其中心的副主任干脆直接说我根本不懂教育教学的规律。我无法也不能与之争辩。因为我们不可能站在同一个层面来看待或思考这一问题。她是有些可悲的。因为她把书法与写字完全混为一谈了。其实,行书、草书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难,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从某些方面说,楷书要写好,却是更难的。顺便告诉大家,楷书是成熟最晚的一种书体,至少比草书晚一千年。它的出现,是书法艺术完全走向成熟、书法各体全部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 r+ Z: _8 c1 {: O" `4 ^" v

. X* ]- H& v1 o: l6 I我是一个专业的书法教师,为学习书法,放弃了许多。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书也读了,路也走了。如果书法仅是写几个字那么简单,那对我来说也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书法家?
$ N6 _9 k6 V# [/ L  K' Z; D1 z0 X. |9 I" ^$ @; @! ^
书法家是一个神圣的称号,不是某个人自封或某个组织所封就是书法家了。在我国历史上,真正地称得上书法家的也不是很多。启功先生生前就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他说,他怕沾污了这个神圣的荣誉。 . ]) V# S; E* M: ?" e/ d
3 k  s3 V4 d% T/ U: i! o
启功先生是当然能享有书法家这个称号的。他之外,我们国家现在能真称得上的虽不多,但也不算少。我认为,真正的书法家应具有如下条件:(1)、良好的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能力。即具有这方面的非凡的天资。(2)、长期的临池功力。正草隶篆,能各体皆通,一至二体擅长并能自成一格。(3)、熟悉中国书法史,精通文字学。(4)通晓中国古代文学、历史,能作诗、填词、撰写对联等。(5)同时还应是篆刻高手。(6)真正的书法家还要能经得起历史的淘冶。他的作品能成为经典,他个人的形象也会随着历史的推演而愈来愈高大。
7 P- H2 s# \: @" y! c' N% w! s$ v2 Q0 y
事实上,有人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专事临摹一幅作品,参加了国展,加入了中国书协,就成了“书法家”。而有人研究了书法一辈子,书法功力深厚,著作等身,没有参加国展,就不是书法家。这是有些滑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习书法究竟有何意义? # U+ A# ~! d* @
2 N8 }7 g/ d) }( b) X- m
现代科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使我们似乎离书法越来越远了。现在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年青人,或由于长时间已习惯使用电脑,或宥于认识上的原因,已很少拿笔写字,有些连基本的汉字书写都有了困难,就更无遑学习书法了。那么我们今天还需要学习书法吗?学习书法究竟还有意义吗?我认为答案是无庸置疑的!学习书法,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青少年、壮年还是老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 U$ z7 @) t6 G
& Z7 E( O3 f. L
(1)、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 9 U/ b0 k8 p7 K3 i: y. R

: ]6 A* _( v+ r4 r"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与书法紧密相联。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明语)” ,是“不朽之盛事(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语)”,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语)”。
! n( d7 O' O3 @* R- [3 k! w% N4 |5 _# x+ z2 S* @
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云:“夫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是为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即孔子所说的礼、乐、御、射、书、数)之奥,莫重乎银钩(此银钩代指书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三端”之中,书法是最为奇妙的,六艺之中,书法是最为深奥的;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可见在古代中国,书法为统治者和社会所重视之程度。为什么?因为书法艺术是以汉文字为基础的,而汉文字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且也是现代中国文明进步的基石。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7 V* ?# V, x7 r+ l* V

4 Z1 ], }: R! g+ o8 C(2)、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学修养,激发我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 V  y0 F9 ~' G) b5 b4 {' m3 y
. U. u3 I& w5 S2 I. x  ]" B+ \; q" `* O5 X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以先秦诸子经典为基础,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与之同时之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还包括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学等。它是华夏文明的基础,东方文明的代表,炎黄子孙的魂魄。其主要内容共同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以清代纪晓岚所主编之《四库全书》为著)。其主要思想集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人格理想。
6 L' ~4 Q. D2 X" W8 ^+ }* H& Y4 H* T$ @, W, M
毫无疑问,国学是书法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反过来也可以说书法是国学的一部分。因为国学都是以汉文字为载体,甚至于直接以书法为载体的(如一部《资治通鉴》就都是由司马光用小楷一笔一画抄出来的)。而书法所表达的内容,往往也都是国学内容的精华。 + a5 |: f# ^4 s! F! e5 i) j  R- m

