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220|回复: 0

康有为手把手教徒儿练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练字,这场面想想就挺温馨的,何况这位老师还不是一般人,而是在百年史上掀起过大风浪的康有为。所以,当我读到近代教育家、康门弟子卢湘父在《万木草堂忆旧》中写到的这个桥段时,不禁兴趣盎然,一口气读了下去。
$ _! u/ s1 l$ c" a! M1 m( i" F, Q' }$ a8 N5 s7 B0 O
    万木草堂最讲“礼”
* X3 k4 _; ]! w8 t! ?0 t  E( B  e+ ~. k7 p1 u  w6 u
    卢湘父笔下的万木草堂是一个特别讲“礼”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穿长袍,正襟危坐,纵然炎炎暑日,也不许穿短衣,打赤脚。康有为上堂,学生必垂首而立,课后在路上相遇,学生也要作揖;康有为有话,则礼貌应对,如果不说话,学生就悄然而退。康有为要求学生守“礼”的同时,自己也是很讲“礼”的,在课堂上不管讲授多长时间,总是端坐如仪,两脚八字着地,从不挪个屁股翘个二郎腿啥的。
3 u% E: {" N: b* F
; ^8 K' w0 A; N7 W" |# @0 L    卢湘父是带着怅然回忆起草堂里的种种礼节的,他说:“败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教一去,则秩序大乱,上下不安,而民志不定。”我固然不赞同他高举“礼教”的说法,但想起出门时时遇见的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小孩儿,和对着父母师长翻白眼的叛逆小青年,还是不由自主地赞同礼节的重要性。其实,现在很多中产阶级父母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去伊顿、哈罗,不也是打心眼里欣赏那里的贵族礼节吗?只是从小就被当成“小太阳”、从不知“礼”为何物的半大孩子,到那儿是不是真能学到谦恭有礼的贵族范,还真不好说。7 b5 t, S. S5 u$ K5 Y

6 b7 d6 |* b9 ^0 @( G    康有为手掌绵软温暖
7 w9 [$ c7 Q, w. Q; c" Q4 s1 t7 @0 F  Q/ o  |% t
    话扯远了,其实康有为也远不止“讲究礼教”的一面,在卢湘父笔下,他更像一个慈父。卢湘父回忆说,先生“掌软如绵”,有一日他在宿舍里习字,康有为忽然造访,他急着要站起来问安,康有为摆摆手,让他不要乱动,随后一语不发,就握住他的手,接着手把手教他练起字来,他这才发现先生的手十分绵软,又十分温暖。卢湘父的回忆录用的是文言文,所以只用寥寥几句,就将这个桥段叙述完毕。可我合上书后,却感慨了良久,这样沉默而温柔的爱,现在又有几人能有呢?现在,那不发一言,手把手耐心教授的禀赋,又被当今的人们丢到哪里去了呢?7 v( T' H7 c) f
; e1 Q& D! o  S6 b
    (文/记者 王月华)
6 `7 g/ r: h0 |7 m/ i+ f. x
" l/ F; w3 \, C. X6 Z来源:广州日报
3 ?# V3 P* S* p) u1 J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