* |, G( l& H6 A现代工业文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不是从西方学来的,所以也就没有多少东西值得我们民族光荣和自豪的。而最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只能是:我们在当时领先于世界,今天仍然放射着异彩,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书法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更是中国艺术的主流。 : y1 [6 d" j) f6 M( T

% y$ z  m/ \) o2 \. J1 L. y+ W(3).有助于促进全国各民族融合,加强全国各地联系,特别是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联系
6 Q8 o1 V/ F  ^% u+ a; q
' _0 q9 f2 C: X) V2 P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人口众多。各地区间由于历史、人文、地理、风俗等原因,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民族、方言。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地区间的民族语言、方言及风俗等的差异,是极不利于民族间的交往和国家统一、长治久安的。但今天,偌大的中国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汉字及与之生死相依的书法艺术是功不可没的。原因很简单,是汉字及其书法艺术,弥合了各民族间、各方言间的巨大差别,解决了他们之间的交际困难,从而能达到政令畅通,民族团结。
7 U8 c8 Y1 v7 n  X. J! C
" Q: ?, T/ F( J8 ^新的地下发掘史料证明,在秦统一文字之前的中国大地上,虽然各地语言文字有所差别,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存在难以沟通的困难。因为像春秋战国时期《诗经》《老子》这样的名篇,今天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有地下发掘,它们之间的文字差别并不是很大,书法风格也有相通之处,只要你稍加研究就会发现它就是《诗经》《老子》,而非其他。它们都是用毛笔写在竹木简上,或写在绢帛上的。其造字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主要意旨却是一样的。
4 L: N: f9 U/ P$ r2 W. O3 f& W  \# i$ U! A1 _: G
今天台湾地区的部分台独分子,正在大搞意识形态上的“去中国化”运动,以期达到其最后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企图。但我认为,他们只能是枉费心机,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不可能割裂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更不可能在台湾消灭汉字和书法艺术,也就不可能割裂台湾与大陆的血肉联系。这正如某人自己拽住自己的头发要把自己拽离地球一样。 ' p$ L, G% o  c! S8 l. k
2 K" n8 S. m# h
今天的港澳台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爱好国学、书法的人口众多,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认为:台湾实际上比中国还中国。我没去过台湾,不敢妄下断语,但就我接触到的不多的几个台湾人来看,的确如此。我们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互动,就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6 j, q8 z1 b" ?' Z1 S' t
# v7 L3 t6 |2 m4 s4 a  B( x  {(4)、有助于促进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
" X4 ?( K, r0 T% K8 e  C4 C8 B; [" g
古人云:“琴棋书画,此四者,君子之好也”。又云:“试笔消长日,耽书消百忧;闲来得如此,万事复何求?!”试想,如果大家业余都有了君子之好,爱上书法还能消愁解忧,灿烂闲暇时光,得到持久的快乐,那么大家不就都成了谦谦君子了么?既然大家都成了君子,那么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愿景不就能实现了吗? ) s1 C9 r  F- t* R' \7 k
& r1 j  ^* p# G% Z% U) H0 D
其实,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和谐。因为中国书法一直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深。儒家的中庸思想,讲到的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实际上就是中国书法的最高标准。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中提到的,书法创作要“沉著寓飘逸,刚健含婀娜”,“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骨丰肉润”,“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等等,说到底,其实就是不同情境下的和谐。能创造这种笔下和谐的人,他也一定是一位心气平和、胸罗万有、志趣高远、姿态娴雅之士。
& L. t. X6 r5 B" N9 k3 Y5 x
6 P0 x: b' U5 H3 G! w3 [(5)、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意志品质、人格修为等情商。 , j3 X% W& O8 Z
* m; a" v) L: T  I$ d) u: G
现代科学研究及我们身边不少事例都可证明,就一般成功人士而言(即除极少数天才外),决定其是否能取得成功,非智力因素,即人的情商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在教育活动中,这种情商因素的最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人格修为的培养。书法学习是加强这方面培养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因为书法可以教人学会观察、模仿、领悟,可培养人的细心、耐心、恒心等等,同时,还可陶冶人的道德情操。而这些不是有点小聪明就能与之媲美的,它们都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 I8 J/ Y! p/ M5 K& R/ @- _3 A) I& Z' B1 _6 o" P4 c9 X4 n1 W6 q7 `, b: X
(6)、有助于我们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 _' d. _( ]. d6 p. |0 H" m& M; o0 x7 D6 n, t( y$ y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事实上,世界上那些顶尖级的科学家,几乎没有不是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的;与之相反,那些顶尖级的艺术家也往往同时是科学家。如达芬其(著名画家,同时也是科学家),米开兰基罗(著名画家、雕塑家,同时也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科学家,同时也是艺术爱好者),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同时也是艺术爱好者)等,莫不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可自由人的思想,丰富人的想象力。科学可使人逻辑严密,锻炼人的推理、概括和抽象能力。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就完全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   h8 W/ z! C2 i( T! @

1 N0 }5 W- J3 l4 r6 v书法艺术它“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唐张怀瓘语),是抽象和具象的有机结合,它即具有东方民族固有的含蓄隽永的特点,又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它可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它可能是一幅怡人的风景画,是一首荡气回肠抒情诗,一段美丽的神话传奇,一幕动人的歌剧,一段美妙的音乐,一幕激情飞扬的芭蕾┄┄但它同时还可能是:一个曼妙的天体阵列,一幅神奇的元素图,一个有序的电子矩阵┄┄ , ]! [6 o  G! H$ x& M

8 v5 ^# n- L# z9 C8 v$ ^6 t(7)、有利于加强我国教育、教学国际和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3 o* L2 p+ {# V7 \6 s0 K; U# w& [
" g2 `" }$ \9 j( k: ]$ C" ^"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以及本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3 X$ I8 l5 y* z  c% C. D1 r7 K; m4 V
我们与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方式很多:科技、文化、教育等等,但由于书法艺术与语言、文字紧密相连,所以它在这种交往中的出现则更加频繁,且地位日益凸显。比如今年四月十五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我们就搞了一个“中日青少年书法交流会”,胡锦涛主席亲自参加并即时题了:“举青春之力,修万世友好”的贺词,但可惜的是,能上台与日方进行交流的中国大学生却不如日本的多。因为在日本、韩国、台湾,书法教育自成体系,十分普及,且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其地位已上升到了“道”,即形而上的高度。正因为如此,在这些国家或地区,上至政界要人、名星大腕,下到普通百姓,大都是能拿得起笔的,而在中国大陆却不行。
( i0 j) D7 j- G
& l3 W; n/ @7 g6 g去年,在北师大,我见到一对父子书法博士,他们是韩国人。而2005届的北师大成人书法硕士研究生班,就区域分布而言,台湾有五人,占全班(国)人数五分之一。宋楚瑜、连战来大陆能四处题字。港台明星大多也能当众表演书法。这让我们真切在感觉到,正如台湾中南科持大学陈立骧教授所言:台湾比中国还中国。 ' b4 S5 ^: u0 |* h/ {
: g; b5 h: Q  }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有了不少的遍布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也有些省级行政区把书法定为了中小学的必修课。 8 g* j+ T- v- x/ G1 ?! c3 m

5 Y# r0 V& g  i" s# w) w(8)、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书法艺术人才。
/ M7 K+ o0 l& N7 o! U+ n
5 U' }6 H. b2 C: B/ q/ P“为往圣继绝学”是中国传统士人的人生目标之一。今天,许多传统文化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仍需要有众多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甚至于殉道者。这项工作,需要长期的、艰辛的付出,但肯定难以发财,可在我看来,它仍然是值得的,甚至是神圣的,也应是受人尊敬的。但从事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爱和激情,同时也是需要一定的天资。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好的环境和机制,那么,我们就能及时发现人材、吸引人才、培养人材,使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能绵延不绝、薪火相传。 , E' X. f4 y) p! a

$ M# W! s2 u' W: B$ S7 d4 `& L(9)、有利于古文字、繁体字的认读和传播。 1 U& _: c6 X' E5 P# _
& i1 E% _+ ]4 l+ p2 ^! E; M! g
现在的青少年,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能写出一篇没有错别字的文章来的,可能已经不是很多了,更不遑认、读、写繁体字了。但是我要告诉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是只认我们的繁体汉字的。最近世界医学会通过的,中医术语国际标准化文件,其中一千四百多条中医、中药国际标准化术语,就是以繁体汉字来统一标识的。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甚至于世界其他大多数使用汉字的场合,都仍在使用繁体汉字(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故我认为,学习繁体汉字对我们的青年学生而言,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即学好繁体汉字不仅能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 ]1 `( F9 i4 m/ z$ r% h
/ m/ J, f, {) L: E3 h$ {当然,学好繁体汉字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我们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古文字、繁体字的良好氛围则是必要的。
( g$ c5 J+ A/ D# U9 `
7 c- t3 [% h, R8 X(10)、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我们的审美情趣,心理状态和身心健康水平。
' W" O: i8 [3 P0 }
+ W) N& P, ~4 |, f( n“书之为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源于象形,是人之自身及世界万物形象的高度浓缩和抽象,所以美妙绝伦。今天,汉字仍保留了这种特性。以此推之,我们学习书法,就能提高我们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同时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9 P9 X2 n. v4 M, `7 h  R
! Z) `" L. K& S6 e4 C+ P1 \唐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说,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如能“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便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又,唐张怀瓘在《书议》中云:书法还可“骋纵横之志”,“散郁结之怀”。这些都能说明书法是可成为人的精神寄托,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的。 # U. |! G* _% o( Z

; O; E( ]1 H# o" L+ n/ R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生产和竞争,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明显比过去的农耕社会快多了。这就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压力,使我们的神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也就会使不少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这种紧张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渲泻,那么就有可能形成心理疾病。而书法学习和创作则可以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使人的各种情绪得到释放和渲泻,从而给人以精神寄托,使人心气平和,精神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好书法有哪些主要途径?
( k" ]; |+ w. u
: h# {9 c) P5 Y8 R0 [# c条条道路通长安。成功道路千万条。学好书法的途径也是很多的,主要看你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有多高了。   J/ T; ^; T; ?5 i$ A1 q8 B

$ O' v/ k/ ]% Z+ Z. o首先,我认为能找一个高水平、有名望的老师是走这条路成功的捷径。这样的老师不是到处都有的,他的见识、学养、功力、道德,可使你少走许多弯路。
# e- S  m. P8 U- O! P) x
4 z) D, _4 k" n6 H! H" ^其次,如果实在没条件,自学也是一条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当然,这条路将是十分艰难曲折的。它需要有常人不具备的恒心和毅力才行。 6 x# t- {5 `; B# w$ V
+ I/ R& l6 L! t" W
其三,进入书法专业学校深造也是可以选择的。现在各名校几乎都有书法专业。且各校各有优长,有的还有本学科的泰山北斗式的名家。
& w, F& N/ P( h  |9 o+ e9 \( r* v  E0 {5 w, P) x( I2 p! ^
说到底,不管走哪条路,都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自身的天份及对书法的热爱与虔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P! c" y; [6 n2 G  ]5 x: b& G3 c1 O" T  H
(1)、摹帖:顾名思义,就是以透明薄纸覆帖上,照字之笔画大小形状而摹之,或是直接买描红本学习;主要目的是得其间架及笔画形状。 1 ]8 }' \' e8 w

/ N: _, B& ~4 c3 B/ F1 x1 d( ~, x+ d(2)、临帖:置帖于视线左前方,依观察所得字之形状、大小而书之;主要目的是即得其神,亦得其形。临帖是学习书法最有效的途径。 9 t5 J% `" f& |! s/ t
  r# y' [8 [8 ^3 r/ v
(3)、读帖:在没有条件写,或没有兴致写的情况下,可以读帖。读帖能有多方面的收获。因为文字内容、笔画变化、间架结构、布局章法、版本优劣等都在所读之列。 & Q/ O: r4 l; M1 x
# W8 C) r9 `2 h, W8 n: J
(4)、寓学于用:常把所学、所得运用到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创作”书法作品参加书法比赛或展览?
/ [# X  x8 O. n( e9 t9 i4 F* ]" f  J( N: a: z, a5 I$ ?" U/ R7 B
现在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年代,书法界更是如此!如果你能参加比赛,并能展出、获奖,你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否则,你再怎么样也不怎么样! 1 k2 N# ]% \8 D$ t

# e( J  ]' Y# D$ a/ v2 A但是,据我所知,参加书法比赛,参展、获奖等,都是有很大的偶然性的。举个例子吧:前不久,我与我院的几个学生一起参加了温州市文联主办的一个书法比赛,结果一出来,令人啼笑皆非。临摹我的作品的学生,大多都获奖了,有个获了二等奖,有五个获了三等奖,我同样是获了个三等奖,另一个书法老师连入选的资格都没有拿到。用膝盖想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我学书近三十年,出有字帖、字库近十种,而我的学生有些仅学书一个月。这是一个近在咫尺的事例。事实上,临摹我的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性的书法比赛的青少年学生,有很多,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特等奖的也不在个别。而我却最多是获了个二等奖。我真不知道那些评委是如何评的。有时我想,就是睁眼瞎,什么也看不见,只是摸摸可能结果也会更好些。
3 ]' _# Z4 W7 |+ x, |) L/ y! v) d9 k. N9 `$ J# X8 @/ H* \
要说想成为真正的书家那是肯定不容易的,但想要参加书法比赛并获奖却是并非难事。 - G" f7 x: i% O5 e9 O6 Z4 v
7 }; ^1 ?" E! y% y8 V
第一法:反复临摹一幅作品。这是见效最快,用力最省且行之有效的捷径。
& G, I& D5 `, u& `9 d: h( x
9 ?1 O) y' [7 O1 z/ W) h1 ?当事人无须多少书法功底,只须有一定书法天赋即可。由于没有功底,所以不可能把作品写得很熟;由于反复临写,所以能使临作轨迹、笔法基本到位;这正符合某些评委心中的理想状态:太熟则俗,太生则恶。当然,所临之作应是格调较高或比较新奇的东西,不一定要是名作。评委没见过的最好。
5 s: ~' U, O8 \1 ]% b5 D% X" u/ d
: b5 S1 ?8 O  ^' A1 x6 E9 r第二法:杂交法。这是对有一定书法功底的爱好者而言的。如果你唐楷不错,不妨再学点魏碑;如果你行书还行,不妨再学点章草;如果你隶书不错,不妨再学点汉简;只要能把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出奇出新。但是请注意,不要折中,而是要有所倾向才行。这样评委会能比较清楚你的学习脉络,你才可能得到较多认可。如果你学得太多或自己的东西太多的话,则可能成为大患。也许你的东西是最好的,但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却是另外一回事。
2 l% P# \- l. [' Z  N' x- Z7 S% `  c
第三法:认评委作老师法。法无定法,这是个法外之法,但取得成功的几率相对较高。当然,老师是不能白当的。天下的老师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的。我有个在京的朋友,没学几天书法,说认了某评委作老师,于是就入展了,当上书法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